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美日陆军装备对比

2022-03-26 16:55 作者:Miku騎士團  | 我要投稿


日本陆军篇:

三八式步枪
类别: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供弹
口径:6.5 毫米
弹药:6.5×50 mm 步枪弹
弹仓容量:5 发
全长:1,280 毫米
枪管长度:797 毫米
重量:3.95 公斤
初速:765 米/秒
有效射程:460 米
九九式步枪 
工作方式:手动枪机
口径: .352 英寸( 9mm )
简介:该步枪中较短的一型于二次大战前为日本军方所采用,而标准型则较前者长 152mm. 注意枪身前段下方的铁线式的单脚架,其实用价值令人怀疑。本来设计比三八式有改进,但因为战争后期日本资源匮乏,许多部件不得不使用替代品而使效能大为降低。
九九式狙击步枪:此枪为99式短步枪的一种狙击枪变型,安装了狙击镜座加装瞄准镜,这种狙击步枪的狙击镜放大倍率大,精确射程较远。性能数据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7.7mm

枪管长:657 mm

全枪长:1058 mm

装弹数:5发

子弹初速:730 m/sec

精确射程:900m

最大射程:3500m
日本军刀:二战日本军官的标配。不仅可以挂在身上来显示自己的地位,也可以做为用来砍杀敌人的武器。
九二式重机枪
工作方式:自动,气冷
口径: 7.7mm
全重: 62.5 公斤(包括三角架)
弹夹: 25/30 发弹板供弹
射速: 650-700 发
大正十四年式手枪 
日军陆军使用最广泛的战斗手枪,这种手枪使用南部式8mm子弹,指向射击精度极高,子弹伤害力极大基本与达姆弹相同,无防护人员被击中,通常非死即残。但这种子弹穿透力很弱,用5层棉被就能挡住,此外该枪采用的设计结构,必需严格保养才能保证可靠性,否则击发后容易出现第2发子弹上膛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射击停顿
大正14年式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8mm
枪管长:117mm
全枪长:230mm
重量:900 g
装弹数:8发
有效射程:60m
最大射程:600m
南部式甲型自动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径:8mm
枪管长:117mm
全枪长:230mm
重量:—
装弹数:—
有效射程:60m
最大射程:600m
南部式乙型自动手枪 
这种手枪为南部甲型的改良型,保养要求降低,后坐力降低,单手射击时精度更准
南部式乙型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径:8mm
枪管长:117mm
全枪长:230mm
重量:—
装弹数:—
有效射程:60m
最大射程:600m
南部式特型袖珍手枪
这型手枪主要用于装备便衣侦察部队,特高科部门人员,子弹为特制的7mm口径,手枪尺寸很小,便于隐蔽携带,发射时噪音低,无烟,无枪口焰,精度与子弹穿透力比战斗手枪略差,但杀伤力很大,因为这种枪通常使用剧毒弹头
南部式特型袖珍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径:7mm
枪管长:—
全枪长:112mm
重量:—
装弹数:7发
有效射程:30m
最大射程:400m
九四式手枪 
94式手枪为战车乘员,汽车兵,飞行员等重要非直接地面战斗人员所装备的自卫手枪,这种手枪精度上乘,而且重量比大正14年式战斗手枪轻,并且也不需要经常保养擦拭,由于同样使用8mm南部子弹,该枪杀伤力与大正14年式一样也是极度凶残,此枪的绝对射击精度不如大正14年式与南部战斗手枪,但指向射击更准,特别适合没有时间苦练枪法,射击技术生疏的技术兵员
94式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34-1945
口径:8mm
枪管长:95mm
全枪长:180mm
重量:720 g
装弹数:6发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550m
一式将佐手枪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攻击一帆风顺,日军高级军官经常要出席一些谈判或接受对方投降的仪式,以及日军要在占领区内建立殖民政府或傀儡政府,日军陆军高级军官也要经常出席一些高级场合或盟国外交场合,而日军陆军当时的手枪,通常外观并不好看,而且也不适合高级军官携带,只适合低级军官携带,当出席重要礼仪场合时,日军陆军的高级军官往往因无合适的配枪感到尴尬,这使日军陆军的将佐非常不满,强烈要求装备一种外观适合高级军官佩挂的礼仪手枪,于是陆军立即研制装备了多型军官手枪,1式将佐手枪是第1种,这种手枪使用.32 ACP弹,射击精度也不差,外观适合高级将佐佩挂。
二式将佐手枪 
2式将佐手枪是装备中高级军官的礼仪手枪,使用南部子弹
2式将佐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3-1945
口径:8mm
枪管长:95
全枪长:176.5
重量:—
装弹数:8发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600m
稲垣式将佐手枪 
装备中高级军官的礼仪手枪,使用南部子弹
