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和情绪无用
标题会有一定的歧义,因为具体生活是多样的,不能一概而论。国家与国家之间或日常生活中为了利益的斗争中极端情况下的暴力是可以的,因为这种时候暴力和愤怒更多是一种策略。就是说冷静决策后表现出的愤怒是可以的,。
这篇文章并不想着重点放在定义的手术刀般的切割上,没意义。但事实上,写议论文,想要准确传达到意思,又确实需要不停的切割,然后行文就很啰嗦,很矛盾,唉。
————————————————————————————
子女教育以及人与人相处中,难免会陷入愤怒。暴力其实毫无作用。
有句很老的话,愤怒是无能的表现。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用在别人身上,那这句话其实本身就是带情绪的,无能本身就是人身攻击的词汇。愤怒自然不是无能的表现,它只是一种情绪。
有很多大人物,成名立万的人物,都不是那种很稳重的人,能很好控制情绪的人。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他们仅仅是觉得他们不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或是环境允许他们在一些小事上肆意忘形。但是这不代表愤怒是无所谓的。
怒火无非图一个爽。这里最核心的地方在于:我生气,怎么我还爽了呢?很浅显的道理,一句话就能点明,生气的另一种说法叫发泄。
控制发泄跟控制排泄差不多,容易向外发火的人,就跟随地大小便差不多。
这里有两个性格:一个是易怒,一个是控制情绪的能力。
大部分人都是易怒之人,程度的差异很大,跟自我意识(EGO)有关。
大部分人都有着控制怒火的能力,程度的差异也很大,往往越冷静的人越能控制怒火。
我们要做的是,不要有太强的自尊意识,然后在生气的时候,首先沉默下来,内化理解自己情绪的机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其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则是,不要动用武力或极端言语,宽容他人使用极端手段。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
上面都是对亲身有关的事务。面对他人的争执的时候,又如何呢?
我相信大部分人能关心他人的事都是善良的人,不是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彻底摆烂,理性过度的人。
这里面还是比较复杂的。有的时候沉默是金是不错的选择,有的时候主动参与是不错的选择。
无论如何,“这是your cat fight”,“这个事和我有啥关系”“为什么扯到我”这种话首鼠两端,可以想,不要讲。尤其当你是这个团体的核心成员的时候,这种表态往往不意味着融合,更多意味着分裂。往往出色的核心都能做到积极合理地调停矛盾。
社交本身就不是理性的东西,如果极端纯理性就不需要有礼仪、节日这种矛盾耗散项的存在,不需要人的存在。所以这里面的切割非常细腻,世事洞明皆学问。
————————————————
着重讲教育与暴力吧。
我当过学生,曾经做过老师。我的学生时代,老师当众殴打学生,屡见不鲜。
不过老师几乎都不会去直接言语侮辱学生,都是直接上手。也说明了,教育惩罚层级上,言语侮辱是比打人要高的。
应该是骂人不能解决问题才要打人的吧?但是当众打学生居然比当众骂学生的行为惩罚度要低。很矛盾啊。但其实很好理解,在人类东西方文化中,人的尊严价值太高了,身体的疼痛不值一提。西方有为了面子决斗,东方有两桃杀三士。
注意,这里我们都是受文化影响才有了这样的意识,其实苟活才是自然界的真理。这些文化建立了信仰,让我们觉得这样那样不实在的东西比人的生命更重要。这一句只是解构了道德伦理,并不是否定道德伦理存在的必要性。
然后我这里据此给出一个结论,暴力无用,因为,骂人无用。
我们要回到一个问题,骂人能解决问题吗?我把你祖宗十八代骂个遍,是指望你能变好吗?似乎不是吧。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对于施暴者而言,暴力是什么?我随便提我能想到的三条:首先暴力和言语侮辱本质是相同的,是惩罚手段。其次,暴力是树立威信的手段,骂人只能显得他没修养,不如暴力证明他的威严。最后,对于少部分心智不健全的教育从事者,暴力是泄愤的手段。
第一条,惩罚。
暴力的负面作用太大了,孩子容易认可暴力是影响他人最好的方式。实际上,成年人的社交生活中,暴力往往是作秀的工具,谁能打过谁根本不重要,跟孩子认知中的暴力差池太大,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黑帮横行的社会。
最重要的是,暴力是一种极端手段,如果日常化,就会认为打人是很平常的事。过往有些校园暴力事件视频,一些女孩子把扇脸当作很正常的东西,就属于认知上出了问题。大人需要教给孩子区分暴力和暴力的差别,但是自我从小到大,是没有老师教你的,毕竟一个老师去教,但是他的同事在用,显然会消解整个教师团队的威信。这种情况,要对一群孩子教透其中的分别,但凡一个孩子不能吃透还在老师间挑拨离间,就会造成老师间的嫌隙。有时候孩子挑拨离间是出于本能的坏心眼,是教育者需要面对的另外的问题了,不过要谨记,小孩子的所有错都是教育者的错,谁小时候十全十美呢?即便小孩子有挑拨是非的习惯,也不要迁怒小孩子。
我一直认为暴力是惩罚不出好孩子的。就算好孩子受过暴力教育,也不能证明是暴力教育的作用,人的动力始终来自于人的内驱力。教育者应该做两件事:树立理想,然后创造学习环境。
第二条,威严,教育的确是需要威严的,人始终无法彻底了解另外一个人,包括血亲老师,因此需要不断的交流,但是教育有方向性的交流,威严就是相当于在交流的通道中加入了止回阀,能够提升效率。威严还是充气,在容器不崩溃的情况下,人相信压力越大容纳的越多。
首先,能造成方向性流动的不一定是外力,内驱力也可以。然后,压力造成的流动边际效应递减,初期成效显著,后期就有了抗药性。最后,暴力不是威严唯一的塑成手段。
第三条,不讨论。
结尾
威严的塑成赘述一下,一般情况下威严不需要太刻意去塑造,毕竟成年人天然就有威信,而且父母想控制孩子易如反掌,暴力是其中最下乘的手段。孩子想控制父母,夫妻间互相想控制对方,亲密关系中想互相威胁易如反掌,信任就是把软肋露给对方,但是不要做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