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究竟还该不该花钱参加培训?

全文2971个字,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知识的壁垒被打破,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几乎所有技能的免费教学视频,从烧菜,摄影,乐器,到各种语言各种考试等等。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总能博采众长,有所收获。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那么多免费的学习视频,那么自己DIY不就可以了吗,我们还需要花大代价(时间金钱)去参加培训吗。
我不想写那么学术,只想用自己的一些经历回答这个问题。
我爱好弹吉他,准确的说是指弹吉他(吉他演奏纯音乐,非伴奏),除了在大学吉他社参加了几节吉他入门的大班课以外,剩下关于指弹吉他的内容都是在网上看教学视频学的。凭着天分和毅力,我自己弹会了好几首曲子。
因为指弹在中国进入得很晚,当时我所在地方没有老师能教,所以只能跟着网上的视频学习,我把教学视频一点一点重复播放了无数篇(当时某酷网站还没有慢放功能),跟做精听一样,听一两秒,自己跟着试,看看弹的对不对,错了音在试下一个,一遍一遍,烦躁啊,学习进度龟速,一个月过去总算大体能弹下来了,成就感爆棚,我是天才,劳资不花钱也能学会!听着和原曲差不多了,虽然感觉还是有点不对,也不知道是哪出了问题,But I don’t care 这就是我自己的风格。
后来在一次琴友聚会上,和一个去上海学琴归来的大哥友好交流(暗中PK),我俩弹一样的曲子,弹出来的感觉,嗯,天壤之别!人家怎么弹的那么好听!感觉自己就是菜B,弹出来的就是一坨屎,还好意思在别人面前弹,后来我学了个英文表达:He blows me away。
不是我不够热爱,不是我不勤奋不努力,不是我跟着视频学习一无所获,但是在看视频学习过程中缺失的那么一些东西,遗留的那么一点细节问题,导致我弹出来的感觉是“形”已经有,但整个味道不对。这就是野路子自学和经过专业训练之间差距。
我努力自学与原版的区别如下
👇是木吉他之神Tommy Emmanuel的原版演奏

👇是我自己看视频“反复精听,看手型,瞎摸索”自学的版本

主音差不多我都学下来了,但是一些辅音滑音与细节的过渡都没处理好,所以完全没有原版那么德芙般“丝滑”,因为网上没有一个谱子是正确的,我想搞明白,只能继续“精听,瞎试,修改”(天知道尼玛要花多少时间),要么就去找Tommy老爷子本人直接当面问他里面的奥秘。
最后大哥看我太菜,不吝赐教,友情指导我,但我时我已经有自己的习惯弹法了,改得时候痛苦万分。
这是我第一次的跟着视频学技能的经验,自我感觉良好,事实脸打得啪啪作响。
我最后心里的想法是,我要真想成为高手,跟着视频学个毛线,但凡能找到厉害的老师,我TM都愿意吃天天泡面省下钱去跟他学,哪需要经历这些折磨,明明老师只要手把手调整一下指点一下的地方我自己瞎TM琢磨了一个礼拜还没完全搞清楚。时间又花了,自己还是菜B一个,还自以为是,还养出一堆不正确的习惯留着自己去改,太折磨了。
在技能的学习路上,就是分为自己琢磨的“野路子”和专业训练的“练家子”
因为见过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觉得阅读不用上课不用学,不就就是单词语法,多读多背就行,听力就是多听嘛,总觉得自己可以搞定——太像曾经自以为是的我了。
这种人最喜欢看B站和知乎上一种类型的视频和文章:托福自学3个月学到110+
是不是看完觉得自己又行了。自己跟着别人的方法自己研究学了两个月又不行了,又颓了。
不要觉得自己傻,别人都可以自己却不行,摆脱,这些所谓自学成才的人,小时候都是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金学英语的,无一例外,本身的语言能力和语感就很好,外教教完中教教,发音标准根本不用改,甚者本身英文比中文都利索(古文就根本看不懂)。
这个是人家从小投资所得到的“幼功”
你见过年过半百半路出家的钢琴/书法大师吗。有些技能要学到高深处不光得砸钱,还得砸时间,这就是《异类》中所谓的的“10000小时训练”
如果没有这个底子,现在还想着自学3个月,乱拳打死老师傅?先看看典故:
一位学艺不久的拳师归来,与老婆发生了争执,老婆跃跃欲试。拳师心想我学武已成,难道还怕你不成?没曾想尚未摆成姿势,老婆已经张牙舞爪地冲上来,三下五除二,竟将他打得鼻青脸肿,动弹不得。事后别人问他:既然学武已成,为何还败在老婆手下?拳师说,她不按招式出拳,我怎么招架?
这都看不出老师傅是疼媳妇呐,你要不他媳妇儿,还欠老师傅钱,看他不往死里打。

