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碧蓝航线】主线高难环境分析与评价暨后英仙座时代的拓荒者天鹰的全面分析

2022-01-13 03:40 作者:臧贺Lunmta  | 我要投稿

本文写于2022年1月12日,处于14图的伐木期阶段。

在经过了主线新环境的检验,是时候为主线环境专攻的彩皮时代下难能可贵的强力金卡 天鹰写下这份相对完善的评测,也可以从完整的视角上去分析天鹰这个形态的舰船的发展以及优劣势。

环境解析

天鹰的实装时机处于13图与14图环境交接的剧变阶段。

从以往统计的13图与14图各类种敌人刷新比率角度出发(14-4由于刷新机制相对特殊所以可能数据没那么准确)

目前均秉承 前两张图骗你一下,让你感觉很简单,然后后面再突然拉高大型敌人分布率来杀一个下马威的标准设计思路。

但是也不知道是地图策划的仁慈还是什么原因,虽然14图彻底删掉了航空舰队型敌人,但并没有把剩下的权重全部平分出去,而是给大型侦查和中型敌人匀了一部分进去,为了让地图难度处于一个相对适中的状态,而不大量增加大型主力的分布。

但可从图中的分布方式可知,两张主线关卡内-4内依旧是恶战级别,不仅没有明显下调强力敌人类型的分布,甚至拉高了具备高威胁的单位的刷新占比:

13-4提高了大型主力类敌人的分布,且均摊了中航与大航的占比,达到最具难度的刷新分布模式,但是13-4存在弹药补给点所以适当进行了平衡。

14-4降低了中型主力这个整体强度不及大中侦查以及大主的敌人类型的权重,分摊了其余三种主要的敌人的刷新占比,以达成了最难的刷新分布模式。

由于14-4也存在弹药补给点,以此用于在这个刷新模式下进行平衡,14-4独占海雾机制,虽然有弹药但整体的难度还是不小的,至少从敌人的分布角度上也是一场恶战。

只能说地图策划为了让难度处于适中水平还是有特意调整过不少东西的,不单单是敌人的分布问题。

13图

13图是比较尖刺的单一高压,对海附属构成的环境,讲求对空素质以及对海的基础肉度。

侦查型敌人(专指大型侦查) 强力对海炮伤配合高伤鱼雷增加前锋损血程度,同时检测部分基础对空能力。

主力型敌人(专指大型主力)安排跨射与防空双压力检测,同时在跨射人型波次分布维修舰提供续航与指挥舰增伤,将单波次压力提高到一定的输出检测线之上。

航空型敌人 除了小型航空舰队中比较恶趣味地塞入了一艘陆奥这种明显的难点以外,不管是中型还是大型航空都是最大化强调防空能力的针对,在防空素质难以达标的13图开荒期确实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当时过分针对航母舰队敌人的配队依旧不够全面,在面对主力型敌人时依旧有着不小的生存压力。

大航部分拉长的战线搭配持续不断的飞机撞线压力,同时场上维修舰的提供续航,若不能快速处理维修的情况下极其容易出现恶性循环。是比较简单但是却有效的增加难度的方法。

敌方飞机的撞线伤害,航母人型的舰载机碎弹打击,均是比较显著的对空素质以及对海肉度的结合,乃至于大凤战的轰炸打击;相反而言在13-3双鹤战则更讲求了不能过分压低对海的肉度,队伍中薄弱的点将会犹而明显。

13-3BOSS战适当增加前置的防空压力,安排阳炎强对海炮伤以及高点燃概率最大程度在前置战压低前锋血线;但是反而降低了两艘航母的防空高压的制造能力,提高了双鹤近防炮伤害变成了两艘披着航母外皮的炮伤高压BOSS,除了极高的标伤以外还有着相当高的对轻补正,可以轻易压低前排中的轻甲舰船的血线,这也是很多人13-3翻车以及前锋莫名大量损血的主要原因。

