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77年后,97岁台湾老兵回乡寻亲,当年6岁外甥已经满头白发

2020-02-14 14:20 作者:风月无关时  | 我要投稿

前言:这是我当记者时期的一则新闻,因为在B站看到了相关内容,应少数网友要求,所以稍加改动搬了过来(作者还是我)

开始正文之前,做一个时间线的梳理:

◆2017年3月3日,今日头条寻人的邮箱里收到一封来自台湾的邮件,一位叫“蜜儿”的台湾网友想要帮助自己的爷爷胡定远寻找还在大陆的亲人;

◆2017年3月12日,头条寻人发布了胡定远老人的寻亲信息,同时,市台办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基层调查,其中包括泸县立石镇、太伏镇等镇工作人员,泸州市积善志愿者协会等慈善机构开始着手寻找;

◆2017年3月13日,我联系上胡定远在台湾的继子,进一步核实线索;

◆2017年3月21日,台湾当地志愿者实地探访了解胡定远老人的情况;

◆2017年4月2日,泸州当地公众平台发布了胡定远老人提供的更详细的回忆,众多热心网友不断提供线索;

◆2017年4月9日,成都商报记者罗敏参与调查;

◆2017年4月10日,罗敏在合江县白米镇转龙湾村找到疑似胡定远的外甥的人;

◆2017年4月11日,市台办工作人员、志愿者、记者一行前往白米进行最后确认……

以上都只是冷冰冰的数据,前后加起来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只看这些,你不会知道77年光阴如刀,刀刀催人老的思念有多痛。所以,这次,我并不想以记者的角度来写这个事,我只想以一个一直在参与寻人的志愿者角度来讲这个故事。

我们最终在合江白米镇找到了胡老的亲人


志愿者、记者、市台办工作人员走在寻亲的路上,嗯,最后一个背影是我

乡音无改鬓毛衰

“七八十年了,他还活着?”这是胡定远外甥得知情况后的第一反应。是啊,还活着,多么不容易地活着,躲过了枪林弹雨、躲过了岁月无情、躲过了饥寒挨饿,他还活着。胡定远家兄姐众多,但没人念过书,他也不识字。在老家时,他没有名字,家里人都叫他“老幺”。作为老幺的胡定远都已经97岁,其兄弟姐妹还在世的可能性可想而知。但是中途帮忙寻找的很多当地人从视频里听他说话后都表示:“合江话,又知道白米场、白米洞、碾子山,应该是这一带人。”

泸州积善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和胡定远的亲人们

寻找过程中,我们不少人都曾与老兵进行过视频通话,那口流利的泸州话让我很是亲切,想要帮他找到亲人的愿望也更加强烈。胡定远一直记得自己出生于泸县凤凰乡6保2甲(参照民国时期保甲制度),因为出生在战乱时代,胡家曾搬迁屡次,最终搬到哪里,胡定远说自个也记不清楚。经过多番询问,我从泸州市文物局副局长陈凤贵等人处了解并确认,正确地名应当是泸县凤仪乡6保2甲。

正因为这个地名,一开始,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寻找凤仪乡6保2甲现今地名的事上去,在泸县立石镇政府工作人员秦小军的走访中,确认凤仪乡6保2甲是现在泸县立石镇玉龙村鹅公丘。遗憾的是,我们从当地一位90岁老人口中得知,他印象中鹅公丘这个地方一直没有胡姓人家。

(部分亲人)从右至左:李嘉猷、李官民、李水生和李水生儿子李贤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终于还是在合江县的白米镇找到了老人的亲人。“一开始我们还以为他们(记者)是骗子,所以要求对方带政府的人过来确认。”这样的警惕,每个人都理解,毕竟时隔太多年,音信杳无,突然冒出几个人说是找到了失散几十年的亲人,难免惊讶。

往事皆历史尘埃

1940年4月,年近20的胡老幺从大姐夫家出发前往不远处的白米场赶场买粉条,半路被抓壮丁,从此跟家里失去联系。参军后,长官见他没名字很麻烦,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胡定远,意思是要他远征平定战乱。据胡定远回忆,自己被抓当天,直接从泸州合江县大渡口码头被押上船,行水路至万县,被关押一夜后直接被船送到湖北抗日,后来也到过缅甸、东北等地进行抗日。1945年日本投降后,胡定远于1946年第一次来到台湾,1949年正式定居台湾。



胡定远在台湾和继子等家人的合影

胡定远说,刚到台湾时食不果腹,生活异常艰难。1981年,胡定远和后来的老伴结婚,此时他已61岁。无儿无女的胡定远与老伴的儿子彭先生一家生活,情同亲人。在家人和社工的悉心照料下,胡定远老人身体仍然康健,只是一直惦记着老家泸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不走的唯有思念。去年,胡定远因为肝癌做了手术。今年3月1日,老伴离世。这样的境遇让他更加想念海峡彼岸的亲人。可是由于年生日久,地名变化过多,且老人的兄弟姐妹多可能不在世等原因,要寻找起来非常困难。

