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交历史车型 1-白皮SK6102A3
SK6102A3,俗称“白皮”,在大通道逝去之后,绝对是霸占了青岛公交的基础线路。随着青岛公交和交运的共同努力,青岛公交车逐渐发展壮大,体系日趋完善。94年12月,无人售票开始实行,试点选在31路车,也是使用当时的主力车型是 上客SK6102A3,青岛制造,此车型俗称“白皮”,木质座椅,是SK系列“大通道”的替代车型,也是A3三剑客6102a3,6962a3和6105a3当中最先来到青岛的A3车型。在我以前的时候,当时还小,基本上也就是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和家之间两点一线,周六在外公家和辅导班两点一线,在06-08年,我主要坐的就是7路白皮24路白皮和33路白皮,因此白皮应该就是我对于青岛公交的启蒙,堪称我最早接触的车型。而且在08年我还因为当时33路的白皮坏掉而耽误了辅导班上课,我现在都还记得那辆在瑞昌路那段上坡上趴窝的33路白皮车辆自编号是411,可以说是怨念极深了。
6102A3是当年青岛公交的一代功臣毋庸置疑,但就现在的视角来说问题很大。汽油味暂且不说(前置线路的通病),最大的问题是因为前置的限制,动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爬上坡非常困难,特别是在后期已经服役很久的情况下。我举一下亲身经历的例子,比如四流南路北岭山森林公园的上坡和瑞昌路过人民路那一段的上坡,对于这些白皮实在是巨大考验。我每次经过这里都看见24路或是33路的驾驶员被迫抛弃三档必须强行使用二档甚至一档才能上去,非常费劲。这就是我当时周五无外公家不愿意坐24路的原因,动力实在太差,被302秒到地上。同样的路段,当时302路使用的HZP三档轻松40迈上坡,而24路A3就必须换二档强行降速,当时302HZP强行超一两辆更早发车的24路实属常事。也许正是意识到前置公交动力明显巨差的严重问题,青岛公交自从2006年购置最后一批前置发动机车型SWB6105D后,再也没有购置前置发动机车型,也许就是考虑到这个问题。
6102A3分两种,大部分为青岛产,蓝底。也有少数上海原产车,以绿色为底,至少确定在25路服役过。随着奥运公交的横空出世,SWB6106MGSWB6116MG大杀四方,白皮逐渐失去了主力位置,只能一个接一个接连退役。1路、11路、33路这些功臣们,也逐渐被取代。哪怕没有更换奥运公交,也因为后起之秀6105A3而遭到顶替。只有8路和36路的6102A3仍在顽强坚持,最终在2010年被二代SWB6106MG取代,一代青岛公交功臣就此落幕。
如果说61066116这些功臣在08年代表了青岛乃至中国的脸面,那么白皮就是青岛奥运场馆的见证者。他们用辛酸和汗水,为后来铺路。作为A3的领路人,他们是青岛公交的一代传奇。
曾经服役线路:1、2、3、4、6(年代久远已不可考,无图)、7、8、10(无图,已不可考)、11、12(无图,不可考)、20、21、22(无图,不可考)、23(台钢大站车时代)、24、25、28(已不可考,可能没服役过)、31、32(不可考)、33、36、112、113(不可考,无图)、118、120
最后服役线路:8、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