稲垣式将佐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径:8mm
枪管长:—
全枪长:—
重量:—
装弹数:—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600m
南部式16连发自动手枪 
这种战斗手枪主要装备日军的便衣侦察队等特殊部队,为这些不便携带显眼武器的特殊部队提供一定的近距离突击火力。这种枪单发精度非常高,但连发射击时,子弹的散布也会逐渐向左上偏移
南部式16连发自动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径:8mm
枪管长:—
全枪长:—
重量:—
装弹数:16发
有效射程:70m
最大射程:650m
南部式冲锋枪 
这种冲锋枪很多国家把他归类为冲锋手枪,该枪主要用于装备战车部队,由战车乘员通过车体上开的翻盖射击窗**击战车外面近距离敌军士兵,阻止对方步兵对战车实施破坏
南部式冲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8mm
枪管长:—
全枪长:—
重量:—
装弹数:50发弹匣
发射速度:500发/ 分
子弹初速:370 m/sec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700m
百式冲锋枪 
这种冲锋枪主要装备日军伞兵,空挺特战部队,敌后渗透部队,等特殊部队。100式冲锋枪连发时射击密集度极高,单发时精度更高,有效射程达120米,这是很奇异的。这种冲锋枪产量不大,只装备特殊部队,陆军的正常战斗部队一般不装备100式冲锋枪 
100式冲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0-1945 
口径:8mm 
枪管长:240mm 
全枪长:900mm 
重量:3.9 kg 
装弹数:30或20发弹匣 
发射速度:450发/ 分 — 800发/ 分(可调) 
子弹初速:370 m/sec 
有效射程:120m 
最大射程:700m
二式冲锋枪 
这种冲锋枪是100式冲锋枪的后续型,射击精度比100式冲锋枪更高,号称打的最准的冲锋枪。该枪同样也是一般只用于伞兵,空挺特战部队,敌后渗透部队等特殊部队 
2式冲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2-1945 
口径:8mm 
枪管长:— 
全枪长:638 mm 
重量:2.95 kg 
装弹数:30发 或 50发弹匣 
发射速度:600发/ 分 
子弹初速:334 m/sec 
有效射程:180 m 
最大射程:700 m
11式轻机枪 
口径:6点5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500发每分 
弹斗容量:30发 
 备注:11式俗称歪把子机枪,于1922年研制.采用独特的弹斗供弹设计,尽管理论上只要有副手不断向弹斗中装填38式65弹夹即可像重机枪一样持续射击,但是在实战中存在枪管过热等问题.而且机枪手要不时给子弹上油,极为麻烦.此枪唯一的优点就是可以直接使用38式步枪的5发弹夹,勘称二战中最差的轻机枪。
9式轻机枪 
口径:7点7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800发每分
弹匣容量:30发
 备注:确切的说,99式轻机枪的外观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口径提升到7点7毫米,枪口上安装了喇叭形状的消焰器,其他方面与96式基本一样.这种1939年研制的轻机枪在太平洋战争与美军的作战中大量使用.由于日军基本没有冲锋枪,更没有类似M-1半自动步枪这样的近战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轻机枪经常起着冲锋枪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92式重机枪
口径:7点7毫米
射程:4500米
射速:450发每分
弹板容量:30发
 备注:被称为法国女郎之吻的92式重机枪研制于1932年,弹板供弹系统与弹链供弹的机枪相比有很多缺陷,弹链只要展开就可以一个人持续射击,但对于92式而言一名射手根本无法独立射击.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一种气冷式机枪的重量竟然高达63公斤,比水冷式的MG-1908还沉.92式重机枪也属于世界上最差的二战重机枪之一,与蒋军的24式水冷机枪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89式掷弹筒 
口径:50毫米 
射程:360米 
弹药:91式手雷 
 备注:掷弹筒实际上是袖珍迫击炮,可以单兵操作.如果由训练有素的日军使用的话是可以有效压制对方的火力点的.因为这种武器没有瞄准器具,全凭士兵的经验射击,所以在战争后期它的作用在逐渐下降.无论如何,89式掷弹筒还是一个不错的设计,这种1929年研制的武器在解放战争中也被双方使用.另外,如果使用89式特制手雷,那么它的射程可以提高到660米.
二式120毫米迫击炮: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大队,本土沿岸设置师团迫击炮联队,这种迫击炮射程与威力都令人满意,是当时日军迫击炮部队的装备,日军最初发对迫击炮兴趣并不大,但战争末期物资紧张后,日军开始疯狂的生产这种迫击炮,企图用这种低成本的迫击炮代替山炮野炮武装新增的沿岸师团,在中日战争后期非常多。