胡定远(中)和孙女彭怡惠(左)、驻台湾志愿者余蓉蓉

彭先生表示,虽然目前胡定远老人思维清晰、表达准确,但他毕竟是一个做了肝癌手术的病人,而且根据治疗方案,他将在5月19日进行第二次肝癌手术。“我特别希望趁他身体还硬朗,带他回四川走一走、看一看,了却他最后的心愿。”

我们都是你亲人

在微信平台发布了老兵寻人信息后,我没有想到会接到这么多人的来电(短信),而且这当中很多人提供的线索都不是很明确,甚至多为揣测,足见大家的热心。就在我电话险些打爆的时候,接到了商报记者罗敏的电话,向我了解情况后的第二天,他便开着车到合江沿途寻找,一边和胡定远老人开着视频,一边沿途询问,地形和家庭状况都不放过,走了不少地方。一开始,在接连两处地方都没有找到亲人,罗敏视频那头的胡定远老人非常失望,情绪相当低落,甚至猛地抱住脑袋,作痛苦沉思状。

人在痛苦、失落、脆弱的时候,蜷缩身子,抱头或膝会让自己觉得稍微好过。我不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老人有多少次做此状想将思念埋藏。

故乡是他的襁褓,年少离开襁褓的人,生命总有所缺失。为了这场牵动海峡两岸的寻亲,有人为此走肿了脚,有人奔波多个胡氏家族聚居地翻找族谱,有人多次前往老人家中看望……也许是好事多磨,我们找到胡定远外甥之前,根据线索找到过很多有可能是他亲人的人,但都因部分信息对不上而作罢。

老人因此经历了多番失望,连连说着:找不到人了。天泽慈善川军团的王虹与老人视频时,满怀关爱地告诉他:“找不到亲人,我们都是你的亲人啊。”是啊,我们一直是你的亲人。

 一炷香晚几十年

“爷爷现已97岁了,他的亲人也许都不在人世了。但能带爷爷回到他的出生地,看看家园、寻寻亲人,哪怕仅仅找到爷爷爸爸妈妈的坟墓,给他的爸爸妈妈上一柱幽香,他才不会留下遗憾。”彭先生的女儿彭怡惠为此还录了一段视频,向广大热心帮助寻亲的网友、媒体、政府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从视频中我们得知,彭先生将会带着胡定远老人近期回泸州看和亲人见面。

4月11日,我们来到合江白米转龙湾村找到胡定远大姐胡方详的三个儿子李嘉猷、李官民和李水生,三个外甥都已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了。其中大外甥李嘉猷出生于1934年,胡定远1940年被抓走的时候,他才6岁,谁知这时光蹉跎,当初的稚嫩孩童已成耄耋老人。听着三个白发老人在视频里喊“幺舅”,胡定远老人多次情绪激动得不能自已。

几位外甥对着视频叫“幺舅”

来看热闹的邻居笑说:“老了还有幺舅,不容易。”我附和表示这很幸福。听彭先生说,和几位外甥开完视频后,胡老放声痛哭了一场。我几乎能够想象出那场面,却不敢去细细体会他的心情,因为太难言,已经不是如释重负这个词所能解释的。相信只有同样活到那岁数的人才能真正体会一二。胡定远虽然兄弟姐妹众多,但都已不在世,兄弟姐妹中有后人的也不多,李嘉猷表示还会带老人去看望其他兄弟姐妹的后人。

能找到胡爷爷的亲人,期盼他回乡,我比以往采访的任何一则新闻都要激动和感慨。近期,彭先生将会带着胡定远老人回乡探亲,为了这个日子,胡爷爷还特地去买了新衣服,瞧,多像一个要期待扑到母亲怀里的孩子。

2017年的4月21日,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志愿者、媒体人士见证了这场久违的重逢。我当时简略拍了些寻亲片段,特地制作成一个记录视频,后面我会尝试把视频传到B站上来,反正自打这件事后,我每次听到李健的《故乡山川》都会想哭。

我当时还写了一首诗:离家少年郎,回乡白头翁;当时茅草屋,今作高楼房;双亲音犹在,身已入尘土;归来祭高堂,青烟涕泗流。

回乡前,老人说“要用脚走回去,闻一闻家乡的味道。”虽然因为身体等原因,这个想法未能实现,但脚踩家乡土地那一刻,他的心情是无比激动的。

不光胡定远老人自己,很多父老乡亲们也没能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又回来了。对此我们除了惊讶、喜悦,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这场牵动无数人的寻亲,感动于老人大半辈子的思念,感动于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岁月。

擦干泪水,我们永远爱着您

补充:新闻是2017年写的了,这则新闻的后续是,老人2018年已经去世了,在台湾去世的,可能很多人会疑问为什么回乡祭祖后没有留在大陆,77年是什么概念啊,他在台湾已经习惯了,那里有家人照顾,条件也比家乡好许多,回来长住其实是不现实的,加上他身体不好,90岁了还做过手术,所以临终生活在熟悉的环境是很好的。只是难免让人想起一句话: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77年后,97岁台湾老兵回乡寻亲,当年6岁外甥已经满头白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