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考前每日练 | 昆仑山下华为中,胡杨树底老盘根

2023-03-26 14:22 作者:地理蹊  | 我要投稿

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

2022学年高三下第一次联考


2022年9月6日14点30分,华为mate50发布会现场,余承东介绍华为“昆仑精神”,其宣传海报中是一轮跃然升起的金色光环,与巍峨的山峰交相辉映。2020年华为mate40发布会上介绍“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的“夏日绿色胡杨”与“秋日金色胡杨”产品,同时说明海外市场只介绍产品颜色。下图为华为mate50发布会海报。据此回答4—6题。



4、2022年发布会刚召开时,下列关于昆仑山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过后,昆仑山区的人观察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在逐渐降低

B.气温是一天中最高时段

C.昆仑山西段太阳在东南天空上升

D.昆仑山是谷风最强时间


5、余承东在海外发布会只介绍产品颜色,没有介绍胡杨精神,下列原因合理的是

A.避免与国外品牌销售广告冲突

B.产品市场有地域文化差异

C.因时间紧张删减演讲内容

D.海外市场缺少文化底蕴


6、下列关于胡杨生长习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耐旱、耐寒、耐盐碱

B.耐旱、喜湿、不耐盐碱

C.喜高温、高湿、耐盐碱

D.叶子退化为刺、叶面有蜡质



解题思路


本题以华为发布会为背景材料,以关于昆仑山区的正确说法、余承东在海外发布会没有介绍胡杨精神的原因、胡杨的生长习性为切入点,考查了地球运动、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答案及解析


4、2022年发布会刚召开时,下列关于昆仑山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过后,昆仑山区的人观察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在逐渐降低

B.气温是一天中最高时段

C.昆仑山西段太阳在东南天空上

D.昆仑山是谷风最强时间


答案:C

解析:

昆仑山区的人观察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就是北极星仰角。在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所以理论上,昆仑山区的人观察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不会改变。故A项错误。

气象报告中,“最高温度”一般是指下午2时(14时)前后的气温,“最低温度”一般是指早晨日出前的气温。华为mate50发布会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20°E)14时30分,而昆仑山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主要位于新疆、西藏、青海等省份),大致纬度可以取90°E。根据“1h(小时)=15°或1°=4min(分钟),东加西减”的时间运算规则,此时昆仑山的地方时=12时-[(120°-90°)÷15°]=在10 时左右,处于上午。故B项错误。

昆仑山跨度极大,大致从75°E向东至100°E,与秦岭等山脉相接。结合之前的运算,昆仑山西段处于上午(或早晨)——3月21日左右(春分)至9月23日左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昆仑山区,中午太阳方位处于正南方)。其中,发布会时间处于9月初,太阳直射点南移靠近赤道,其日出方位虽仍处于东北方位,但已然偏南较大,临近中午太阳在东南天空上。故C项正确。

日出后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变小,但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增温较慢,密度仍较大。因而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要快,因而气温下降、空气密度增大均较山谷上方同高度空气更快,使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其中,气温越高,谷风越强。但昆仑山大部分地区还处于中午以前(上午),谷风未达到最强时间。故D项错误。



5、余承东在海外发布会只介绍产品颜色,没有介绍胡杨精神,下列原因合理的是

A.避免与国外品牌销售广告冲突

B.产品市场有地域文化差异

C.因时间紧张删减演讲内容

D.海外市场缺少文化底蕴


答案:B

解析:

胡杨木是中国大西北的“特产”,海外大多数地区少有这种植物。所以,即使你说破天去解释胡杨精神,也没有太大意义(类似你千方百计去给西方人传授春节的精神内核,很多人难以消化,也没有太大意义),即产品市场有地域文化差异(注意,这是文化差异,并不是说其缺少文化底蕴——文无第一,文化很难分强弱优劣)。故B项正确、D项错误。

与国外品牌销售广告是否有冲突,这是题目材料及所学知识都帮不了我们的(基本可以排除)。再者说,全球化大背景的今天,如果与海外品牌销售广告有冲突,那么国内销售也会存在问题。故A项错误。专门的发布会,理论上不会存在时间紧张问题(基本上这种发布会的举办,参与者都是“时间管理大师”)。故C项错误。



6、下列关于胡杨生长习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耐旱、耐寒、耐盐碱

B.耐旱、喜湿、不耐盐碱

C.喜高温、高湿、耐盐碱

D.叶子退化为刺、叶面有蜡质


答案:A

解析:

