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11月21日亚历山大·戈尔恰科夫发给各国的有关俄罗斯帝国中亚政策问题的通牒

我国军队的一支分遣队,在中亚地区的军事行动,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功和巨大的结果,对此,俄国报纸已经作了报导。这些事件在外国将引起注意,这是不可避免的,特别因为那是在人们不太了解的地区发生的。
皇上指令我,对我们在中亚的地位,导致我们在那个地区采取行动的理由,以及我们追求的目的,作一个简单的、但是清楚而准确的解释。俄国在中亚的处境,也就是一切文明国家同那些没有固定的社会组织的半野蛮游牧部落发生接触时的处境。
边境的安全以及商业关系的利益,使得更文明的国家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手段来压制那些好乱成性、难于与之相处的游牧人。首先,我们要镇压入侵和抢掠。为了制止这类事,我们只有使边境上的部落多少对我们顺服。这个目的达到后,他们就比较地不引起麻烦了。可是这些顺服了的部落又会受到更远地区部落的侵略。这样,国家又有义务保护他们以反对这些劫掠,并惩罚那些劫掠者。那些部落的社会组织使之能逃避追击,因此,就有必要经常过一个时期就得进行遥远的和代价高昂的远征。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惩罚一下抢劫者就撤退,那么人们很快就会忘掉教训,撤退被认为是软弱。对于亚洲人来说,只尊重视之可见,触之可感的武力。讲道理和考虑文明的利益,这些对他们还没有什么作用。因此,这事必须—再实行之。
为了制止这种没完没了的动乱,我们在敌对的居民当中建立了强固的据点,这样,我们就获得一种压倒的优势,很快地和确定地使他们多少愿意服从。但是,在这条线之外,还有其他的部落,那些部落很快又导致同样的危险,需要同样加以镇压。国家发现自己处于在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放弃这种不停的斗争,让其边境处于无政府状态,则将使财产、安全和文明成为不可能;如果卷入到野蛮国家的深处去,则困难与牺牲将每前进一步而增加一分。处在同样条件下的一切国家都会是这样的,美国在美洲,法国在阿尔及尔,荷兰在他的殖民地里,英国在印度—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这样一个过程中。在那里,雄心壮志比急切的需要仅处于次要的地位。最大的困难在于懂得在哪里停下来。
促使帝国政府一方面占据锡尔河,另一方面占据伊塞克湖,并以前进的要塞线把这两条线巩固下来的理由就是这些。这些前进的要塞一步一步地深入到这些遥远地区的深处。但是还不足以保证边境上的安宁。这种不稳定的原因在于:第一,这两条要塞线之间,有一个广大的未被占领的地区,那里进行抢劫的诸部落的入侵,使我们的殖民措施和商队的交通不起作用;第二,在于我国边境以南诸国的政治局面老是在变。土耳其斯坦和浩罕,有时联合,有时分离,但经常是在进行着战争,或者是他们相互作战或是同布哈拉作战,故不可能同他们建立起稳定的关系或进行正常的往来。
这样一来,帝国政府不管怎样都被陷在上述的一种进退两难的处境中:它不得不允许无政府状态继续存在下去,这使得一切安全和一切进步都陷于瘫痪,并且常常过一定的时候就要进行遥远的和花费很大的远征;另一方面,又必须像英国取得印度帝国那样,进行征服和兼并。这是考虑到,要继续地控制那些小的独立国。因为那些小独立国的动乱习惯和没完没了的叛乱,使其邻国既不能休战,也不能休息。以上两种选择无论哪一种都是和皇上的政策目的不相符合的。皇上的政策是使臣服诸国的疆域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皇帝自己则将其统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以保证这些国家的安全,发展他们的社会组织,他们的商业、福利和文明。
所以,我们的事业是要寻求适于达到三重目的的一个体制。有鉴于此,拟定了如下的原则。