13-4BOSS战增加前置压力,安排跨射型的血牛精英变相吸收一波集火输出轮次,若输出未达标导致存活会极大加强生存压力。大凤战安排防空舰为大凤挡刀,防空舰刷新时大凤会迅速后撤拉低队伍制造伤害的能力,最后再搭配维修加指挥舰的经典组合利用比较集中爆发的输出手段提高前排的持续作战的压力。

14图

14图的整体构成是全形态压力的考验:

防空 炮雷 反潜 三要素合并对于队伍整体的构筑要求会比单一的极端要更易逃课,但是对于练度的检测反而会更高,全面性的要求也会相对提升。

14图的道中环境极大区分了与BOSS战的构成,甚至14图的前两个初见关卡和14-3不是一个环境,但是到了14-4又是一个新环境。

(以下为14-3 14-4为主要参考标准)

14图整体道中要素是频繁的上下位自爆与独有的带高hit检测的带盾量产舰,等同于有对应频次与波次的自爆船plus;这两者检测的是后排的补刀能力与前锋对应波的清杂水平,其中又对爆发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不能快速处理精英人型又会增加对海生存压力的检测。

其中在侦查队伍中插入潜艇增加反潜要素,在不能高效清理的情况下会增加潜艇对海雷的大量铺平搭配敌方照明弹可以轻易将前锋重创,因此对于队伍的反潜素质也是比较苛求的。残血的潜艇撞线同样可以造成后排的大量损血,且自身属于漏线敌人只要进入后排隐蔽范围内则会增加破隐几率。

而其中在中型侦查内将所有对海雷伤波次全部前置,搭配敌方照明弹基本可以说是前锋生存压力最大的环境,压低血线的同时对队伍的续航能力进行检测。

主力型敌人中安排检测单轮爆发的维修舰处于核心高压波中,强调了队伍的强续航以及高输出制造能力。收尾波中安插航战型敌人,同时分摊了自爆船以及带盾量产增加后排破隐压力,航战型敌人本身还有制造飞机撞线打击的能力,将破除己方后排隐蔽的能力拉到极致,最后再结合跨射高压最大程度压低己方后排血线。

14-3BOSS战是雷系高压检测,在策划长久的防雷拐铺垫下,其实特定针对的卡到位时并无比较明显的难点。但是本身双BOSS搭配隐蔽机制同时又是高机动驱逐极大打压输出制造的能力,能最大程度拉长战斗时间来增加前锋生存压力。

14-4BOSS战是长线输出节奏检测以及结合了 炮雷下的跨射以及高伤雷,包括了最上的逆补正鱼雷混搭最大程度压制拖沓的输出阵容,其中插入了少量的但是比较紧凑的飞机波次考验队伍的基础对空能力,不然就是轻易将隐蔽交出手加大后排被集火的可能性,拉长战线后在自律条件下更强调舰船的续航与长线能力为主,极致伤为辅。

纯个人评价

13图不管是趣味性还是地图机制上都是填鸭式的,防空舰 指挥舰 维修舰用最简单的数值对应的方式进行对冲,防空舰补前锋清杂 维修补整体的输出制造能力 指挥舰补整体的生存及续航能力,但不管是后续的出船思路还是解题思路都是局限性非常强的堆防空的情况下再去强调其他的功能性。

导致在13图中后期出现了相当多冗余且过分强调防空素质而忽视其他竞争力的舰船。最典型的就是类似于μ黛朵、里诺(虽后续有部分加强,但是基调已经打下了)、艾伦·萨姆纳等这一类。

而对于舰船的设计模式也病态地变成了防空过关再谈其他的状态,若是没有大型作战的形式可能依旧会持续到14图正式实装才能比较好扭转这类病态设计下而得出的强度评判标准。

所以仅从个人角度上来说,13图的设计其实是相对失败的,不管是从趣味性、推图攻坚角度(手操的提升、逃课的方式)的局限性或是病态地影响了两年多的高难环境生态,综合程度上来说是远不及14图的设计的。当然,其中最大的原因则是13图到14图中间的间隔时间过分久了,以至于环境沉淀了相当久,局限了当时攻略作者的思路。

