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成为新首富,特斯拉正在用苹果方式狙击国内造车新势力!
这两天被一条新闻频繁刷屏,埃隆马斯克超越贝索斯成为了新世界首富。贝索斯何许人也?电商巨头亚马逊的老板,离婚分掉3000亿后还能霸占世界首富的男人,财富近万亿。
但这一次他的首富位置被别人拿下了,正是埃隆马斯克,这位被称作工作狂的钢铁侠,借着电动汽车行业的东风,个人财富近2000亿美刀,一举超过贝索斯,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马斯克之所以能够超过贝索斯,最大的收入增长是旗下电动汽车特斯拉。一说起特斯拉,很多人心里就两个印象——“高端”、“降价”,在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的销量和市值确实一骑绝尘。但特斯拉疯狂降价也是事实。
Model Y上市狂降16万,一天爆单10万+
Model Y定位中型SUV,是上海工厂建成后的第二款车型,售价33.99-36.99万元,此前预售价为53.5万元,这样一看确实下降了16.51万元,当天特斯拉的官网都爆了,直接订车10W+,很多订购了蔚来EC6的,转而取消投入了特斯拉的怀抱。
对消费者来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会跟钱过不去呢?之前的Mode 3上市价格就是32万多,但后面通过增配和降价的手法,现在的毛豆3价格已经来到25以内,所以很多人预测,Model Y也会经历几次降价,最终售价不会比Model3高多少,至少明年就有可能调整到30W以下。

相比国产造车新势力,特斯拉哪里来的勇气大降价?
蔚来的老板不止一次表示,蔚来的定价已经足够良心了,没有降价的空间了(虽然有时候蔚来的定价会参考特斯拉),但反过来特斯拉一次又一次的打脸。李斌曾也提到特斯拉降价,他认为特斯拉一直降价会伤害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蔚来希望通过更多服务的创新增加用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而小鹏汽车何小鹏在朋友圈说到,“"这一次友商在元旦的降价我们挺有信心,连内部电话会都没有开。还说到降价是营销方式,是一把双刃剑”

所以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这些造车新势力被特斯拉的这一套组合拳打得挺懵的。但话又说回来,这不正是上海引进特斯拉的作用之一吗,就想在电动汽车市场起到鲶鱼效应,要不然国内这些电动汽车一直躺在补贴政策上,不思进取。所以对于特斯拉这种轰炸式的降价,作为消费者我是喜闻乐见的,对消费者和国内电动汽车市场都是双赢。
那特斯拉哪里来的底气降价这么多?毕竟现在国产电动车也发展得不错,很多成本都是看得见的,小算盘一算,价格就出来了。简单来说,马斯克没把特斯拉当成汽车做,而是当成电子产品做,这这正是特斯拉的厉害之处!

提高产能,扩大规模,降低成本:
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计划在2021年生产55万辆电动汽车,据悉特斯拉已经向相关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发出订货需求,这55万台包括30万台Model 3车型和25万台Model Y,这其中将有大约10万台Model 3和1万台Model Y计划用于出口,由此可见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能力有多恐怖。
之前看到一个蔚来EC6车主退订后转向特斯拉的分析,蔚来现在交定金,基本上要三个月以后才能交付,而特斯拉只需要两个月,甚至更早(具体车型交付时间不一样)。然后特斯拉 Y续航600+,这一点优势非常吸引人。由此可见,特斯拉的年产量是远远超过国内电动汽车总和。

蔚来汽车2020年12月共交付新车7007台,这也是其首次单月销量突破7000台。2020年全年累计交付43728台。强如比亚迪,汉EV也在2020年11月12日才把第2万台汽车下线,月产量还没有突破一万,作为对比,特斯拉可是一个月就生产三四万(2020年全年交付49.95万,其中Model3/Y就占了44.25万),总量来看特斯拉是蔚来的11倍。
所以特斯拉跟苹果很相似,精简车型,扩大产能(苹果手机每次下单都是几百上千万的下,订单量非常恐怖),当数量足够大,那零部件的成本就会无限下降,到了最后依然有很高的利润,这一点国内造车新势力真没办法比。

严格管控供应链:
这也是特斯拉成本能够快速下降的原因之一,特斯拉的供应链管控也是一绝。以上海超级工厂为例,很多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已经换成国产,或者外资企业在华建厂,减小供应链成本。国产化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幅降低了人工、零部件采购成本等。同时特斯拉的直销模式也省去了不少营销费用。
从下面供应商名单中可以看到,特斯拉的直接或间接供应商达到130多家,国产企业就占了半壁江山。要知道这还是去年的数据,今年的国产化比重只会更多,达到百分之六七十都完全有可能。所以特斯拉的供应链管控不亚于苹果,并且特斯拉还是自己建造工厂,没有依附富士康这种制造企业(蔚来是由江淮代工,小鹏汽车是郑州海马汽车工厂代工),这样就少了一层代工厂的利润,这也是减少成本的方法之一。


技术快速更新迭代:
Model Y之所以这么便宜,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还有技术共享的原因。很多人把Model Y看做是Model 3的拉皮版,设计结构基本相同,属于小改,内部很多元器件可以通用。不管是制造成本还是设计成本都得到大幅缩减。
最关键一点,它的续航达到600+,竞争对手只能达到400+,这就是技术带来的优势。或许后面特斯拉会率先突破1000km的续航,高端机型消化一两年后,进行技术下放,降维打击,那届时更加没有招架还手之力。

在自动驾驶上,特斯拉也有很大的领先优势,虽然目前国内电动汽车也很牛,呈现百花争艳的局面,但特斯拉的资本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作为消费者来说,看到特斯拉这种风残云卷的大势还是值得期待,说不定过几年只需要十多万就能买到续航600公里的家用电动汽车,真正普及到普通消费者。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丝丝担忧,担忧国产造车新势力经不起特斯拉的冲击,最后一家独大。届时电动汽车又被国外企业垄断,说不定收割市场后又跟DD、MT一样,开始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