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王策五十八—— 讨田军的旗帜
五十八 讨田军的旗帜
赵策一直向北走果然走出了那片死地。他看到了一条大道。看的出来,这是一条军用干道,旁边还有一条民用便道。向西估计直通太行山区。向东估计回到顾虞北部,也许能看见长城。
赵策毫不犹豫地选择冒险回顾虞。因为他的军队需要他。在一处道路交汇处,赵策突然发现异样。前方有胡人的营地。赵策接着观察看到不远处就是雄伟壮丽的长城!她已经被胡人占领了。赵策觉得奇怪,一看长城后面的小山上还有一座方城[1]。他望着这座孤独的城关上方飘扬的居然是汉军旗帜!这座方城居然没有沦陷!远处还能看见一面画着猞猁的营旗仍在顽强地竖立。守城将士仍旧不遗余力地在点燃任何可以点燃的东西发出烟火请求援助[2]。
匈奴人没能攻克这里,就派一个小分队监视这里。这恰恰说明这里远离主战场。
赵策想来想去决定冒险穿过这座城关。他已经知道了驻扎在这里的敌人并不多。赵策便等到晚上偷偷爬上高处张望。如他所料胡人占领了高地上的长城和关城。但并没有占领坡地上的方城。方城上士兵依然在向他们的长官行军礼,并仍孜孜不倦地在晚间燃起烽火信号。胡人对此熟视无睹,说明胡人非常懈怠,而且疏忽防备。这是个十分有利的机会。赵策望了望胡人营寨,大约有不到五十人正在里面休息。除此以外还有十几个人在关城警戒。
赵策潜伏至半夜时分。等一切归于寂静时,他小心翼翼地借助林木的掩护溜进关城,悄无声息地干掉了城楼里的敌人。换上他们的衣服混进了胡人营寨。在他们酣睡时潜入了中间大帐。在解决掉里面的几个指挥官之后便开始在营寨里放火。又偷偷回到关城打开城门。
等胡人从睡梦中惊醒时才发现身边已经火光冲天。他们惊叫着四处奔逃。就在这时,方城守军看见城门大开,于是也击起战鼓从城里杀出。趁胡人混乱之际将敌人全部消灭。
赵策脱下胡人服装后被士兵带回方城。
“你是什么人?”守备的屯长问赵策。
“幸存的只有这么多了吗?”赵策沉着地反问,“谁是指挥官?”
“我是这里的指挥官蒯矫(叔弼)。你是谁?”屯长接着问。
“我是车骑将军帐下别部司马刘云。”赵策没有说实话。
“是车骑将军的援军!”守军将士高兴地议论起来,“谢天谢地,车骑将军来救我们啦!”
“不用谢别人,谢我就行啦。”赵策强调着说,“我很遗憾地告诉各位谁也不会来救你们。能救你们的,只有你们自己。况且你们可能对车骑将军有一些误解。”
“那你究竟为何而来?”屯长问他。
“简单地说我是路过。路见不平……嗯。现在没有世间讨论这个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快骑上马用最快的速度平安回到自己家。”赵策告诉他们,“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再过一会儿,胡人大军就会赶来。”
出于谨慎考虑蒯矫(叔弼)接着问赵策:“你从哪来,到哪去,有何目的?”
“你要是再这么追问下去我们还得被胡人包围一次,这次你想被困多长时间?要是以后我们有机会都幸存下来,我会写本自传寄给你。但是现在,我只能告诉你们两个字:快走!不然我们全都得死在这!”赵策变得急切不安。
屯长蒯矫经过考虑过后转身告诉大家:“拿起武器,带上能拿走的所有食物。我们向南撤退。”守军将士立即行动起来,“我们是长城戍卫猞猁营。救命之恩,永生不忘。”
赵策:“我比较好奇的是,你们守卫那里多久了?”
蒯矫:“具体时间记不清楚,我们第一次遭到攻击是在元平三十五年春。”
赵策听到后非常震惊,这支部队孤军坚守长达两年,仅剩这数十人仍不放弃。这让他对这支部队和他们的指挥官肃然起敬:“你们接下来有两条路。一条是你们直接去顾虞。那里的府衙会接收你们。一条是与我一起经过顾虞。那里的府衙会派兵袭击你们。”
蒯矫一听也十分震惊:“恩公您被朝廷通缉了?”
