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满分,托福111,我拿到了牛津大学全奖

个人背景
背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学系
申请时标化成绩:
托福:111;GRE:331(170+161)+3.5;GPA:5.0/5.0
科研、论文、推荐信:三段科研;一篇发表,一篇在写;推荐信三封都来自本校
申请方向:数学博士项目(主要是分析)
目前为止录取:
英国:University of Oxford math PhD (full funding)
美国:UCLA math PhD; UCSD math PhD; UW-Madison math PhD; UMichigan math PhD
新加坡:NTU math PhD (NPGS)
尽管我早早地选择了纯数学方向,真正下定决心申请数学博士的时候已经是大三下了。为了不要再走弯路,我选择求助于专业的留学机构,而最终因为学姐的推荐选择了世毕盟。三四月份就跟mentor(斯坦福大学数学博士)和培训师约了meeting,且在他们的梳理和帮助之下开始了漫长的申请之旅。
语言考试:
在这之前,我对GRE没有任何的了解,只是听朋友说起过,却没想自己有一天也要顶着它的压力匍匐前进。从六月中旬到七月末,我一直在闭关修炼,紧锣密鼓地背单词、刷考题。因为我太希望能一次过了,不想承受多次冲刺的折磨,也不想下一个学期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总算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努力之后,我成功达到了目标分数线,并在GRE考试后的余热中完成了托福考试,紧赶慢赶地在开学前两周完成了语言考试的任务。不过花费大三暑假的两个多月在语言考试上实在有些亏,如果能把这个时间花在科研上,或许也能有一些新的想法和发现。因此,这两个标化考试可以尽早的完成,一旦到达目标学校的标准,就完全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全力准备科研和学习。
推荐信:
对于推荐信,我认为和教授的往来讨论不应该只发生在需要推荐信的时候,如果在平时的课程和科研过程中就有深入的交流,教授就会比较乐意提供帮助。我的推荐信是由两位科研导师和一位授课导师提供的。我在大二大三就上过他们的课,并且在他们手下完成了两个科研项目和一个seminar discussion,因此在我声明读博士的意向后,他们都非常支持我的决定。
另一个我觉得比较有用的建议是,当申请的学校有很多所的时候,最好能将推荐信分批发出,并知会导师们近期需要提交的推荐信和ddl。这样他们就不必在成堆的邮件里寻找推荐新要请,也会降低错过推荐信要请的可能。当然,在开始之前,也要问清楚教授是否愿意提交大量的推荐信。
PS和CV:
CV的撰写比较遵从格式,难度也相对来说较低;在我看来,写PS的过程比想象中的更有意思,也更有自由度。与其说是一份必须要提交的文件,倒不如看作是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总结和对自己读研动机的挖掘。我认为真正应该被写入PS的内容是让自己最印象深刻的学术经历,抑或是读书本时候的幡然领悟,抑或是科研过程中的sparks。这些是让申请者不同于他人的地方,或许也是committee想要看到的“故事”。所以我也为我的PS注入了不少zqsg, 经过了几遍的打磨最终得到成品。在给不同学校的版本中甚至可以夹带私货,比如我在UCLA夏校的快乐经历。
GPA和本科科研:
申请时候能给出的GPA当然是越高越好,能够帮你进入更好的大学的门槛,不过GPA也不是一切。拉高GPA的同时,要踏实地学到东西,特别是在大一大二刚起步的时候,给自己一点试错和摸索的机会也没什么不好的。特别是对于数学而言,会考试不代表完全掌握了知识,还有很大的比例要从课外的摸索中得到。(这个让步不代表GPA的重要程度有所降低,只是对GPA所隐藏的更本质的实力要求有所提升)
科研可以尽早开始积累,因为不管是大二还是大三,零科研起步的菜鸡程度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如果能在大二期间,就有一些查找论文、自己探索的经历,那在之后两年本科阶段,就有机会独立地寻找到问题,并机缘巧合地碰到更高等的方法。
我在大二那年的科研经历并不是很顺利,在还没有系统学习抽象代数的时候就接触了一个代数数论的科研项目,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都苦不堪言。尽管这一年没有自己做出什么创新性的结果,但是在资料检索和理解剖析问题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抓紧时间学会了Latex。之后我选择了尝试非常不同的科研项目,新的项目也更合我的胃口,我经常能够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尽管大部分都扑街了)。因为导师给了相当大的自由度,所以除却在我能力范围能做的结果以外,我也去尝试独立阅读探究了一些更先进的方法。不能说完全理解,但是对于扩充思路,寻找属于自己的问题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
申请阶段一定要多跟人说话,稳定住自己的心态,不要老想着自己是在走独木桥且未来渺茫(是我本人)。希望大家都能有光明的未来,可以有学上,可以有钱赚,可以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摸鱼和思考。
最后的最后:
真的非常感谢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大佬和培训师在申请过程中对我的帮助!他们对申请的规划、选校方面的辅导非常细致且有效,提供给我的咨询和培训更是帮我省了不少时间。在PS的书写上,也给予了我很多理性的建议,让我将更多具体的细节写入我的经历。包括最后的mock interview(我表现的还不错),真的可以说是稳定了我的心态,让我在Oxford面试的时候,能够收敛我的忧虑,并最终成功拿到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