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绿水微波既写景色也写心事,陈维崧《扬州红桥》有何不同?邂逅情诗(...

——————正文三————————
《扬州红桥》
陈维崧
轻红桥上立逡巡,绿水微波渐作鳞。
手把柳丝无一语,十年春恨细如尘。
这是写春天,扬州红桥在春天桥底下荷叶田田,水两边柳丝飘飘,那个水系大概绵延上十里。在清朝,雕兰画栋两面,有春的仕女如云非常的美丽动人。
陈维崧是清朝初年著名的作家,他的骈文写得非常特别好所以写的特别好,诗也写得好,他是个多产的作家,江苏宜兴人,是一个文坛上的牛人,作品非常多。他的词接近于苏轼,接近于辛弃疾,比较偏重豪放。非常有才华,他的骈文对偶特别的工整。

同样是在桥上看到了一个美人,写的特别的仔细。
轻红桥上立逡巡
大家注意,一开始就点题,轻虹桥上,古人这叫切题,因为它的标题叫《扬州虹桥》,他一起笔就写得非常好。轻虹桥上,就扬州红桥。立逡巡,逡巡就是两边的徘徊。

在轻红桥下站着两边徘徊,若有所思。我到底有什么心事呢?
他突然又不写心事了,她突然宕( 宕,汉字二级字,读作dàng )开一笔写别的
绿水微波渐作鳞
在桥底下那种湛绿的水,(河水)很细很细的那种微波,那么风一起以后啊,就吹起一层层的波浪,像鱼鳞一样。他写的非常地轻微,写得非常的细腻。绿水微波渐作鳞,像鱼鳞一样的吹起一点点微微的波澜非常的美丽。
他是写桥底下的水,但也是暗示我们桥上美女的心事。而她的心事也是不断的,放起一层层的涟漪,像鱼鳞一样的涟漪。所以他才在桥上两头走。
那是典型的情景交融。他是写水,也是写情,写心情,写的特别好,他没有直接写心事,宕开一笔去写景。那么景也是在写情,对吧?
这位美女到底有什么心事呢?
手把柳丝无一语
春天到来,桥两边是柳丝飘拂,柳树非常的高大,从上至下万条垂下绿丝绦。柳丝柳丝,古人折柳送别。一看柳丝你就知道她肯定有心事,而且肯定的是想到她的情人,手把柳丝,顺手就把那个飘到桥上的那个柳丝就拿到手上。它不是折断(柳丝),她很耐心,手把柳丝无一语,一句话都没说。
那他到底写的是什么名堂?
十年春恨细如尘
十年啊!什么叫春恨?每一年到了,春天就引起她的心痛,心痛又不是那么沉重。为什么不那么沉重呢?
这肯定是一个风尘女子,她可能是情郎走了以后,十年杳无音讯。她想他,但又不能知道他在哪里?她想表达爱他又无地方倾诉。
她的孤独,她的忧愁,她的幽怨,她的伤感。美丽的春天引起她无穷的心事。十年春恨细如尘。她并不是哭天抢地的那种沉痛。
为什么?
因为她的情郎本来就没有给她承诺,现在走了就留下了她的遗憾,她的心痛,她的无穷的微凉,但是又不是那么沉重。
这首诗下笔用词都很轻,看到没有,你看一开始桥啊!它不是说大红的桥,而是轻红桥上立逡巡,那么,波澜,桥底下的水的波澜呢?绿水微波渐作鳞,吹起了鳞鳞的波澜。手把柳丝无一语,都很轻柔。那么她的伤心,她的心事。十年春恨细如尘,像天上飘的浮尘一样,若有若无,很轻很轻,但又吹不散。
他写的用笔,就是书写的非常细腻,色彩非常的淡,用字用笔非常的轻。
细如尘,渐作鳞,绿水微波,桥是轻红桥上,所以都用的很柔很轻很细。就是这首诗,在扬州红桥上给我的感觉也是它的特点。
【归纳】
三首扬州红桥上的邂逅
第一首《冶春绝句》
王士祯
红桥飞跨水当中,一曲栏干九曲红。
日午画舫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第二首
望江南·咏弦月
纳兰性德
初八月半,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
衣裙带北风飘。
第三首
《扬州红桥》
陈维崧
轻红桥上立逡巡,绿水微波渐作鳞。
手把柳丝无一语,十年春恨细如尘。
哪一首更好呢?给戴建业老师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就是第一首王士祯的《冶春绝句》我们见的太多了,我们无穷的遐想,无穷的想象,回味无穷。
第二首戴建业老师觉得写得非常好,特别美丽,尤其是最后一句。裙带北风飘
【预告】
戴建业老师还要聊邂逅诗“人面桃花”还有杜牧,还有李白
希望大家跟着戴建业老师一起去邂逅美人,邂逅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