又如:
我还是狂热的篮球爱好者,和其他爱好者一样,想在球场获得尊重,我也会去看一些篮球教学视频,尝试训练:

但是结果也是和大家一样:

人大外场经常会有一些常常出现在视频里的草根街球明星比如吴悠赵强等老炮来“打野”,练过的就是练过的,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完虐一队又一队,球是圆的不错,但为啥咱们这些野路子一点机会没有。
在球场上只要看一个人随便几个动作就能看出他是野路子还是练家子,野路子基本功没练扎实,动作变形诡异,老大爷勾手,小鸡啄米上篮等邪招百出,练家子运球高效,投篮稳定,轻松把野路子打爆。
当然,一山更有一山高,草根街球明星和CBA比又是“野路子”,训练方式,打球章法策略,营养支持与体能训练都不可同日而语,看过郭艾伦和草根街球明星打球的视频,专业队继续完爆草根。
类似的经历数不胜数:看了两个做菜的视频觉得自己又学会了一道菜,岂止是刀工,滑锅的油温,爆炒的火候,下佐料的时机等等各种细节错一个都影响整体口感和味道,稍微学个样子在家里卖弄卖弄可以,真拿着想看视频学厨艺在饭店掌勺,门儿都没有。

说到这里,我并不是说视频教学一无是处,视频教学在知识的传递性上可以完全取代大班课(只不过少了一些课堂互动的趣味而已)
但是它是永远无法取代面对面教学的,它是永远无法帮你达成短期技能的提升的。
技能的掌握,都包括了学习和训练两个层面,也就是“学”和“习”
互联网解决了知识的封闭的问题,这只是“学”的层面,但是将知识化为技能应用,但在训练层面,真正的实力的增强,招式的调整,问题的解答,都离不开老师近距离的手把手眼对眼的指导和鞭策。
现在和未来的好老师绝不仅仅是充当一个演讲者的角色去传递知识(那些大班课表演性的老师已经或即将成为历史产物),而应该是一个明察秋毫的医生,可以立马诊断学生的问题并给出训练方案解决。还应该是一个严苛的教练,按个人水平制定高效科学的学习战略,用高的标准要求学生完成训练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好的舞伴,让学生跟着节奏引导着走好通往终极目标的每一步。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也不是忽悠大家盲目花钱学这学哪,半瓶子醋又会吹牛逼营销包装Title一堆的“名师”太多,报名学习之前请多研究多考虑,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时间更宝贵,当心被坑,比吃屎难受。避免踩坑请参考下文:

我其实想说的是,要把想学的技能按照重要性分类,那些是一般的爱好,又不靠他们混饭吃,只是因为觉得有趣所以想掌握丰富生活,差不多凭兴致学学得了,不求甚解,但求快乐,这些爱好看看视频学学没任何问题。
哪些是不可救药的热爱,日思夜想就想在这方面有一番作为,是能为稻梁,从此靠它填饱肚子与获得尊重;还有哪些是功利的考量,是人生的跳板,是咬咬牙但能改变生命轨迹的技能,而这两者都是最好达到顶尖水平,自然看视频自己琢磨是远远不够的。
不如仔细寻访厉害的老师,开始最专业系统的训练最好,专业人做专业事,才是达成目标的最快之道。
最后实在自学出不来再想起来找高人,就和生病了不去医院,自己瞎百度瞎用药,病没好吓出心理问题,最后再找医生,更浪费金钱更浪费生命。
贪图便宜,想省钱,结果最后不得不花更多钱的例子比比皆是。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送东阳马生序》
杨过天资过人,在重阳宫上大班课学了个毛线,不是西毒欧阳锋开小灶传了蛤蟆功,连小道士都打不过,不是断了个手臂和神雕在洞里参加了个魔鬼1对1训练计划,还想从金轮法王面前救走小龙女?
我自从在老大哥面前弹琴丢人现眼后自己暗自决定:看病救命的钱不能省,买书与报健身房的钱不能省,找牛逼老师学习自我提升的钱也绝不能省!
对于家境一般的学子们,只能靠着加倍的毅力,决心,使劲浑身解数一身污泥趟出一条血路,别无他法。
优秀的越要使他优秀,普通的难以赶上,差距在暗中拉大,做鸵鸟不知道还好,知道了简直叫人如何不焦虑,稀缺优质教育资源造成的不平等,赤裸裸地就摆在每个家庭面前,自学究竟能不能成才了?勤奋是不是能够弥补命运给予的劣势逆袭成功?做了这么多年培训,教了许多家境优越且个人优秀的孩子,当我初中的学生在坐高铁去考试的路上还在给我发微信讨论小结题的某个选项,我想起了我当年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脑子里思考的只是战斗暴龙兽厉害还是钢铁加鲁鲁厉害,作为普通家庭出身的我,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