1,我们考虑,必须完成的是两条边界要塞线,一条从中国延伸到伊塞克湖,另一条从咸海起沿着锡尔河下游延伸,这两条要塞线必须用另一条要塞的链条把它们联接起来,使每一个要塞处在一种能够互相提供支援的地位,并且不给游牧部落的入侵留下空地。
2,最重要的是,这样建成的要塞线应当位于一个肥沃富庶的地区,这不仅是为了保证供应,而且也是为了有利于经常的殖民。仅此也就能给予一个被占领的地区以一个稳定而繁荣的前途,或吸引相邻的部落转向文明的生活。
3,使这条线稳固在确定的状态中是很急迫的,这是为了避免使俄罗斯帝国卷入从镇压到报复的无限扩张的循环
为此目的,就有必要为建立一套办法打好基础。这套办法的建立不仅是要考虑到方便,而且考虑到要以固定而长久的地理资源和政治资源为依据。
使我们发现这个办法的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就是游牧部落不可能争取过来,不可能压服他们,也不可能控制他们,他们乃是最坏的邻人。而农业和商业居民,则都固着于土地,有一个得到更高度发展的社会组织,能给我们提供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这种友好关系是我们所能希望的一切。
我们的边界线,就应当把前者包进来,而停止在后者的边界上。
这三项原则,为我国最近在中亚完成的军事行动,提供了一个清楚的、自然的和合乎逻辑的解释。
加之,我国旧的边界,一方面沿锡尔河延伸到彼罗夫斯克,另一方面则延伸到了伊塞克湖。这条旧的边界线不利的是几乎都在沙漠的边缘。它的东西两端之间,被一个巨大的地带所隔断,它只能为我军提供很不充分的供给,而它的外面是我们无法与之保持稳定关系的不臣服的部落。
尽管我们不愿扩展我们的疆土,但这些情况已足以促使帝国政府在伊塞克湖和锡尔河之间建立一条边界线,给我们新近占据的奇姆肯特城设防,建立这条线,我们可以得到双重的结果。首先,其所包括的地区肥沃富庶,森林茂密,有众多的流水灌溉,其居民一部分是已经承认俄国君主权的哈萨克部落,因而也就给我们提供了利于进行殖民的条件,并能给我们的守军提供给养。其次,它又使浩罕的农民和商业居民成为我们的邻人
这样,我们接触的就是更稳固更严密的社会组织,它是比较不流动的和组织得较好的。这个考虑是以地理上的准确性来标明边界,也就是利益和理性要使边界停止下来。一方面,今后我们如果企图扩张俄国的领土,我们面对的将不再是游牧部落那样不稳定的实体,而是更稳固地组织起来的国家了。因此,将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实现,那将导致俄国从兼并到兼并而陷入困难中,不能见其终了。另一方面,我们现与这样的国家为邻,尽管它们文化低,政治的发展模糊不清,我们还是希望,终将有一天,为了我们共同的利益,稳定的相互关系将要取代那无止息的动乱。这种动乱迄今以前已阻碍了它们的进步
这些就是皇上的中亚政策主要根据的原则,也就是沙皇陛下为内阁行动规定的最后目标。
无需强调说明,限制俄国领土的增长和防止在边远省份发生这些年来,人民已乐于相信,我们以亚洲大陆诸邻国的文明化为己任。要促使文明的发展,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商业关系。在一切国家中,商业关系都要求秩序和稳定作为其增长的极重要的条件。但是,在亚洲,它们的存在即意味着人民生活方式的革命。因此,首要的是要使亚洲入懂得,支持和保障商队贸易比抢劫商队要更加重要。只有那里有民众,而又有一个社会组织和一个政府领导他们和代表他们,这些基本的原则才能深入到民众的道德心之中。我们正在完成这个任务的第一部分,把俄国的边界扩展到那种能满足这些必要条件的点上。而当我们对他们的胡作非为实行坚决镇压,在使用武力时克制和讲理,并尊重他们的独立的时候,我们是用这些方式来承担义务,向相邻的国家证明:俄国并不是他们的敌人,俄国并不打算进行征服,同俄国保持和平的商业关系,比无秩序、抢劫、报复和无休止的战争,是更为有利的。俄国内阁在致力于这项事业中是考虑到了帝国的利益的。但是,我们相信,如果完成了这项事业,一般地也能适合于具有文明和人道的人们的需要。我们有权希望人们对于我们实行的政策及此政策根据的诸原则作出一个公平的和正确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