2018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

复盘
初赛D组第三场
天津大学vs爱丁堡大学
诺贝尔文学奖有利于/不利于文学的发展
1.只因自由而写——文学去权威,对自主性的追求——如果被政治束缚,产生文革时代
诺贝尔文学压制了自主性——让作品没法自己说话
①权威主义倾向——送上神坛
莫言获奖,研究量暴增,增长5.1倍——之前占比五分之一,后来55%——莫言的批判者变成了拥护者——诺奖有光环效应
②居高临下的评选机制——区别对待——加强不对等的结构
以西方为话语中心的权力话语结构——小语种作家必须翻译评奖者懂的语言——迎合式删减(删减西方不喜欢的内容)——迎合刻板印象——写给西方人看的非洲文学

《线下赛:合理利用道具——使信息更加高效准确》
①为啥要平均分?挤压为啥不合理?
《小小的语气追问(大大的门道)——逼迫对方一定要正面回答你的问题,并且强调了自己的问题——扰乱对方一部分的思路》
②作家的努力有错吗?——不利于文学发展——(挤占没问题,获奖挤占有问题)——获奖又不是我给他钱
《质询有非常强的控场能力——保证自己质询的节奏》
③作品奉为经典有啥问题——其他经典的再等等
《面对对方回答上一个问题,重复现在的问题去拉回节奏》
④莫言作品的研究集中性爆发有什么问题?——可能性成因挑战——会不会是大家的自主意识,凭啥一定是权威的影响呢?
复旦拿冠军,大家以前黑的现在不黑了——有问题?——意识到好没啥问题
⑤您方是讲他丑化非洲吗?(反:刻板印象的非洲)——描绘了他眼中的非洲?——为啥不能这样描绘——(反:其他人也跟风)——和我有啥关系
⑥《质询的概括尽量用对方的原话原词——不然就会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废掉一些时间》——用英语翻译
⑦评奖翻译要删减——《反方偏了:删掉的是精华——以及删掉了三分之一正常吗》——《实际上要论证的重点是迎合》——挑能喜欢能懂得翻译
①文学性不够的挤占——对方没论证
②其他经典可以再等等
③研究追热点,正常——知道为啥获奖
④改变观点的成因不明
⑤跟风——原作者,原比赛没问题
⑥西游记删四分之三,有啥问题
《使用类比使用得精准巧妙,比如跟风——黄执中的案例;删减——西游记的删减》
复盘

半决赛第一场 武大vs澳门
反1:中立——主观意志的选择——技术没有主观意志——不聊事实层面,探讨价值层面
①有助更好地认知技术
益虫和害虫的立场赋予——理解人们知道用途和隐患
单纯念克隆技术不知道是什么,如果讲立场总结能够构成有意义的认知
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对待技术
人无法时刻自控和清醒——能把刀递给怒火中烧的人吗?
定性善可以更大发挥效用——杂交水稻
定性恶尽可能地限制
反3质询:
①没有立场也是中立吗?——外星人(局外中立)——没有来看这场的人——天地不仁
②天气的表达没有倾向(没有情感)——今天天气不错——有没有评价和立场
③刀和枪——量刑一样吗?——外界环境的影响
④普通环境——贫民窟打劫,有身不由己吗?——政治环境——中国和美国谈论政治的热情
⑤传播犯罪方法罪——制作假钞的方法——传播邪恶技术——传播邪恶和传播辩论不一样
⑥疫苗——研制更好的疫苗——更好地发展技术,更有动力去发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