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洪子诚版)|国家级精品课

绪论
一、历史观与文学史观
二、何谓现代文学
1.时间概念:1917-1949年
2.意义概念: “现代意义”
(1)内容的意义
现当代文学主题:个人自我意识、阶级的翻身意识、民族独立意识
(2)形式的意义
三、现代文学的分期
第一个十年(1917-1927)传统文化的批判时期
第二个十年(1927-1937)文化批判与政治斗争的交错时期
第三个十年(1937-1949)政治斗争与传统文化复兴时期
第二节 文学革命的近代文学背景
一、黄遵宪“诗界革命”


二、梁启超 “新文体运动”

三、政治小说创造
四、林译小说


(难以置信大一上过的课现在大三已经毫无印象了,悲矣悲矣)

(偶像咧)
第三节 文学革命的内容
《新青年》1915.9:新文学创造的园地
如何面对现当代文学史?
1.基础知识标准化(就像之前高考历史一样,基本史实的记住)
2.核心知识个性化(就是要有自己的理解)
一、胡适 “八股主义” “八事”
观点来源于 1917年发表于《青年杂志》的《文学改良刍议》

老师的评价:
1.虽注重形式、但对新文学的创造发生具有实际指导性意义。
2.不单纯注重形式,也注重内容。
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1917.2
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独幕剧《终身大事》1919.3
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论短篇小说》1918.3
二、陈独秀: “三大主义” 《文学革命论》

三、其他的先驱者:
1.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我的文学改良观》1917.5

他 她 它 是刘半农区分开来的
“胡适、刘半农涉及更多的是文章的形式与内容,陈独秀是从宏观的角度论及文学思潮文学创造,而周作人是从思想的角度更深入的探讨文章的内容”
2.周作人:《人的文学》1918.12、《平民文学》1919.1
《人民文学》提出了两大主题: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主要受日本“白桦派”的影响
而且提出了新的文学观
周作人认为真正的人的文学是: “灵肉一致”
《悲惨世界》:西方近代人道主义的典范
“宽容比处罚更有力量”--我觉得前提是人性未泯
如何面对假装残疾的乞丐?
是我我就是置之不理
《平民文学》--站在大众立场真实描写大众的生活,把平民提升到一个人的层次
3.激进的先驱者--钱玄同


都是大师啊!
1918.2 《新青年》杂志全部采用白话文
1920年 北洋政府 教育部定白话文为国语教科书用语
1922年 定为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