性能数据

服役年代:1942-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1535mm(L12.7)

配用弹药种类: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0 to﹢80度

弹丸重量:12.76 kg

弹药初速:239 m/sec

最大射程:4200m
九三式火焰喷射器:九三式火焰喷射器于1933年定型,1934年正式装备,替代一号火焰喷射器。两个油瓶容量约12.3升,中间为压缩空气瓶。
早期九三式喷火器采用电热丝点火,在中国东北冬季寒冷天气下经常失效,出现冷喷。后来改为11.1毫米点火弹点火,在喷口处设置了类似左轮枪的10发旋转弹舱,打开阀门后转动喷火管中部的套筒即可击发。
九三式喷火器总重26千克,最大射程23至27米,可持续喷射10至12秒。
百式火焰喷射器:百式喷火器于1940年定型,结构与原理同九三式并无区别。喷火管长度为90厘米,缩短了30厘米,点火弹改为12.3毫米。喷嘴改为可更换式,使用甲型喷嘴时射程25米,持续10秒;使用乙型喷嘴时射程20米,持续15秒。
百式榴弹发射器:在二战时期,日本认为采用人力投掷手榴弹存在一定的距离局限性,因此开始寻求一种更加轻便,用于在近战中为步兵提供比手掷手榴弹射程更远压制火力的装备,当时日本选择了枪榴弹发射器作为其中的一个解决方案,跟国际上使用枪榴弹发射专用枪榴弹方案不同,日本的早期枪榴弹发射器主要用于发射配备的手榴弹,当时日本进行多次优化之后,设计出了非常多的型号,本期武器大讲堂主要分析其中比较典型的型号-日本百式手榴弹发射器。服役年代:1940—1945
长度:—
口径:50 mm
重量:—
使用枪械:步枪
弹丸:99式手榴弹
发射药:步枪实弹
最大射程:113 m
91式手雷
延时引信:7秒
发射方式:手掷或于掷弹筒发射
 备注:手雷与手榴弹相比有不小的优势,比如利于进攻,爆炸死角小等.此雷俗称48瓣,1931年研制,自带发射药筒,说白了就是袖珍迫击炮弹.


美国陆军篇:

M1加兰德步枪:
M1加兰德俗称大八粒
M1式加兰德步枪(正式名称: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 因其设计师约翰·坎特厄斯·加兰德而得名。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制式步枪。 约翰·伽兰德(john c. garand 
)从1919年10月开始在美国陆军的春田兵工厂从事武器研究和设计工作,其中最著名的产品就是1935年10月定型的7.62mm口径m1半自动步枪,也称为伽兰德步枪。1936年1月9日,美军开始装备m1伽兰德,历经二战和朝鲜战争,至1957年全世界共生产了m1伽兰德近1000万支。

卡宾枪有木质枪托和铁架枪托,一般都为士官或下级军官使用。
 与M1伽兰德步枪相比,M1卡宾枪有便于更换的弹匣和较大的容弹量,实际射速高而且后坐力低,其射击精度和侵彻作用比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强。增加快慢机和大容量弹匣的M2火力“几乎”相当于突击步枪(之所以用“几乎”是因为其有效射程还是太近了)。因此在二战期间M1卡宾枪及其变型枪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步兵近战武器

