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民日报引用过的经典名句,你真的不来看看嘛

2023-09-28 21:23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适用主题:教育强国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深刻阐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摘自:言为士则 行为世范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选择了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就意味着与国家命运绑定在一起。


摘自: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从创作、出版、阅读推广等多方面努力,让孩子们有书读、读好书,爱读书、善读书,他们就能在书香中看到更大的世界,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摘自:将更多优质图书送至青少年身边



适用主题:品德修养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爱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也是立德之源。


摘自: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适用主题:国际交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摘自: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适用主题:勤学笃行


学不可以已,教师应当成为勤于治学、不懈求索的表率。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如今,无数优秀教师秉持躬耕态度,激扬奋进的精气神,以勤勉奉献为“强国有我”写下生动注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代越是发展,越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摘自:勤学笃行 求是创新



适用主题:历史思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中国历史上的吏治”“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指出“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强调“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要求党员、干部“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


摘自:学会历史思维,掌握历史主动



适用主题:实践出真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全国两会之后,日程紧、步履实,总书记每到一地,都会结合当地实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悉心指导和部署。


摘自:“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适用主题:爱国


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凛然,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气节,万步炎“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担当……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


摘自:以法治手段推动和保障爱国主义教育



适用主题:顺应形势


“善战者,求之于势。”我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顺势而为,就要拉长长板、做优强项,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持续增强电力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


摘自:既要逆势而上,也要顺势而为


出自《孙子兵法·势篇》,整句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意思是:所以,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



适用主题:以民为本


我国富民思想源远流长,古代典籍中关于裕民、惠民、富民的论述不绝如缕。比如,《尚书》中记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周礼》中写道“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等等。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保有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


摘自: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



适用主题:文化交流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上,当东方蜀派古琴与西方小提琴和鸣《高山流水》和《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全球青年的心声也在此唱响。


摘自:友谊的盛会,深化交流互鉴



适用主题:和平发展




从和平、和睦到和谐、和合,中国人对“和”的探究,不止体现在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上,还深入到自然法则、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理解“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周易》中讲:“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意思是说天地阴阳交合,方有万物的生养畅通;社会上下交流沟通,方可志同道合。《庄子·田子方》中讲:“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中国古人认为,开放交流才能发展进步、充满活力,才能达致“和”的状态。


摘自: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适用主题:生态保护




如今,生态环境保护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永驻,长江大保护让“一江碧水向东流”,塞罕坝等实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一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大美图景正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摘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适用主题:执政为民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广袤中华大地上,还有无数“胡学军们”,扎根基层、为民服务。


意思是,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再小也要推行。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更不能忽略了那些所谓的“小事”。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立足自身岗位,竭诚为民,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摘自:立足岗位,竭诚为民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为贵”中汲取文化启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政治理想。


摘自: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



适用主题:文明多样性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回顾人类文明的演进史,不难发现,文明之间如果一味采取对抗姿态,只会穷途末路、两败俱伤。唯有选择文明对话,才是坦途正道。


摘自: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意思是,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存在。强调了事物的差异性。



适用主题:使命担当




这抹红之所以炽热明亮,那是因为其中有着像瞿秋白“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那样的理想之光,有着像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那样的献身精神,有着像焦裕禄“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那样的为民情怀,有着像杨善洲“不要把我当作一棵遮阴的大树”那样的廉洁自律。


摘自: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从革命战争年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凛然,到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场上啃硬骨头,疫情防控一线冲锋陷阵……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忠诚奉献。


摘自: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适用主题:合作共赢




“合则强,孤则弱。”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积极践行合作共赢理念,推动国际合作深入发展。


摘自: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人民日报引用过的经典名句,你真的不来看看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