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版五菱宏光MINI(?)

这个标题,羊相信也是国内媒体试图赋予这款车的定义。但也难免太过于狭隘了。

日前丰田宣布旗下“超小型EV”C+Pod正式发售。额,说是对外发售,其实新车跟很多概念新颖的车款一样(譬如我们以前也介绍过的三菱开心果),暂时只面向法人以及地方自治体发售。按照丰田的计划,普通民众可以在2022年开始购入此车。



C+Pod有着极为细小的车身,2490/1290/1550mm的长宽高,加上1780mm的轴距,可以提供给两个成年人相对舒服的乘坐空间,以及还OK的尾箱。这车到底有多小,下面这张图大概一目了然:



仅3.9米的最小转向半径已经说明它的灵活性,的确C+Pod完全就是一台面向市区路况而设计的车款,毕竟,它的最高时速也就60km/h。参考官方数据,采用100 V/6A(不需专用配线)充电,需要15小时才可将电池充满,而使用需要专属配线的200V/16A时,则需要5小时。在WLTC模式下,C+Pod的纯电续航里程为150km。

配置…也算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VSC&TRC,EBD,双安全气囊以外,新车还配备了可以识别行人(白天夜间均可识别)以及自行车骑手(仅日间)的自动刹车系统,该系统也拥有误踏踏板抑制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跟丰田的其它电气化车型一样,C+Pod还带有“充电宝”功能,最大可支持1500w的输出(若同时输出,则稍微降低至1410w)。

最后就是价格,C+Pod相对五菱宏光MINI而言可一点都便宜,丰田给出了165万日元起的定价,折合人民币约10万4085元8毛5。


就这样看来,C+Pod并无太多出色的地方。但比起卖车,丰田其实是想借C+Pod卖他们的“EV森林”概念。所谓“EV森林”,强调的是共享,其一是电池的共享,通过开发标准化的车载电池,最终使其也可以应用到车辆以外的地方,譬如家庭/农业/建筑工地等领域;其二是包含C+Pod以及i-Road两款车型在内的EV共享,这类似于共享汽车,不过丰田也强调它对行动不方便者的友好性;其三,则是设计交通/气候等情报的共享。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EV共享将会活用现行的TOYOTA SHARE服务进行推广。丰田亦正式开启了TOYOTA GREEN CHARGE一站式充电服务,涉及到到充电桩等硬件设施,丰田与中部电力MIRAIZ共同开发,而涉及到运营/服务方面,则与关西电力/东京电力一同合作。
简单来说,丰田意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这台看似没啥亮点的C+Pod是不过这盘大棋的一个构成要素。说实话,两国国情各有不同,无论是“人民的代步车”,还是“EV森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