春田狙击步枪
听名字貌似很有田园意味,但是“春田”只是一个兵工厂的名字
M1903式步枪,因其生产厂商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而得名斯普林菲尔德步枪(也有译成春田步枪)。是一种手动枪机弹仓式步枪。1903年命名“M1903, 
0.30英寸步枪”,作为美军制式步枪。是美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制式装备。M1903式步枪是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在毛瑟兵工厂的特许下研制的,旋转后拉式枪机仿自德国98系列毛瑟步枪,可以认为是毛瑟步枪的变型枪。外观上,枪管长度缩短为610毫米,整枪长度比毛瑟步枪短,拉机柄向下弯曲。由容量5发子弹的弹仓供弹,用5发分离式弹夹装弹。M1903式步枪配用的M1906式步枪弹(或称0.30-06步枪弹)。
汤姆森冲锋枪
美国人O·V·佩思和T·H·奥克霍夫设计的。 又叫芝加哥打字机,最早的生产型是M1921式,后来又相继出现了M1923、M1928系列冲锋枪。其中M1928A1式于1930年研制成功,并少量装备了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还为盟国军队所使用。1942年,在M1928A1式的基础上,发展了M1式冲锋枪,并正式装备美军,成为美军第一支制式冲锋枪,后来在M1式的基础上又改进为M1A1式冲锋枪。二战期间,汤普森冲锋枪生产量达140多万支,1945年停止生产。
汤姆逊冲锋枪:是美国二战期间生产的著名的冲锋枪之一。
汤姆逊冲锋枪由于开枪的声音嗒嗒嗒地似打字机,还被称为“Chicago Typewriter”,即芝加哥打字机,此外还有芝加哥小提琴(Chicago Violin)的称呼。
M3/M3A1冲锋枪:二战爆发之后,为了满足军队对冲锋枪的需求,美国陆军开始寻找一种性能优于M2的冲锋枪。1942年10月,美国陆军技术部开始推进新型冲锋枪的研发计划,由此开发出的新型冲锋枪就成了后来的M3冲锋枪。该枪主要由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于1943年夏季开始正式投产,但由于实验时经常出现卡壳,因而直到1943年秋季美军才开始装备。因其射击时易于控制,很快便得到了美军的信赖,后针对实战中暴露出的问题,又出现了改进型M3A1,并从1944年底开始配发部队使用。二战期间美军共生产了605664支M3/M3A1冲锋枪。
宁班用机枪这把枪堪称经典
1917年,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了一支自动步枪,枪的口径为0.30英寸(7.62mm),自动方式为导气式,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和全自动。这种自动步枪用于为冲锋的士兵提供火力支援。1918年美国军方决定采用这种枪为制式武器,最初型"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简称BAR)由美军士兵作为自动步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使该枪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该枪是勃朗宁轻机枪的原型。
M1919A4 式重机枪:一战结束前,美国军械局意识到水冷式重机枪在坦克中占踞了太大的空间,而且对快速挺进的步兵来说也太重了。二战临近时,军械局待开发一种风冷式重机枪给步兵使用,于是M1919A4 式重机枪应运而生。该枪连脚架在内重达41磅,与重达93磅的水冷式M1917A1 比起来的确是轻多了。因此,与水冷式相比它更多被当做攻击性武器,但它同样存在确定,那便是它不能象水冷式那样长期维持同一水平的持续火力。
M1919A6 式重机枪。美国正式参战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部队投入战斗,美军急需要一种比M1919A4 式轻、又有比勃朗宁轻机枪更快射速的重机枪。在这种情况下,M1919A6 式重机枪诞生了。它继承了一些M1919A4 式机枪的部件,不再有三角架,但它仍然重达32.5磅。事实证明,它太累赘而不能满足战场上官兵们不断变化的要求。即便如此,该枪仍生产了43000 支。
M1911
这是作为一款进攻型武器设计的大口径手枪
M1911自动手枪作为美国军队的制式手枪长达70多年。虽然在1985年美军更新制式手枪(M9手枪)后M1911A1被替代,各种M1911手枪仍然被许多公司生产,提供给军队、执法机构、保安人员和民间爱好者。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工作原理,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发射0.45 
英寸(11.4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使用7发弹匣供弹,该手枪特点:一是结构简单,零件数少,分解结合比较方便;二是机构动作可靠,安全性好,故障率低。该枪最大不足是:重量体积较大,射击时后坐力大,影响射击精度。
M7枪榴弹发射器:M7枪榴弹发射器(英语:M7 grenade launcher;原来英语称呼:Rifle grenade launcher, M7)是一款由美国为M1加兰德步枪而研制、生产及发配的22毫米枪榴弹发射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当中得到广泛使用。生产历史

