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河四省·河南!地理如何造河南,河南如何“造中华”?【这里是中国】

2023-03-08 20:14 作者:酷口家读书会  | 我要投稿


要回答什么是河南是异常困难的

虽然他拥有众多的标签

却没有一个能相对全面的概括

他久而久之

在大多数人心里

他不再是一个特质鲜明的身份

就如同他所处的位置

不南不北

不偏不倚

相当中庸

然而在更加宏大的时间尺度上

河南却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你会发现

如果从夏朝算起

河南经历了长达3000年众星拱月式的辉煌

而从北宋靖康之难算起

河南又经历了长达800年断崖式的跌落

正所谓

若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放眼全国

再没有一个省份像河南这样曾经极度辉煌

又曾经极度衰落

他跌落得如此突然

如此深重

如此漫长

以至于后人对他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

真实的河南反而变得面目不清

就比如许多人认为河南只是一片平原

殊不知他也是一个山地大省

从高空俯瞰

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的44%以上

可谓是一半山地

一半平原

而这一地理特征也正式回答什么是河南的关键

在接下来的视频里

我们将尝试拆开这片土地

重新解构河南

此时你会发现大地之上的一次次造山造水

不但塑造了山川胜景

更是接连创造了一段段历史奇迹

最终将这片土地推向辉煌的顶点

甚至直接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

而这第一段奇迹当属河南的嵩山时代

中岳嵩山在四周平地上显得尤其高大突兀

而能这样平地造山的必然具有行星之力

数亿年来

地球上大大小小的板块持续碰撞挤压

开启了一段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

其中就在今天的中国中部

地表褶皱大地

龙身又在漫长的岁月中饱经风霜雨雪的侵蚀

最终形成了一条长度超过1000km的大型山脉

秦岭它的东端深入河南西部

包括崤山

熊耳山

伏牛山

嵩山等一系列之脉

而其中的松山一带尤为特别

从山地丘陵到台地平原

各种地貌均有分布

这里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区

土质疏松肥沃

既有利于开垦耕种

这里也曾是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区

气候适宜

雨水丰沛

再加上居中的位置更有利于四方文化交流汇聚

因此正是在这里即将点亮华夏文明的一盏灯

就在嵩山北部的双槐树村附近

曾经诞生过一个古国

他的都城中央矗立着中国已知最早的宫殿

它的人民通过养殖蚕宝宝可能早已身穿丝绸

我们至今无法得知这个故国真正的名字

只能根据它地处伊洛河与黄河交汇之处

称它为河洛古国

但他的成就显然已越过蛮荒

在距今5300年前

很有可能是黄帝时期的都城

而千余年后

在嵩山西北部的二里头村附近

又有一批先民建都立国

他们的功臣坐北朝南

中轴对称

开启了此后3000多年中国功臣形制的先河

而他们也开始用青铜器焰影

用2000多片绿松石镶嵌成龙的图腾

如果要问他们是谁

他们极有可能骄傲地称自己为下人

华夏之下终有其命

此后在嵩山周边更加宏大

更加先进的都城先后崛起

修建他们的是中国第二个王朝

商商人们建起高大的城墙

宽阔的车行道和十字路口

甚至用陶水管铺就了供排水系统

让人很难想象

这是距今3000年前的创造力

就这样以嵩山为中心的土地

见证着5000年

中华迈入了文明的大门

而接下来更加恢宏的时代将由另一座山脉开启

它就是太行山

这座恢宏的山脉

同样诞生于那段恢弘的造山运动

故事发生在它东部数千公之外

茫茫海面下

巨大的太平洋板块不断向欧亚板块下俯冲

在板块内部引发了剧烈的地质活动

大陆的一侧不断隆升

形成今天的山西高原

另一侧则相对沉降

也就是华北平原的前身

加上其他小板块的共同作用

长约400km的太行山全面隆起

这样的造山过程使得太行山面向河南的一侧

出现了极为陡峭的丹崖绝壁

他们身世宏伟

壁立万仞

人称断块山

高大的山体拦截水汽

形成丰沛的降水

加上石灰岩中的裂缝和溶洞

又可以储存水分

这使得河南境内的太行山

成了华北地区水井最出众的山脉

当河流裹挟着历史泥沙冲出山谷

便在山脚堆积成一个扇形的台地

视为冲积扇

其中的善缘部位坡度平缓

土质肥沃

水源充足

是绝佳的栖息之所

正是在这里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既有文献记载

又有考古印证的伟大都城殷墟

出现了迁都之子的商人

即将创造出一个高度发达的王朝

这个王朝的都城中坐落着专门的制古作坊

治愈作坊和青铜野猪基地

他们将动物骨骼

装饰品

乐器

武器

酒器等等

其中就包括中国现存最重的青铜器

后母屋顶

如此强大的生产力

让商王的妻子可以在墓中拥有400多件青铜器

500多件骨器

700多件玉器等

而王的墓葬面积往往是他们妻子的五倍以上

可以想象

倘若未被盗掘

将是何等的震撼人心

不仅如此

这个王朝也创造了中国已知

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

近5000个文字被刻在15万片龟甲和兽骨上

相较之下

我们今天的新华字典里

也不过收录汉字1万余个

在这些甲骨上

商人将他们的天文历法阵法

田猎农牧祭祀一一记录

将他们的秦汉语老夫妻恩爱

生老病死一一展现

这让今天的我们得以穿越数千年

看到一个古老王朝的喜怒哀乐

悲欢离合

也让我们的历史得以真正代代相承

再后来

这片地区又先后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

六国的都城

这便是河南的太行山时代

而在这前后

就在嵩山所处的大秦岭山地

已经敲响了又一个时代的鼓声

在这片崇山峻岭中

有两处格外显眼的凹陷

一处是由秦岭山系和大别山系

共同围合而成的南阳盆地

这里不仅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也是西汉时全国的六大都会之一

而另一处则是大名鼎鼎的洛阳盆地

盆地周围发源于群山之间的伊河