赵策:“我与顾虞目前敌对。”
蒯矫:“国难当头,怎能自相残害?”蒯矫见赵策不语,他自己想了想,同战友们交换了眼神然后告诉赵策:“我等受恩公相救,愿与恩公同行,不论生死。”
赵策就与这些猞猁营的将士沿着山林一路南下。由于战乱乡县的邮亭废弛,所以他们也没遇到什么阻碍。不过在他们到达涿县时,新上任的亭长发现了他们并立即通知了叛变的讨田军和戟将营。追兵随即赶来。
当他们行进至一片枯萎的柳树林里时,他们才发现前面就是山坡,已经没有路。百余名骑士立即向他们追来。赵策一行已无路可逃。此时前方突然传来喊声:“赵军的诸君,请立即散开!这里交给我!”赵策一行人立即下马前行。戟将营的骑士们即将追赶上他们时,山丘的枯草中突然弩箭齐发。一些敌军随即中箭倒地。敌军怕有埋伏也拉开弓弩向枯草丛里还击。因为看不见伏兵在哪,戟将骑士处于绝对下风,敌人随即匆匆撤退。
远在顾虞敌境的赵策在一片枯草中找到了自己的救命恩人。这个人名叫徐范(元祖)此时他的左手已经中箭负伤。慌乱中徐范(元祖)告诉他敌人的追兵马上就要到来让他赶快逃走。赵策注意到他刚刚受伤的手,于是不断地道谢。之后便一路狂奔。
赵策惊魂未定。但过了这个最危险的地方,剩下的路途就相对安全一些。赵策率领猞猁营又奔波了几天果然平安找到了张俨(觉然)的部队。赵策在安全后仍很担心那位叫徐范的恩人。
对于赵策在失踪两个月后的回归,全军上下自然十分振奋。这两个月中伊邪泉车和轲荔槐不断地袭击舞亭和北部正在修建的泉亭要塞。
钟严向赵策介绍接下来的作战计划,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平时自信且坚定的赵策突然哀叹:“打疼他的手掌和手臂终究不能伤到他的性命啊。顾虞一带的叛军不除,我便不能北进一步。”赵策的突然消极让钟严也毫无办法虽然目前他在指挥着全军,但他还是为自己的主公担心。于是便将这件事告诉给典军将军张桓(文明)。张桓非常了解赵策,他见赵策情绪低落便猜测到他一定是经历了什么。他突然想到一个人,也许她就是赵策的戴晋人[3]。这个人就是曹妙银。她在见到赵策后非常关爱地坐在他身边。
赵策:“你既然来了,我就直说吧。我现在有点厌战。无法为收复您的家乡提供帮助,非常抱歉。”
曹妙银望着赵策:“将军为何厌战?”
赵策:“我军与胡人交战四战不胜。尸横遍野。顾虞此时又倒向胡人使我失望至极,我率领军队一平三败,损兵折将,身心俱疲。你不知道我在顾虞目睹了我的部队全军覆没时是什么感受。我在荒野里疲于奔波的困苦,命悬一线的那种无力无助。”
曹妙银:“所以将军历经了一次生死,知道了生命的珍贵,更害怕面对死亡?”
赵策:“不,人固有一死。我只是想在这到来之前做我想做的事。”
曹妙银:“所以九死一生的经历对你来说没有影响,害怕战败才是?”
赵策:“是的。我看到了那些为我而死的将士。上万人再也不能回家。”
曹妙银:“你觉得你愧对他们?”
赵策:“我感到了压力。”
曹妙银:“将士们都十分支持你,你的民众也支持你。你需要验证一下吗?我看他们都还在营地。”
赵策:“不,不必了。这一点多谢你的提醒。”
曹妙银:“那还有什么?将军为何害怕失败?您害怕不敌叛军?”
赵策:“敌将魏匡我在逃跑途中已经有所了解,确实很难对付,还有伊邪泉车,还有轲荔槐。”
曹妙银:“您敌不过这三人?”
