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生气,但不要越想越气》读后感
说实话,读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情绪化很严重的人。以前因为双相情感障碍和中度抑郁症,情绪总是不稳定,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生气,也会因为别人难过很久,最后发展成为自我折磨。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希望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在情绪化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可以之后运用到日常中,让自己成为一个心态平和的成年人。
这本书从寒假的时候开始读,因为读《红与黑》读倦了,也想换换口味。期间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坚持每天看书的频率,不过花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也总算是看完了。这本书总体来说我认为作者表达观点非常中肯,并没有代入过多的主观情绪,而是在引导和提供建议,比一味的列举方法要更容易接受。而且在书中也引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让人可以代入到自己,避免了空谈理论而落不到实践的缺点。
期间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的时候生气不要把别人的是非观绑在自己身上,因为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的做法无法接受,所以就觉得你做的不对,就对你说三道四。然后我们又会因为别人的话而生气,伤心难过。就像之前我发布过一些英文歌教学视频,开场白被一些人抱怨太长,但是我感觉我只是在让大家降低对我的期望值,并没有营销广告或是和视频无关的内容,所以我会因为别人不理解或不尊重自己而生气。但是后来我也收到了很多小伙伴们给我的安慰,让我继续做好自己,不需要管他们。这一点其实就体现了,可能我们评判一个视频的标准不同,有些人没有耐心,就会觉得我说的废话多,但是有些比较有耐心的人会认为我讲得很详细,所以通过这一点我就能够看到,其实原本生气的我我可以不生气,只需要换个视角看问题就可以了。
前面还有很多因为互相不理解或是直接受情绪控制而使自己说出伤人的话的情况,我认为其实都可以在情绪发作的时候说话换一种说法,不一味指责和抱怨他人的不是,这样可能会更让人好接受一点,也不会发展到后面的吵架。
然后我还认识到,有的时候生气只是在跟自己生气,对方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生气的理由,所以这个时候就得需要解释清楚,避免误会的产生。这让我想到情侣之间或是朋友之间打冷战的情况,有的时候只是因为沟通不够,或是只是因为自己放不下自己固执的己见,或是被曾经没有好好解决的问题伤害过,所以才会不断地吵架,又舍不得,和好,又吵架,和好……最后只会给彼此增加无谓的伤害。
所以我一直觉得,一个人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受他人的影响真的很难,而真正能做到的人,都是内心坚韧且温柔的人,他们能施以他人理解,也能给予自我原谅。最后文中写到安慰自己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问题都清清楚楚列在纸上,然后根据自己每一个情绪的点,自己去安慰自己。这让我想到我每天专栏都在写日记,包括不开心的还有开心的事。不开心的话我一旦写到纸上,好像就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严重了,加上后面我会写很多感谢的事,感觉就是在进行自我安慰吧,就好像在说:虽然生活很苦,每一天过得也枯燥无味,但是还是有人在坚持爱着自己。哪怕再不开心,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所以每次我写完日记只后,什么烦恼我都不再纠结,只会跟大家道完晚安后进入梦乡。虽然我有的时候感觉日子真的过得很快,但是因为事情有好有坏,所以我现在已经很少去纠结某一个人某一件事了。我想,可能这也是看了这本书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我不能说,看了这本书我一定能够吸收并且以后成为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但是我很希望可以在日后的生活里,可以少一点情绪化,少一点戾气和不满,做一个坚韧且温柔的人。
生活总是有裂痕,那是光照过来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