研发者:美国军械委员会

生产商:国营兵工厂

生产日期:1943—1952年

基本规格

长度:190.5毫米(7.5英寸)

子弹:22毫米榴弹

枪机:前装式

发射模式:单发

瞄具:M15辅助瞄准具M7是一种管状装置,一端伸到步枪的枪管以上,并且固定在刺刀座以上,另一端将枪榴弹固定在适当位置。发射前,将空包弹药装入步枪。发射时,由子弹所产生的高压燃气以相当大的力量将枪榴弹向前推进。M7可将枪榴弹发射远至200米(218.72码,656.17英尺),这要比手榴弹最远的投掷(英语:Throwing)距离30米(32.81码,98.43英尺)要远得多。

M7枪榴弹发射器可发射反装甲弹(M9)、破片弹(M17)和烟雾弹(M22)。
巴祖卡火箭筒:因其外形类似圆筒状巴祖卡乐器而得名。在二战和二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巴祖卡”系列火箭筒都是美国陆军所拥有的反坦克武器中的佼佼者。作为等口径火箭筒的鼻祖,它的鼎鼎大名使得同一时期的其他反坦克武器都相形见绌。甚至有人断言,“巴祖卡”的发明是美国在二战期间对反坦克武器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它的出现让美军步兵在德国坦克的攻击面前重新树立起自信,并使得“坦克是反坦克的最有效武器”这一著名论断发生了动摇。
60毫米迫击炮:在二战中,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了该型迫击炮,在后来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M2迫击炮仍得以继续使用。M2迫击炮主要由炮管、座钣和二脚架三部分组成。炮管为滑膛钢管,28.6英寸长,12.8磅重,矩形的M5座钣重12.8磅,14.6磅的两脚架安装在炮管上部,整个M2迫击炮重42磅。经过训练的炮手可以达到每分钟18发的射速,射程为100码至2000码,每枚炮弹的杀伤半径是17~35英尺。训练有素的炮手最大射速每分钟可达30~35发,极速射击可达到一分钟100发!配用的迫击炮弹包括M49A2高爆弹、M302发烟弹 、M83照明弹。
M2火焰喷射器:M2火焰喷射器在1940年到1941年期间研制,最后在1943年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夺岛作战当中,可对隐藏的敌军、地堡、防御等造成有效的破坏,在近距离作战中,火焰喷射器也更是步兵的“噩梦”。 M2型火焰喷射器,在没有燃料的情况下重量为19.5公斤,装满燃料的重量为30.84公斤,有效射程19.96米,最大射程50米,它配有两个气油罐,中间有一个氮气罐,可起到加速推进的作用,在太平洋战场上,M2火焰喷射器一般用于摧毁碉堡和躲在地洞里的敌军。
MK II型手榴弹:美国在二战时生产数量最大、装备范围最广的手榴弹就是MK II型防御手榴弹,这款手榴弹是美国第二款大规模装备和使用的现代防御手榴弹,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军装备的MK I型手榴弹为基础改进而来的,两者都是采用翻板式击针作为手榴弹的引爆方式,因此在外观上比较相似,容易混淆。
MK III型进攻手榴弹:MK III型手榴弹是进攻型手榴弹,主要依靠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来杀伤敌人。在堑壕、工事等敌人有防御物,但是空间较为密闭的环境下,其杀伤效果比依靠破片杀伤的MK II型手榴弹要好上不少。因此,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军就已经装备并使用了MK III进攻型手榴弹。


二战美日陆军装备对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