当然,以上有一定未来战士的成分,各位也就当图一乐就好。

14图距离13图实装足足过去了两年多,2019年3月到2021年10月。经过这么久的沉淀所交出的答卷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除了解决了配队构筑上单一变相提升趣味性,还对逃课方式或是手操形式上的提升做了不少的设计(照明弹机制、手操对轴消弹模式等)比起13图虽然依旧逃不过特定卡以及数值堆积的模式,但总体可操作的空间比起13图初期的开荒阶段乃至中期的后龙凤时代都要多了太多的优解和搭配方式了。

作为综合形态关卡,不再过分强调特定形式的数值贡献,虽然天然提高了舰船个体素质的门槛但总体用于强度评价而言也会更合理健康。

比起13图,14图的设计明显要合理且用心不少,不再过分追求填鸭式的数值碾压。

以上其实都是为了讲解天鹰所铺下的引子,其实本文的主要内容还是结合主线高难设计来重新分析一下为何天鹰这个形态相当适合目前的主线环境。

天鹰不是常规意义的奶妈,她没有很强的带队能力 即 满足于全队续航的能力。

因 主线道中内连战极致抬高续航要素的重要性,在很多队伍中天鹰自身的奶妈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整队的续航需求。

奶天鹰更类似于龙凤,属于针对队伍形态的副奶位,双奶续航构成队伍中比较优先的二号奶位(当前环境下 优先级略高于龙凤)相比于龙凤适应环境的能力略优。

同时天鹰更适配长线作战,14图目前的道中推波次战线时间总体要比13图更长,龙凤的限次奶会有限制,加上战线拉长的副作用则是龙凤引以为傲的智能奶部分反而会因地图生存检测的杂项增多而被打乱,导致奶不到当下所需要的船身上,且龙凤根据自身耐久的定额奶对前锋低血舰船有着不错的帮助,但对后排的幅度则远远不及奶前锋了。

天鹰作为英仙座这类有带队能力的续航类奶妈的副奶主要职责还是用于急救队伍中最薄弱的部分,用于补充英仙座的盲点,因为英仙座虽然有着全队奶但本身偏慢速紧急抬血能力不足,定向急救且满足14图后排损血急救的用途,本身百分比奶也更有后排抬血的优势。

所以从道中角度来说 假设英仙座道中单奶情况是T0 那么天鹰可能只有T1,甚至在比较杂乱的生存环境下表现还有可能有所降低,需要搭配非常强的前锋生存拐比如贞德才能达成相当稳定的效果。

但是假设是双奶道中的情况下,尤其是搭配英仙座时也能算作是T0,两者可以算是比较相辅相成的组合,对于14图道中的适应能力也不错,在胡滕实装前,双奶处理残剩自爆和残血量产的能力相对堪忧,表现虽然依旧不错但总体还有瑕疵,但胡滕实装后BOSS战给予道中短距跨队近防弹幕,双奶队的比较诟病的问题得到了不小的改善,也算是双奶队的一块拼图吧。

以上是道中环境作为副奶时的考量。

而14图单从道中的提升其实还不足以最大化利用奶模式天鹰的价值。

14图BOSS战总共四个,前两关都是属于纯粹的数值检测,且航战环境下成倍提升保隐难度,导致奶天鹰极其容易在破隐后受到生存压力的检验,所以表现其实并不是很好,同时因为战线长度没有比较大的变化,总体还是13图的节奏,此种情况下,类似于信浓 白龙甚至企业这类有比较强伤害制造能力又有一定顶着航战环境存活的航母会相对吃香不少。

但一旦到了后两张图中,奶天鹰比较独到的优势则出现了。

14-3回归常规防空压力环境,且对后排与前排的打击也分布成了炮雷类,在队伍内整体输出检测达标的情况下,奶天鹰提供了相当多的容错率,防前置战电梯血或是稳固持续作战的续航能力,都能给自律通关甚至稳定自律通关带来了不少帮助。

而14-4则是将这个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超长线作战且无法避免,大量增加前置战的损血占比和生存检测,电梯血问题层出不穷,前置暴毙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追求自律通关的稳定性在多种组合的尝试下最后敲定了天鹰体系。