胡杨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了生存,必然要适应沙漠的环境(反过来说,胡杨的存在,代表其并不害怕沙漠恶劣环境)。而沙漠中,一般具有强光照、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水源短缺)、大风沙、昼夜温差大(及季节温差大)及盐碱化严重等问题。故A项正确,故B、C二项错误。为适应干旱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减少水分流失),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随着树体长大,披针形叶难以维系其生长,出现卵形叶,更能耐大气干旱,光合效率高,通过积累光合产物),即叶子没有退化为刺(叶面有蜡质不假)。再加上,这是叶子的形态(状态),并非生长习性。故D项错误。

注意,胡杨木千年不死主要与其适应性有关,而死后千年不倒主要因为胡杨扎根较深(且牢固),再加上所处环境(沙漠和戈壁)水分少,所以胡杨的树干内所含水分少,胡杨的根部、树干不易腐烂、倒塌。此外,胡杨之所以千年不腐,是因为当地的气候环境——沙漠地区气温较高(干燥),降雨少,空气中湿度较小,微生物不活跃,分解胡杨的速度慢。



课外拓展:唐炳良著《胡杨》

选自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种树,可以“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烂”。这种树就是胡杨。


胡杨是沙漠里的巨树。大胡杨的主干要两三个人才能抱拢。胡杨立于大漠深处,森森然,万力不可摧。我远远地见到它,觉得它不可逼视,心跳得慌忙。我马上举行了仪式,仪式是“绕树三匝”。我再一次抬头看它,依然惊讶于它的老干横枝,可以随意生长,了无挂碍。令人称奇的是,胡杨是“一树两叶”,同一棵树上长着大小和形状不同的两种叶子,像寄生树但又不是寄生树。具体地说,长在下面的叶子较小,椭圆形的,像一片指甲;慢慢往上,叶子才比较大一些,直至舒展成小孩巴掌一样大小——形状也近似。


我不由得感叹:有谁能搬动胡杨这样的大树?如果谁看中了它的一身好筋骨,暗想着它的巨大价值和种种用途,想去搬运它,就得带着磨快了的锯子、斧头和足够的食物,告别了老婆和孩子,还没走到旅途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就死在路上了。



大生命是搬不动的,更是不可肢解的。


胡杨倒下来一千年不烂,也许与沙漠里干燥的气候有关。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胡杨是生长了一千年的植物,一千年是个多么结实的概念!并且,在其后的一千年里,借助大漠里炼狱般的环境,蒸发掉了体内所有的水分,只留下一身筋骨。雷轰电击只会使它的筋骨更坚硬。可以设想,即使把它泡进水里,水也进不去了。


大生命在本质上也是不朽的。


再来看活着的胡杨。在大漠深处,胡杨常常不是单株,而是一群,株与株之间保持着数百米的间隔——以胡杨之巨和沙漠背景之远之深来说,只有这样的间隔,“群”才是成立的,它们各自才是舒展的。大生命有大活力,不以挤压同类作为自己的生存手段,它雄视的是天地,以天地之大,来确立自己。胡杨即是以天地之大确立自己的沙漠之树。千百年风云际会,都可以在它的呼吸里变幻,也可以在它的呼吸里湮灭。有些大胡杨的叶子落尽了,也许它死于一千年之前,但还大小枝干俱存,依然是一个雄视的姿势。那些倒下的胡杨,保持着最宽余的卧姿,敲敲它的枝干,还能发出“梆梆”的声音,别以为它是刚倒下的,真的,也许它倒下有一千年了。



如果有一天,风暴并没有使胡杨倒下,那是因为它的根本来就扎得很深的缘故。风暴经过时,满天的飞沙走石有一部分被茂密的枝叶俘获了。沙石壅住树根,胡杨的根由此更深了。胡杨有一天不行了,像饮弹的巨人那样歪了歪身子,在倒下之前再挺一挺、挺一挺——这个挺一挺,使胡杨具有了最大限度的能量。


一棵大胡杨的倒下,成为沙漠里罕见的大事故。倾斜中的胡杨发出巨大的开裂声,旋转着,倾倒着,刮起了旋风。它的老根带出无数沙石,抛向天空。树身着地时弹跳不止,沙漠为之改变波涛的形状,填平一些沟壑,形成新的沙丘,腾起无数沙尘,尘埃久久不能落定。


一种生命,屹立着,或者倒下,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使人不能漠视它的存在。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字 | 利之王

编校 | 陈小波

审核 | 利之王

欲探更多宝藏

请移步地理蹊公众号!


考前每日练 | 昆仑山下华为中,胡杨树底老盘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