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正在国际市场上高速进发
在出差的路上和同事聊起汽车市场的话题,我们都有一种感觉:现在各类的自主品牌,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小到电脑、手机这些消费电子,大到家电、汽车这些满足衣食住行的商品,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趋势——国产化、自主化商品在市场比例不断增加,并且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消费价值观。
特别是我们熟知的手机、汽车这两条赛道,这种上升趋势的表现尤其明显。如果你在路上观察 10 分钟,你会发现开国产汽车、用国产手机的人比前几年多了许多。如果摊开过去五年的市场调研数据,也能发现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和消费投资,都一直在增长。

自主品牌,早已不是「价格优先」
在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这条赛道上,许多公开的市场报告通常会用「崛起」来总结自主品牌的现状,但因何而崛起,这点许多报告都没有深入分析去说,以致于现在许多人还认为国产品牌崛起是还是因为若干年前的价格优势。

实则不然,虽然我不否认自主品牌前期靠价格获得不少市场份额,但一个产品如果光靠价格卖得好,那是利润极低的生意,非常不利于品牌长期成长,那就只能一直做全球产业的跟随者,那么国产品牌根本没可能进入国际市场,这是很现实的市场规律。
所以,回看自主品牌今天在国际市场的成就,不光是因为价格比合资便宜。

我日常的工作是做市场研究和策略分析,因而每天会接触到大量市场数据和研究报告。从这些报告我能看到自主品牌在销售网络、市场策略、产品设计、用户沟通、用户体验一年比一年进取,一年比一年考虑得更细,认可自主品牌的人一年比一年多。
甚至乎,一些自主品牌的市场/产品策略还成为了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经营的参考对象。

不知大家好记不记得我前几天转的那条「某德国大厂做中国竞品研究」的 WB,这其实也不奇怪,对于国外品牌/合资品牌来说,国产品牌有本地优势,是更懂中国消费者的想法的,国外品牌要在中国做好生意,就应该要向强者学习。
说到市场研究,我记得之前在 WB 分享过的花边:
某合资品牌找机构研究某国产品牌的消费者,描摹出来的用户画像跟合资品牌自己所理解的截然相反,甲方连忙开会修改中国区的市场策略。这也反映出合资在中国的两个现状,合资的品牌优势正在衰减,自主品牌的市场力、产品力都正在超越外来合资品牌。

这是目前合资品牌在中国生存的窘境,无论是日、美、欧系,都在中国市场遇到不同的难题,中国市场是名副其实的「东亚怪物房」。
我们每次在聊自主品牌的时候都不免提起比亚迪,毕竟这是国内唯一一家能连续保持六位数销售量的厂商,这相当于班里一米九的高个子,他站着坐着你都没可能忽视他。我个人认为,比亚迪的成功,有运气也有自身实力的成份在,但能捉准这个机遇再用实力去填补,这才是比亚迪在今天能成功的关键。
可能有不少人会将比亚迪今天的成就归功于「新能源政策」的风口,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契机,谈不上是比亚迪成功的主因。毕竟在过去五年,新能源政策下的自主品牌达到上百家,市场也快速淘汰了一大部份,这侧面印证了并不是所有厂商都有能力捉住这个机遇,而比亚迪是捉住了这个机遇的,勇气来自于对新能源技术布局的决心。

实际上,比亚迪并不是因为在宣布全力进入新能源赛道才开始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发,在全部进入新能源赛道前,比亚迪就已经拿出了第一代 DM 混动平台来解决传统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痛点。
三电方面,比亚迪自身也有动力电机、电池技术的研发基础,这些技术实际上就是在为比亚迪全面进入新能源赛道做准备。
所以,当比亚迪在 2022 年初宣布停售燃油汽车时,这时候的比亚迪实际上已经拥有庞大的新能源技术和专利储备,宣布全力进入新能源赛道,更有利于新能源技术研发支持和市场布局的战略投入。

选择赛道,打下基础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能否在这机遇上腾飞,还要看企业自身的实力,这也是一条很现实残酷的商业运行逻辑。
过去五年,比亚迪不仅邀请前奥迪设计师 Wolfgang Josef Egger 担任全球设计总监,拔高车型设计能力(最知名的「汉」系列正是出自艾格的手笔),并且也更细分地开发出王朝网、海洋网两种风格、定位、受众人群分明的车系。同时在技术层面上,相继开发出如刀片电池、CTB 技术、e平台3.0、DM-P 动力系统、云辇底盘系统、易四方动力系统等等新技术。

这些全新的技术不仅帮助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也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到越级的驾乘体验。
但比亚迪的市场目标,显然不止步于大陆。
从国内走进国际看自主品牌崛起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 2022 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比亚迪从去年开始大力扩展各个地区产能,目前已基本解决供需平衡问题。目前公司的产能,还有各个零部件产出,可以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同时,公司已做好充分的准备,满足未来海外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全球,是比亚迪下一个重要战场。

比亚迪的全球市场布局由来已久,早期的商用车给比亚迪提供了充足的国际市场沉淀,这给后来的乘用车进入海外市场打下了非常好的渠道基础。
在这个基础之上,比亚迪在东南亚、美洲、欧洲市场不断拓展版图,在全球建立工厂和销售渠道,截止 2023 年,比亚迪在多个国家已经组建出较成熟的海外产销系统。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在当下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是占有绝对的领头地位,对于车企本身来说,在全球设置工厂,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车辆组装交付,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也是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学习的机会。

当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颇有当年的「乒乓外交」,成为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市场交流、贸易甚至主导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作用。
前段时间我去香港旅游,我既惊奇也惊喜地发现,在不到一天时间里,我在香港街头居然见到四辆 ATTO 3,尽管我在去年就已经知道比亚迪正式进入香港、澳门两地市场,但能如此高频地在路上见到,实在让我感到惊喜。

后来查询海外新闻网站得知,仅 2023 年 3 月,比亚迪在全球共销售 10305 辆 ATTO 3,销售地涵盖荷兰、挪威、新加坡、新西兰这些发达国家,同时也不乏像英国、德国、日本这些老牌汽车工业国。

从国内市场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到自主品牌成为新消费趋势,再到比亚迪在海外市场取得斐然成绩,可以看到,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全球市场高速进发,将中国高端产业普惠到全球市场,并逐步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