由于召唤潜艇清理前置战的情况下中位基本是没有跨射压力的,这个游戏的前锋自律行动分布还有大部分敌人的分布位置都在中线,包括潜艇的弹幕损失而言也是中位损失最少,因此召唤潜艇时基本能够稳定解决中线敌人以此可以解决后排中间对位的跨射压力。

这也是大部分情况下会将天鹰 企业 信浓等等船放心放到中间的原因之一,但反过来若出现操作或构筑上的失误则会导致破隐,此时旗舰位便不再安全,所以由此产生了中位奥丁的保通关阵容。

同时产生了天鹰搭配奥丁特殊站位最大化定向治疗新泽西以及前锋残血舰船的过图思路,极大提升了稳定性。

以此基本可以确立 围绕于奶天鹰而构筑的体系的价值主要在于

  1. 天生双战斗机加鱼雷机配置,现环境搭配飞龙鱼雷机的自动拦截可以算是相当不错的对空保障,除了相对极端尖刺的对空环境基本可以作为队伍内的主要防空核心,可以很大程度解决14-3 14-4零散的撞线飞机。

  2. 分散生存压力的情况下用比较智能的抬血线方式解决长线作战续航不足的问题,大部分舰船并不缺生存以及输出,更缺输出的环境以及生存端时常遭遇极端情况的考验,这两点问题在14-4的最上战被展现得相当明显。

    而这两点以及天鹰体系的构筑基础也完全是建立在练度较高与配队合理且针对性强的情况下,对于低配低练甚至是中配中练构筑中带来的提升都是不算明显的,因此天鹰体系更像是专门为高配阵容提供的逃课项以及稳定优化用于锦上添花的解法。

天鹰的轰炸模式是目前伐木环境与短战线环境最优解。

由于天鹰的实装节点在13图末期,偏伐木的环境下自带高伤预装填提轴搭配精巧防御这个神技基本算是给13图的伐木周期增加了不少的溢出强度。

而在上面的主线13图分析中也提到过,13图的整体战线并不长,甚至大部分的战斗时长是靠敌方维修舰的回复强行拉长的,那么天鹰在搭配后龙凤时代的绝大多数船都足以作为13图的主要提轴推波次人选。

13图道中原本的难点一直都是靠慢推波次强行靠维修拉长战斗时长用飞机撞线或是战列跨射磨死后排来增加难度,但从卡萨布兰卡轻航轴最大化单次战斗的输出波次后,搭配龙凤强而有力的抬血能力第一次出现了适用于13图环境的最优解法:不强调集中的爆发伤害而是用足够高频且适量的输出波次来最大程度减少浪费在单波敌人上的时间。

但受限于早前制造伤害的频次被道中系战列极大限制了(道中战列无法提速变轴改变敌方波次的构成)

在后卡妹龙时代出现的英仙座最大程度补充了卡妹龙体系延伸的续航与预装填提速变轴。单英仙座几乎满足了整个队伍在13图的主要续航能力,但苦于构筑内可用人选较少基本停滞了发展。

而在预装填天鹰与独立改造的出现后,双预装体系搭配独立半预装极致错轴提速可以以非常高效的方式跳过13图道中相当多的前置波,核心输出轮次只要适当调整就可以达成相当好的效果,基本属于是懒人式解法了。

这是轰炸系天鹰对于主线13图的主要影响,虽然本身属于溢出战力但是对13图末期的伐木提升还是相当明显的。

而预装天鹰本身对扫图效率的显著提升在大型作战的极致伐木环境也是如鱼得水,搭配英仙座基本杀死了整个大型作战的周回伐木环境。

天鹰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影响了构筑思维的特殊卡,她对于BOSS战续航思维的创新几乎与13图时期提出的帝饺妹一脉相承,而天鹰的双模式开发则相当程度影响了主线环境中的配队合理性,而这个形式的舰船即使是在彩皮林立的如今仍有一战之力确实得力于其本身持续升值的个体功能性。

【碧蓝航线】主线高难环境分析与评价暨后英仙座时代的拓荒者天鹰的全面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