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礼(1)
标题起的很大,但是我并没有这么大的气量,更多的是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件事 这几年来,全球巨变,很多事发生以后让人不禁感慨一句“礼崩乐坏” 那么什么是礼乐呢? 其实,礼只是大家所认可的行事准则,并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东西,而当这个基本的行事准则都无法满足,世道也就乱了 所以,在这里列出我觉得应该被满足的一些准则,姑且作为新时代“礼”的雏形 生养篇 当父母的人,应该慎重对待生育之事,如果没有使孩子得到正确的培养的信心,最好先不要急着生孩子 对此就需要其他的配套观念,在后面婚恋篇和性事篇再讲(笑) 同时,如果已经生下来了,就要尽可能的给孩子良好的环境,物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给孩子更多的精神生活来弥补。这和父母学历的高低无关,每个拿着手机的人都能够通过互联网接触知识,这就是现代科技的意义。每天睡前抽出时间讲一个带有哲理的小故事,饭后十分钟用家里的杂物做一点物理小实验,或者在手机上给孩子找一点故事看,都不是很难做到的事 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也不能因此就不重视精神培养。没必要从小就让孩子吃苦,他们享受你作为父母提供的物质条件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因此就要加强对价值的学习,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所享受的并不是自己的,从而启发他用这些资源去获取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才是良好的培养。并且,和条件不足的家庭不同,物质条件好的家庭,应该重视各种爱好的培养,丰富心灵的时候也能够起到一部分锻炼的作用 教学篇 在学校的生活是孩子们世界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规划 在家就应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以确保孩子能够完成学生学习的本分。教育孩子学习的必要性,通过家校协同培养终生的学习习惯 家长要保持对学校的关注,就算时间再少,给老师和其他家长发条微信问问情况的时间也总应该有。最好是能够几个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从多个角度确保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并评价老师的可信度 完全交给老师,不能确保老师的可靠性,完全不信任老师,更加妨碍教学工作,所以这样的交叉管理是完全有必要的 学生需要学习,但是不能只是学习,要善于利用各个阶段的课余时间对自己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学生们沉迷游戏,往往是因为没有其他方法填补时间表的空缺。所以就像前面说的,培养一门到几门兴趣,将来也会有更多的选择 既然这里讲的是礼,我就建议大家学习乐器,或者买把玩具枪练练射击,有条件可以学习马术(虽然应该会被驾考代替),平时也要抽时间练字,这些都能够同时培养学生的身体和精神 先写到这里,其他的后面再补吧(笑) 这里说句题外话,礼不是儒家的专利,我认为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标准。 但是关于儒家的争论和思考之前和别人在一些评论区聊过,大家对孔夫子的认识有明显的不同,我斗胆提出一个观点:或许我们需要的并不是真正的孔子,而是“正确”的孔子。即使真正的孔子是一个封建的捍卫者,我也还是会相信那个驾着马车唱着歌,和弟子们一同奔驰在春秋大世的怪力老头儿 我相信那才是正确。 最后,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并积极指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