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也就不会有悲痛来袭。”这是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中引用的夏尔.库洛的诗歌,每次读到这里,就让我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反复品味,犹生趣味。
在我看来,在让自己本该快乐的事上,先压抑自己保持平静,显现出不快乐,那么,随之而来的悲伤也会减弱了。
当然,这只是我对这句话肤浅的解读,诗人为自己寻求了一个安全的”壁垒”,对外物的封闭只为了让自己永恒地留在悲伤之中,反复品味了它,那味道并不会减淡,最后也只能令其花容磨损,羽翼消逝了作罢。然而,当我重新审视了这句话,觉得它不只是一个意思。 难道是正视悲伤后的
愉悦
?绝望后的
叹息
?深陷悲伤中的
无助
?还是单纯的
悲伤
呢?是恐惧?是伪装?是自嘲?还是躲藏呢?那它又是以什么样的身份诉讼的呢?可能我无法知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可是,请原谅我在知晓这话的真正含义时的半途而废。因为当剧烈的情感来袭时,无能的我未能应该是不能、不敢知晓此话的真正含义。 本文的题目是“在路上”,“路上”是指人生道路吗?财路?还是“情感”上的路呢?我们又为何在这条路是呢?路的终点又是哪里,漫无目的行走的我承认对人类社会的恐惧,我不只一次两次处于这虚虚实实的真假状态之中。世人又是怎么看待这一人类社会的结症呢? 会义无反顾地前进,正视它吗?不,不可能的,不过那也与我无关了…… 人一生的价值在于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来奉献社会吗?我对这个观点是存在质疑和否定的。 最后,读完这本书的我祈愿和我一样“在路上”的人们,能够不与我一般堕入这所谓的深渊? 20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