赵策:“我要是敌不过胡人我也不会北伐。”
曹妙银:“那就是敌不过魏匡了?将军你的目标是收复失地,并不是击败魏匡呀?再说您在战场上失败,并不意味着您不能在其他方面将他击败呀。您有的是办法达成目的不是吗?”
赵策突然像开了窍:“华云君说得确实不错。赵策茅塞顿开。可我仍觉得不想去营帐。”
曹妙银:“将军不想面对什么,你在回避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赵策:“兵败之恨,亡命之苦。”
曹妙银:“这些刚才已经释然了,一定还有什么?问问你自己,或者回顾一下前前后后,也许再往前些回故童年。”
赵策:“我并不认为我不能击败魏匡。我只是讨厌他让我军停滞不前。我在凰仪宫的小黑屋。对!我娴麻烦。我讨厌厌恶的事一遍又一遍出现。我讨厌停滞不前。就像我在凰仪宫,无论我多么努力,解决了多么重大的问题,在当时的宿敌搅合下也不会获得奖励和晋升。我总是回到原地,侍卫队长依然离我很遥远,就像现在这样。”
曹妙银:“将军只要不断尝试,找到方法即可打开局面。就像您已经不在凰仪宫的黑屋子里了,不是吗?”
赵策非常兴奋:“对!我想出办法就不会停滞不前。限制、否定自己才会停滞。曹君真是我的贵人。启明之星。”赵策非常高兴,他笑得很开心,连连拱手拜谢。在曹妙银眼中,他就像个纯真的大男孩子。
赵策:“曹君请放心,我又回来了。绝对不会辜负您的期待。顾虞还有胡人的伙计们,哥又回来啦。准备迎接第二回合吧……”
曹妙银也非常开心地告诉赵策:“你掌控了你自己,你就掌控了你的世界。”
就在赵策讨伐顾虞之前,宋达正在忙于审问他的战俘——“讨田军”头目程娥鸟。当他一看见这位反叛军女头目时便被这位人称“香洁之妇“的女子容貌感到惊讶。眼前这位被绑在柱子上的囚犯可比他在侯府中整天要面对的孙莲猗漂亮得多。
“真是可惜呀!这么年轻,偏偏要造反作乱。”宋达审视着他的犯人。女匪首的身上确实有淡淡香气。此时程娥鸟正仇恨地看着宋达。她那刚刚培养出来的大义凛然的领袖气质在送达看来十分幼稚,不过这倒是为她增添了一些可爱气息。
“明天中午你和你的讨田军手下们将会被全部斩首示众。”宋达告诉程娥鸟,这立即激起了她身体中保护己方的母性,使得她愤怒的眼神中闪现了一丝仇恶。但她仍选择沉默,“身为谋反叛乱的你,本来我可以公开把你的罪行告诉给大家,这样你便永世背负谋逆之名。或者是用最残酷的方式将你处死。或者是把你交给胡人,让你受尽异族蛮夷的凌辱而死。然后再把你的家人抓起来,让他们在这又冷又黑的牢狱中度过余生。好让世人知道叛乱谋反的下场。”宋达以一种高高在上淡漠人命的语气威胁她,“但是据我所知,你的夫君岑浑(玄舒)直到战死沙场之前都是被‘讨田军’强行推举作为首领的。他之前只是想利用贫民的仇恨弹劾你们的县令。并不想举兵叛乱。所以你得感激、铭记我。因为我已经向上禀报,说你们全部都是受胡人威胁才举兵作乱,具体还需要我调查之后才能评定。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我觉得你和你的‘讨田军’与我存在一些误解。如果我们能够……”
“奸贼!你是在做梦,我们‘讨田军’世不为奴!”
