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钢笔卖这么贵怎么还有人买?论厂商提价的千层套路!【杂谈】

2023-06-30 22:49 作者:九九蠡  | 我要投稿

钢笔价格这么高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买?今天来聊聊钢笔厂商提高售价的千层套路。


【1】

“钢笔是用来写字的,那肯定是越好写的钢笔越贵。“相信这就是很多人心里的想法,但很可惜这并非事实。

售价与钢笔的书写性能并没有强相关性,这玩意就跟机械手表一样,难道售价高的手表是靠走时准?

走时准和好写一样,都是很低的标准,九块九的地摊钢笔都可以很好写。对钢笔来说,实用性能从来不是价格的决定性的因素。


以万宝龙举例——基础款的146和149在书写性能上能有什么差距吗?你很难说149就是比146好写吧?

最多只能说由于尺寸不同写感有点细微的不同,但是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同一个级别。

再举一个更通俗易懂的例子,万宝龙文豪笔尖的生产线与同期的146/149等并无区别,从来没有听说过万宝龙会为文豪单独开一个笔尖生产线,万宝龙在宣传文豪时也从来不会宣传文豪比146/149好写

究其原因就是文豪这些限量版钢笔的书写体验,与同期的基础款万宝龙对比并无本质差别,但是价格往往是基础款钢笔的好几倍。


这两个例子的背后就是钢笔厂商最常见的两个提价套路——提配置与换壳。

提配置相对简单一些,现产钢笔的审美有一种”大舰巨炮“的倾向,大就是美,大就是贵这个规律在大多数品牌上都生效。

而换壳则更考验厂家讲故事的能力,低端点的就直接换个颜色,高端点的就要讲历史,讲人文关怀,往往还必须和限量结合在一起。


【2】

先仔细讲讲提配置,钢笔有什么配置参数呢?也很简单,尺寸越大越贵、材料越少见越贵、结构工艺越花哨越贵。


149之所以可以卖的比146贵,就是很简单的尺寸变大了——笔杆尺寸变大、笔尖尺寸也跟着变大,厂家就可以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卖出更高的价格。

百乐也是如此,custom系列的 74/742/743与845也是尺寸逐级变大,而价格也跟着上涨,个人实际体验同样粗细情况下书写感受差别很小。


而从百乐custome的价格涨幅之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个参数的提升——就是笔尖含金量:百乐845变成了18k 75%的含金量,而之前的几只都是14k。

不同含金量对钢笔的书写体验有影响吗?有但是很有限,厂商只是用不同的含金量区分档次,在写感上反而要保持同品牌同系列的一致性。

这个结论不仅仅在百乐的14k与18k上生效,白金的3776与总统同样都是硬朗的写感,如果想改变写感更直接的做法是改变笔尖结构。


笔杆上同样有很多地方可以拉配置,最简单是就是把材料换成贵金属,本来是普通树脂的笔杆我给你换成925银,换成14k纯金,这价格不得涨个十几倍?

我还可以换工艺,譬如万宝龙146的暮蓝、百乐capless 的星沙螺鈿与百利金的金雕,把原版朴素的笔杆用更好的工艺美化一下,多收你一倍的钱不过分吧?


结构上也是越花哨越贵很容易理解,普通的上墨器多没意思,要玩钢笔就要花哨,要活塞、要负压、要旋转出尖,要各种各样的复杂结构。这样才有把玩的价值,文似看山不喜平,钢笔也一样,一眼就看得见头的简单结构都没什么好玩的。


【3】

其次就是换壳,虽然换的是物理上的壳子,但是贩卖的却是心理的满足。


还是以万宝龙的文豪为例子,尽管从书写本质上来说都是146,但是万宝龙从这位作家的生平之中提炼出一些元素掺入钢笔的设计之中,那这只笔的就可以借用这位文豪的声誉,产品的深度与内涵一下不就建立起来了?

通过这样的“换壳”,万宝龙就成功给这只钢笔“附魔”了。那你购买这只笔时就不是单纯的从物理层面的购买一只钢笔,而是这只笔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以展现你对文学的热爱,当然也可以用来附庸风雅。


当然万宝龙的换壳手段是玩的最好的,能让绝大多数人都认可他们的换壳,但是有一些其它厂商玩得就没有那么成功,归根结底还是故事讲的不够好,认可度低了一点。


为什么写乐的各种限定就换个材料,撞个颜色就可以比常规款式贵那么多?凌美狩猎者更是换个漆就提价来卖?

个人揣测大概是这两个品牌的用户基数大,尽管故事讲的不那么成功,认可度低一点,但是基数大了总有人喜欢,所以确实有销量但难免有损口碑,油漆厂和塑料厂的名字不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凌美就稍微收敛一点,不搞那么粗暴的换色提价了,搞了很多的IP联名,譬如宝可梦啊、熊本熊啊之类的,甚至还有和哔哩哔哩的联名,真的是把年轻人喜欢的东西玩明白了。


【4】

最后困难有人会问——既然上述的两个套路都很好用,可以多赚那么多钱,那为什么其他的厂商不用呢?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良心,而是因为他们没办法用。

要用好这个套路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需要有一个销量、口碑和品质都过硬且用户群体广大的基础款产品,然后才能以这款笔为基础换壳。

不管是以146为基础的文豪,以平顶14k为基础的写乐限定,以狩猎者为基础的各自联名IP,他们背后的底子本来就已经是很成功很优秀的产品了。也只有这么优秀的产品才有玩套路的基础。

这些套路归根结底都是从某产品的基础消费者里面提纯出消费能力更强的群体,通过适当的产品升级从他们兜里掏出更多的钱。

所以套路不是根本,各种花里胡哨的限定也不是根本,当你做好了你的基础产品,有了足够广阔的基础用户群体,你总能赚到更多的钱。

钢笔卖这么贵怎么还有人买?论厂商提价的千层套路!【杂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