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接了个诈骗电话

2023-09-18 03:04 作者:很肥的波波  | 我要投稿

今天下午有一个揭阳的座机打给我,电话那头自称蚂蚁金服客服,准确说出我的全名和学校。然后说,因为国家政策要进行整改下架,而我的花呗借呗是在大学的时候注册的,个人信息还是大学生,需要我手动解约,更新信息。


这种电话我不接都知道是干嘛的,但是我也想看看他们学术上有没有什么推进,所以就聊起来了。按她的要求一步步操作,到最后一步,我说,我花呗这么高额度,这一注销不就没了吗。那边一直机械地重复之前的话,我就一一回应他,首先我现在还是大学生,解绑了重新签约不也还是大学生?其次,国家政策这样规定,那我不管它,蚂蚁不会自动解绑吗?第一个人就说,可能我解释地不清楚,现在转接到客服经理。有趣的来了,这个转接就是直接电话换手,连转接的嘟嘟声都没有。


第二个人大概重复了一遍前面的要求,我也提出了我的问题,他没有接话,而是很有技巧地说,你可以到我们杭州总部来现场解约也可以。我说我人在广州,为个这还去杭州?他听到我在广州,松了一大口气,又对我说,你不方便的话,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我说可以,他就开始引导我在支付宝上一顿乱点,然后说第几行第几个就是“沟通”功能。我说没有(废话,这个功能列表本来就可以调的)。他做惊讶状,说,啊,我们之前给你们(我听到这个“你们”都笑了)发过解约的通知,要点击同意才会有这个入口,您肯定没点。我说我没收到。他说肯定发了。我说没事,我自己再找一下在线客服吧。他说好的,我现在把对接方式短信发送给您。我说,我自己找客服不就行了,又不是没联系过,让他们帮我处理吧。这时候,电话里的人很诡异地但是很严厉地反问了一句,您是对我们的身份有疑问吗?这个口吻把我问得都紧张了,我有些结巴地说,没有啊,您的身份我需要有疑问?他应该也意识到自己反应太大了,立刻说,那您先说一下您的手机型号吧,因为我们给IOS(苹果系统)和安卓系统的入口不一样。这个时候,有趣的事又发生了,我说自己是IOS(苹果系统)之后,他要求我去APP商店下载一个APP,很抱歉我听不懂这个APP叫什么,也没记住。我懒得操作,就跟他说,为什么要我下APP,你不是蚂蚁金服吗。他说,这个是沟通平台,因为你当时没有点同意,所以你没有入口,必须要通过这个平台才能沟通。我说,这也太麻烦了,我现在手上很多事,可以让你们能解决问题的人直接找我吗。他说就是需要你安装这个APP我们才能帮你解决。我说现在是你们要和我解约,还得我下APP,为什么不是你们上门来给我服务。这个问题也很难,他再一次回避,对我说,您现在有没有收到一个验证码。我看手机,出现了一条云闪付冻结的验证码。我说,是的。注意这个时候,它实际上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通过提问直接进入了另一个环节。他说,您现在无需大声读出验证码。我一笑,说,我为什么要读验证码。他说,您明天上午携带此验证码来我们杭州总部如何如何。我没等他说完,就问他,你是听到我离杭州很远,故意要求我去吧。这个验证码只有五分钟有效时间,我携带验证码明天去杭州干嘛。这话也没难倒他,他还要继续说,来杭州就怎么怎么,老一套。


他的话我全部照办,我的话全石沉大海,我觉得没劲,就问候了他的家人挂断了。


我本来觉得今天就这样了,过了不到半小时,我再次收到一条冻结云闪付的验证码。我意识到,他们知道我的手机号和姓名,甚至更多信息,所以或许可以通过某种渠道直接冻结我的账号。我想了想,但是既然需要收取验证码,那说明这个操作是依赖手机号的,好在我有另一个手机号,就直接更换了绑定手机。问题解决。


我事后分析,第二个人聪明的地方在于,当他回答不了的时候,它不像第一个人试图解释说服我,而是会回避问题,假装认同你,然后把你带向下一个他们预定的步骤,说这个步骤可以满足你的要求。但这些步骤往往会给你自己带来麻烦,例如花呗解约、云闪付冻结之类的。我猜测,只要不小心走了其中一步,就和“你跺你也麻”一样,他会利用你陷入的这个麻烦引导你进入更大的陷阱。


但这个技巧显然是不够的,对没有耐心,不容易轻信,或者对这些账号的功能非常熟悉的人,他会知道这样做带来的后果,不听从你的要求。怎么办呢,所以同时他表现得非常威严,动不动搬出国家、政策、公安、征信,时不时凶你一下,如果你从小是一个好孩子,这种局面,很容易被唬住。


有时候,他们也会提一些你根本无法实现的条件,再降低要求。例如“你不需要大声读出验证码”,但是需要“来杭州”,我都能想到,如果我说我去不了,他就会让我读出验证码。好像是在帮你,其实是在害你。


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培养,让我们一方面极其惧怕威严,同时又希望别人的理解和帮助,这样的骗术,真的可以说是为中国人量身订做。


我教过的很多孩子都跟我分享过,他们和父母争论一个问题,如果父母是错的,他们常常最后会说“怎么跟你爸(妈)说话呢”,或者干脆说“我是你爸爸”,这个争论就被迫结束了。因为和父母沟通不畅,所以很多孩子从小就非常孤独,宁可把秘密分享给游戏里素未谋面的伙伴,也不分享给身边的人。


同时我们也非常习惯那种看似帮你实则害你的沟通方式。我们的成长经历中,老师、家长、还有很多成年人,为了让我们听从他们的要求,常常把一个对他们有利对我们不利的事,说成是对我们有利对他们是牺牲。有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最终还是要顺从,只是对方话说的太难听,我们接受不了。这个时候对方一旦以退为进,我们就很容易上当,接受那个我们之前不好接受的要求。


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第一次接这种电话,虽然明知对方是骗子(当时是网贷套路),还是因为各种恫吓惊出一身冷汗,我记忆犹新。今天这个电话,以我丰富的社会经验,中间的一些骗人步骤仍然让我暗暗觉得很有巧思,收到第二条冻结短信的时候,也慌了一下。我无法想象,如果是一个刚上大学的学生,甚至研究生,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要怎么应对。



我接了个诈骗电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