洛河等百余条河流

经年累月的冲刷成绩

行程远比单个冲积扇更大

更深厚的冲击区域是为冲积平原

平原之上

不仅地域广阔

水系纵横四周

又有群山围河

可以御敌于外

极其适宜人类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

在古人的视角下

洛阳盆地和松山一带地处疆土中央

号为天下之中

得以连接四方

可谓是四面环山

六水并流

八关都邑

十省通衢

于是西周王朝在定都关中的同时

仍选择在洛阳建立东都

传说象征王权的九鼎也被安置于此

成为定鼎中原的由来

此后周天子干脆迁都洛阳

开启了长达500多年的东周王朝

在后来的数百年间

东汉曹魏西晋纷纷定都洛阳

北魏迁都洛阳

隋炀帝

唐高宗相继以洛阳为东都

而到了武则天时期

洛阳更是步入巅峰

成为一座至高无上的神都

从夏商到五代

先后共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长达1500多年的建都史

让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都城之一

它拥有中国第一座官办寺庙

拥有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高塔

也拥有全世界造像最多

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让洛阳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商贸中心

不仅如此

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老子庄子创立道家思想

张衡改进浑天仪

蔡伦改进造纸术

曹植的慈父

杜甫的诗篇

韩愈的文章

吴道子的画作也如漫天星斗一般璀璨闪耀

此时的洛阳是一个如梦如幻的洛阳

一个万国来朝的洛阳

一个令无数人念念不忘的洛阳

那么这就是古代河南的巅峰了吗

当然不是

在三个山岳时代之后

真正的鼎盛时期也将到来

这就是河南的大平原时代

这次出场的主角不再是山岳

而是一条大河

数百万年前

由于一众山脉的阻挡

东流的河水只能在太行山西侧聚成大湖

直到一条向西溯源侵蚀的河流

率先揭穿秦岭小山

形成今天的三门峡

才让原本的湖水喷薄而下

一泻千里

直至大海

年轻的黄河就此形成

冲出群山封锁的黄河

面对的是一个极其广阔的舞台

他北夺海

河南清淮河每年可携带数亿到十数亿吨的泥沙

在它和其他江河的共同冲刷下

一个超大型的冲积平原诞生

这就是华北平原

它横跨今天的北京

天津河北

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七省市

一望无际

沃野千里

其中河南的部分更是高于之地

这里既有天然河道

形成一个发达的水运网络

而到了北宋时期

作为东京的汴州

也就是今天的开封

不仅取代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更是在一众运河的加持下

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它有多繁华呢

即便一卷5米多长的清明上河图

也只能展现其中一角

饭庄酒楼遍布街道

一些店家张灯结彩

通宵营业

中国人的夜生活第一次如此繁华

市民们在街市中购物消费

在勾栏瓦舍中观看演出

在饭局上觥筹交错

甚至还有外卖小哥提供外送服务

这一时期

这座城市的总人口可能已高达150万

是中国历代古都之最

远超汉唐时期的长安城和明清的北京城

也只有这样一座国际大都市

能以东京梦华作为新闻

然而大平原时代的最高成就

却并非一城一地之发展

而是以开封为中心的河南

引领整个宋代的物质和文化

达到了中国封建历史时期绝无仅有的高度

北宋时期

全国的粮食产量

财税收入

货币铸造量均远超唐代

整个社会的商业文明日益繁荣

也出现了中国古代史上罕见的工商税占比

超越了农业税的现象

也正是在这个时代

黄庭坚

米芾

蔡襄等人挥毫泼墨

王安石

欧阳修

范仲淹

苏轼

柳永

晏殊等人留下千古名篇

宋徽宗的瘦金体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无一不是传世千年

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言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这就是河南的大平原时代啊

到这里

嵩山太行山

大秦岭大平原的时代

依次开启

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清晰的河南

在中国历史上20多个朝代曾在此建都

近一半的皇帝曾在此执政

河南也因此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尽管宋代以后

这片土地逐渐远离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又在一次次战火和天灾中日益衰落

但即便衰落时期的河南

同样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

因为每当战乱灾难发生

人们四散逃离中原时

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

如今我们有不计其数的历史典故

源自河南

至少1834个汉族姓氏

起源于河南

我们熟知的古代思想家

科学家

文学家等

仅汉唐宋明四个朝代

就有912人来自河南

位列各省第一

而全国各地的道路村

镇江河等等

至今仍有众多与洛阳有关的地名

这就是这片中原大地的故事

它诞生于数亿年来的大地

塑造孕育了数千年来的文明之光

也在某种程度上

奠定了今日中国的人口和文化格局

可谓是造山造水

也造了中华

尽管在岁月无情的洗礼下

历史的记忆大多已成碎片

过去的辉煌大多已只剩断壁残垣

但这片土地上的兴衰与荣辱

早已刻在了他的青山之上

江河之间

与山河的故事融为一体

共同塑造出一个真实的河南

纵使时光流逝

世事变迁

只要青山不改

江河依旧

这段故事就会如岁岁年年开放的牡丹一样

在一代代人的心中永远存在

永远鲜活


山河四省·河南!地理如何造河南,河南如何“造中华”?【这里是中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