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答各位友人所问

2022-11-25 01:48 作者:齐安后学王某  | 我要投稿

身边有几位好友问我:你既然看到了、分析了一些当前社会中的现实情况,那你为何不直接讲明呢? 对此,后学想先引用一个“典故”来说明自己的愚衷。《战国策》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卫国有个人迎娶新妇。新娘子上车就问道:“两边拉套的马是谁家的?”车夫说:“借的。”新娘子就对车夫说:“打两边的马,别打中间驾辕的马。”车子到了夫家门口,新娘子刚被扶下车,就嘱咐伴娘说:“快去灭掉灶膛里的火,小心火灾。”她走进屋里,看见地上有块石臼,就说:“快把它搬到窗外去,放在这里妨碍人来回走路。”夫家的人听了,都禁不住笑她。这三句话本来都是很要紧的话,但却被人耻笑,是因为不是说这些话的时候。 这个道理用在后学自身,亦是如此。对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而言,后学不也是一名“刚刚嫁过来的新媳妇”吗?纵然已经看到了一些情况、一些事实,但是后学还不足以对那些情况和事情进行所谓“批判”,也是因为还不是时机成熟的时候。 须知表达自己意见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貌似热闹的争辩而争来夺去。只喜欢那种“热闹”,而不在意、不用心于解决问题的人,对于社会建设是难以有贡献与建树的。 以展显自己个人所谓的“精明”“清醒”,而不着力、不用心在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空谈”,是不可取的。后学并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在自己书斋里自娱自乐,自以“众人皆醉我独醒”自居的清谈之徒——后学更希望自己能是一个社会实践参与者。能够将各种人的长处结合起来,而不应暴露别人的弱点,或者反复指责别人的弱点。后学更希望自己应当是多发出鼓励,把所以积极的因素联合起来。 (基于此而言,“清谈者”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也作出了有力的批判,但是他们不是成功的“组织者”——过于激烈的暴露他人的弱点,难以促成更广大的积极因素的联合。结果就是“十分孤独地在战斗”。我们需要火炬,熊熊燃烧的火炬可以照亮很多黑暗中东西。然而火炬也是大多数人无法伸手与之交接,因为火也会灼伤向光和热有好感与激情的人们的心。) 所以后学认为,自己应该学习怎样做一个组织者,而不是一个批判者。这些就是后学当前的思考与答复了。

答各位友人所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