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转】兆芯KX-5000/KX-6000微架构及架构讲解

2023-03-14 18:57 作者:失传技术研究所工作室  | 我要投稿

手头上收藏有KX-5000在2017年发布时的PPT,很多人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或者知之甚少。这次发出来让大家对国产X86 CPU有更多的了解。



KX-5000是兆芯在2017年12月28日发布 的产品,是当时国产CPU第一个做到双通道DDR4以及PCIE 3.0的。
微架构方面,准确的说应该是以赛亚的魔改,官方说法是设计全过程由国内团队在本土完成。
KX-6000是KX-5000的换工艺提频版,实际内核(通常也称微架构)和KX-5000应该是同一个。
下面是KX-5000的微加构PPT。内容说明:
IPC+25%,是兆芯当时请赛普评测中心测试的,在相同版本的ICC编译器和linux系统下进行的测试。ZXC是16.0分,KX-5000是19.9分,所在官方宣称IPC提供25%。实际上geekbench测试的单核分数提升是29%左右,这个说法并不跨张。
单芯片性能提升140%,原来ZXC是4核,KX-5000是8核并且改善了单核性能以及多核互联。SPECint2006_Rate分数是原来的2.4倍。



WuDaoKou(五道口)全新内核:流水线从以赛亚的20级缩小至15级,增加了 X86 指令缓冲器,提供了更精确的循环缓冲功能,全新访存单元,改进分支预测算法,改进乱序执行算法等。这种幅度的改进,称之为全新内核完全不过份。



全新互联:4核一个簇,簇内部四核之间实现全互联,簇与簇通过内部总线互联组成8核。全新的内部多节点互联总线(CPU簇到簇,簇到DDR,PCIE之间),GPU直连在总线上。相比上一代ZXC,DDR与GPU,PCIE等需要通过FSB总线连接到CPU上,KX-5000的内存带宽及延时等得到极大改进。
在片内集成了DDR4与PCIE 3.0等高速IO,已经达到了当时(2017年)的国际主流设计模式。
龙芯到2019年的3A4000仍无未能做到片内集成PCIE3.0这样的高速IO,透过HT总线在桥片内布置的PCIE必然会受到HT总带宽的影响,延时会也大很多。



KX-5000的整个系统架构图,虽然内部已经集成了GPU和PCIE,但是这时候南桥仍然是独立的。




KX-5000的设计版图细节:


开发及验证过程,请各位自行观看,不再赘述:

 

下面接着谈KX-6000的

由于KX-6000是KX-5000的架构的换工艺提频版,微架构方面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其他方面变化:
1.增加了集成度,将南桥也集成到了CPU内部,成为了单芯片结构。
2.减少了8个PCIE 3.0
3.使用兆芯使用开发的ZIP 2.0总线,增加了双路互联的支持,可以组成双系统16核。



KX-6000/KH-30000上新增了兆芯自主开发的ZPI 2.0多路互联总线,每路提供128Gbps

 2017年时,ZXC,KX-5000与i3及A10-7850的性能对比:


2018年9月,微型计算机杂志拿到KX-6000的样机测试,与i5-7400的对比数据:

 有人说兆芯不能自己扩展指令集,将来发展会受到限制。然而事实上,兆芯KX-5000,KX-6000就已经加上了自行扩展的国密算法指令集,说明兆芯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兆芯某段招聘视频上流出来的KX-6000晶体管数量为20亿。

(PS:刑啊,这都能扒出来)


【转】兆芯KX-5000/KX-6000微架构及架构讲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