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贫穷的本质》摘记、感悟(1)
写在前面:《贫穷的本质》是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 代表作,两人致力于全球的扶贫,为各国的经济问题及社会问题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通过本书可以发现:社会问题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个问题在连锁反应下所牵扯到的问题方面非常之多,需要周全的考虑。

高价/低价购买或者赠送蚊帐问题:
(1)如果人们必须以全价(或全价的一大半)购买,他们是否会放弃购买?
(2)如果蚊帐是免费赠送的,或以优惠的价格卖给人们,他们会使用这些蚊帐还是将其浪费掉?
(3)如果人们以优惠的价格购买了蚊帐,那么一旦以后价格不再优惠,他们是否还愿意购买?
此处的考虑肯定不止于此,更多问题的选项也不好设置。这类问题可以联系我们实际商场中打折的经济问题,如果是商场的老板,优惠打折是不是划算,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文章中就“饥饿”、“教育”、“人口”、“风险”、“保险”、“小额贷款”等多个内容进行分析:

饥饿
穷人和正常人一样拥有欲望和弱点,甚至更容易表现出来。这表现在如果有足够买吃的的钱,他们在选择提供更多能量和味道好吃上选择了后者。人们更多的会关注眼下的生活,把日子过好,更好面子,钱用来娱乐,对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通过短视的现象得以体现。
贫穷: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和能力。

教育
因为教育是一个长远的投资回报,这需要家长、政府具有长远的人生观,即现在投入教育,十几年后才能够得偿,所以公共敢于非常有必要:用廉价的教育增加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创造教育需求、提供教育支持。
稳重对私立、公立学校的认识与当前我所身处的环境有所类似,感受颇多:现在的家长更多的会选择公立学校,认为公立学校的教学是应该的,但是现在的一种现状是公立学校的老师因为拿着固定的薪资,干的是良心活,这使得很多教师丧失的教育的初心,浑浑噩噩、应付度日。而私立学校的因为生源受家长的思想影响一直无法发展,但事实上,私立学校的老师因为自己劳动付出与薪资是成正比的,所以积极性其实会更高。教师与家长思想的不对等,稳定工作与干劲的不匹配导致了现在的矛盾与尴尬。
文中针对穷人对教育的认识和现象提出了如下建议:
(1)将年级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具有灵活性
(2)设定直接的目标
(3)降低家长的期望、注重核心能力的开发

人口
人口的影响有负担也有优势,负担包括环境的影响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粮食负担以及水污染负担等,而优势有技术的突破、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是贫穷导致了高生育,还是高生育率导致了贫穷?正确答案是前者。很多人人为养儿防老,但实际上的统计数据是低的生育率会有更高的财政储蓄,呈反比的关系与常人的设想是不同的。面对生男生女的问题,其实社会的发展得益于家庭所有成员对资源的公平分享。
面对人口问题,从观念上,要让人们觉得没有必要生很多孩子,尤其是儿子。保障上,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获金融业发展兜底。

风险
到底会面临什么风险呢?收入、食品;健康问题、政治暴力、犯罪及腐败问题。在穷人看来,每一年像金融危机这样的风险对于穷人来说几乎天天发生,所以,穷人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时候,穷人的风险应对能力比我们想的更强。
很有意思的是,穷人应对风险的方法不是去找保险公司,而是出于道德的互助式应对方式,让每个人成为专家。对保险公司的不信任,对保险并不感兴趣,它们不能深入的理解各项条款,以至于如果真的遇到了风险,他们的不能得到理应的赔付。面对这种问题,政府应当敢于而非取代保险市场,可以为穷人支付部分保险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