“在天下人看来,你才是奸贼。而我正是那个打败你们这些奸贼的英雄。”宋达说完便略微得意地告诉程娥鸟州府即将推举他为州牧。
听到这个消息后程娥鸟露出了绝望的神情。天大的不公让她无法接受。她呼吸急促,头发贴在她的脸和脖子上随着呼吸起伏。即使是这样,她仍然不放弃抵抗:
“奸贼最擅长欺世盗名。不管你多么成功,世人多么崇敬你,也无法掩盖你抢夺田地、夺人生计的罪行。迟早会有人和我们一样拆穿你。世人也终究会醒来认清你这个鬼怪。”
“现在除了你没人会指责我,是我帮助夏夫人(孙莲猗)赶走鲜卑人。世人感谢我还来不及。”宋达被他的犯人刺激得有些不耐烦,“好吧,我就不管弯抹角了。你得跟我合作,不然你们就得如同深秋的落叶枯萎飘落,归为尘土。世间没有人会在意、记得、同情你们。民众、县廷、郡府、州府、朝廷、我,一切照旧,没有一点改变。你必须跟我合作,我收纳你为姬妾,替你抚养你的儿女……”
“奸贼!你这是做梦!休想瓦解我‘讨田军’。我军虽败,只要还有人在,就和你不共戴天。即使我下地狱,我也将化作‘讨田军’的旗帜号召世人惩罚你的罪行。”程娥鸟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但同时她仍保持清醒,一针见血地指出宋达这是想拉拢分化起义军,以彻底消灭反对他的势力。
宋达见暂时无法说服这位女头领便离开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审讯被外面的狱吏吕翻(君正)一字不漏地听到了。特别是后半段的话让这位正直的狱吏十分厌恶。他觉得自己的信任和智力受到了宋达的侮辱。于是打算以把这件事告诉给宋达的夫人为由向他勒索。但是他转念一想,勒索宋达所得的钱财其实是赃款。如果把这件事直接告诉给他夫人的话,宋夫人的赏金就会是自己的酬款。于是他就把这件是告诉给了宋达的夫人王氏。王夫人听到宋达将要抚养女匪首的子女这个消息后顿时暴怒[4]。她本想到郡府找宋达大闹一番。但是她仔细估量他丈夫现在的实力,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办法。但是一想到程娥鸟的儿女将来可能会对自己的儿孙产生不利影响,她便恼羞成怒。自私的邪念驱使她一定要消除这个威胁。于是她在赏赐了狱吏吕翻(君正)之后买通了另一位狱吏。让他下毒毒死了程娥鸟。起义军领袖在牢狱的黑暗中痛苦地扭曲挣扎了半个时辰之后便结束了她悲惨的一生。狱吏见程娥鸟死后十分害怕。他不知如何向宋达交代便寻求王氏的庇护。王氏此时也十分惊慌。她左思右想之后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既然事情已经无法挽回,那么便给自己的丈夫一个深刻的教训。她让狱吏拨开程娥鸟的上衣,砍下她的首级。然后把宋达叫到牢狱来。当宋达看见程娥鸟半裸白皙的上身被黑色的毒血浸染时,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他惨叫了一声,呆坐了半天。之前还精气十足抵抗他的美人突然变成了一具骇人的尸体,这让他深切地感受到死亡的恐怖。等他的意识稍微恢复了一些时,他立即逃出了牢狱。心里充满了对自己妻子的恐惧和猜疑。同样猜疑的还有孙莲猗,讨田军头目程娥鸟死于狱中的事最后还是被吕翻秘密传播出去,传进了孙莲猗的耳中,再加上他之前阴奉阳违私自与匈奴人对赵策开战,使得她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位自私自利、心狠手辣、大权在握的奸商。在这之前,他们还因为孙莲猗强烈反对向匈奴人输送铠甲而爆发过激烈的争吵。
宋达没能借助程娥鸟归化‘讨田军’残部,他精疲力竭。匆匆留下一只两千人的部队镇守顾虞之后把其他的部队打发给魏匡(规翁)让他继续抵抗赵策。
