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偰逊的一首小诗,形象生动,不假雕饰,被诗选家评为“纯乎天籁”

2023-07-07 16:27 作者:云端诗词  | 我要投稿

看山雨后,霁色一新,便觉青山倍秀。

欣赏山景,须得在雨后,雾敛云收,碧空如洗,峰峦叠翠,愈加清新秀丽。

历来写山雨的诗有很多,大多数诗人都是从视觉入手并加以形容或描绘。

但是偰逊这一首《山雨》,则是从感觉出发,自然流出,因此被诗选家评为“纯乎天籁”。


偰(xiè)逊,元代诗人。字公远,又字伯僚。高昌维吾尔族。偰哲笃长子。

元顺帝至正五年,偰逊考中进士,后任翰林应奉,迁宣政院断事官经历。

元顺帝至正十八年,红巾军克上都,逼大宁,偰逊为避乱,携子弟逃至高丽。

元末,偰逊以尚宾出使高丽,又逢元朝鼎革,便留高丽不还,后被封为高昌郡公。著有《近思斋逸稿》,但国内已无传本。

下面这首《山雨》便是诗人避居高丽时期的作品。


《山雨》

偰逊〔元代〕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

这首诗的大意是:

风狂雨骤,夜里,山中的雨一直在哗哗地下着,只听得风声在林端呼啸。

诗人夜泊山溪,悠闲自在地躺在钓船之中,一夜风声雨声不绝于耳。

天明的时候只觉得身下的钓船陡然高了起来,他还不知道,原来是昨天夜里的大雨如注,让小溪水暴涨了。


古人写雨景的诗比比皆是,偰逊的这首《山雨》,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受到人们赞赏。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诗的前两句全由听觉落笔,传入诗人耳中的都是飘洒在山间的雨声和呼啸于林际的风声。

“一夜” 说明这场山雨历时之长。“怒号”,看似写风,实则侧面渲染山雨之大。风助雨威,将山风怒号、山雨绵绵的雄浑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这两句尤为绝妙,本来山雨下的既大又久,一夜过后溪水必涨。

然而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运用了欲进先退的“加一倍”写法,他并没有对“溪水长”的正面描写,还先说“不知”。

诗人先顿挫一笔蓄势,然后用“只觉钓船高”收束,虽然没有说“溪水长”,却加倍强调了 “溪水长”,取得了平铺直叙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效果。


“钓船”二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白天垂钓于山溪,到了夜间泊船眠于钓溪上。无意间传递出一种夜泊山溪的疏旷情怀,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此诗从表面看,诗人只是在描写一场山雨,时间在夜晚,但“钓船”两字,非常含蓄地透露出他所追求和得到的那种闲适和悠然。如果将“钓船”二字换作“小舟”,则意境和内涵都将大受影响。


这首诗无一典故,亦无华美词藻,全诗短短二十字,便将一场山雨的猛烈态势和诗人在一夜山雨过后的独特感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令人“骤遇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


偰逊的一首小诗,形象生动,不假雕饰,被诗选家评为“纯乎天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