此时赵策早已再次率军来安墟。这次赵策十分小心地派出监军营打探顾虞。没想到的是监军营竟然直接联系上了孙莲猗!于此同时一支两千多人规模的义军也来到赵策的营外归顺于赵策。这正是讨田军余部。为首将领正是赵策的恩公徐范(元祖)。赵策关切地询问徐范(元祖)的手伤。徐范毫不在意,他急于帮助赵策分析眼前的形势。他告诉赵策,戟将营就是他一手创立的。负责侦察的斥候都是军侯以上的后备高级军官。所以他们才会行动如此机敏。要击败戟将营就得先收拾掉这些斥候军官或者消灭戟将营的背后靠山,让他们自行解散。赵策听后非常信任徐范就把孙莲猗的事情告诉给他。徐范也十分熟悉局势。他就告诉赵策:“魏匡现在联合胡人,我军步兵是找不到也跟不上他们的。但是如果夏夫人(孙莲猗)能够先行动,或者我们抢占关键地点,提前卡位。那宋达、魏匡肯定会在顾虞和戟将营中损失一个,甚至是全部。末将愿率本部人马为先锋,再加上主公您麾下雄兵猛将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取胜。”赵策突然意识到讨田军来时竖起的“徐”字将旗。他们敢如此一路招摇毫发无伤地来到这里也许真是有过人之处。赵策觉得这个毫不费力,又不会发生重大损失的提议非常好。便密信告知孙莲猗,后者见时机成熟,立即命令自己的心腹将领桥嶷(伯嗣)召集部队,率军讨伐宋达。宋达想逃但没逃走,随即被击败。孙莲猗不知道的是,她之所以能够成功施行她的计划还有另一个人的功劳。因为害怕孙莲猗起疑心,同时也为了缓和他们之间彼此的矛盾。还有出于对自己妻子的恐惧。宋达便想把妻子王氏交给孙涟漪。闯了大祸的王氏感觉到孙莲猗当日有所行动。她十分害怕自己丈夫被孙莲猗审判时连累自己和家人,处于疯狂状态的王氏便更加偏执地想抢先一步下手。于是她下毒毒害了自己的丈夫宋达。以便能够获得孙莲猗的赦免。宋达中毒后昏迷。等他醒来后才发现大局已定。自己无力翻盘。成为了阶下囚徒。
前方正在与赵策先遣部队交战的魏匡突然收到了顾虞的消息立即撤离了战场,不知所踪。
战后,赵策也迅速率军进入顾虞。他听到了城里关于起义军女领袖程娥鸟的消息。于是他亲自来到狱中。此时程娥鸟的尸体已经散发出腐烂的臭味。赵策在见到她时,也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她的遗体仿佛已经化成旗帜无声无息地正向世人控诉宋达的罪恶,并鼓励人们要坚强不屈。赵策沉默了很久之后才正立身姿恭恭敬敬地施礼参拜。然后脱下自己的外衣为她遮挡住上身。她周围很近的地方还依稀留有残香。赵策派人将程娥鸟的尸体缝合好,安葬在她丈夫身边。
[1] 方城是古代在长城重要节点处设立的战备中心,也起第二防御要塞作用。
[2] 古代对烽燧的信号编码管理非常完善,可以通过颜色、间隔、数量等信息获取敌人的军事信息。
[3] 戴晋人暗指庄子。这里有一个典故。战国时期魏国与齐国签订盟约,齐国之后背叛了盟约。魏惠王十分生气。相国惠施这个时候就推荐庄子劝魏惠王。庄子便用“戴晋人”这个称呼劝说魏惠王。他说有一只蜗牛头上有两支角整日打架。国君再怎么打仗都是蜗牛头上的一个角而已。魏惠王说“我不理解”。庄子问他你想想你知道的宇宙有前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有边界吗?魏王回答没有。庄子问四个方向里有区域空间,空间区域里有个叫魏国的国家,魏国里有个叫大梁的首都,首都里有您。是不是一个比一个小?你与别的王争,从四方,从你所知的宇宙看是不是就像蜗牛的两支角在打架?魏惠王瞬间释怀了,非常开心。这个故事出自《庄子·则阳》。这里简略地展现出来,原文要精彩有意思得多。
[4]在古代,妻和妾的地位完全不同。妻子只可以有一个。妻子的正室地位受到法律保护。妾可以有多个。妾如同奴隶一样可以买卖。不论如何妾也不能成为妻。男主在未取妻之前先取妾仍被视为未婚。若把妾提正为妻子,则夫妻二人同时受到刑法处罚。秦汉时期妻子所生的嫡子拥有绝对地位和继承权。但是到了汉末魏晋时期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妾生庶子多而嫡子少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