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EFT的依恋理论||情绪取向关系治疗(一)

2020-11-02 11:16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在整个生命周期里,与他人联结的需求塑造了我们的神经结构、对压力的反应和日常的情感生活。亲子关系和成人伴侣关系的质量由与爱之人产生联结时对方的敏感性、可亲近性和回应性决定,成功的联结给人带来信心和安全感、内心的满足和对他人的共情。失去联结则会导致焦虑、愤怒和违抗行为,最终导致抑郁疏离。

1.1依恋理论和科学的几个重要观点

(1)人与生俱来寻求的不只是社交,还有情感上能够依靠的不可取代的重要他人。在人际关系中,共同的脆弱性建立起了彼此的关系纽带,它带来了依恋需求。

(2)与身体、情感联结相关的可预测的依恋对象(如父母、兄弟姐妹、密友或伴侣)可以让神经系统平静,成为精神上可以舒适安心的庇护所。

(3)情绪稳定促成了基本的、积极的综合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促成了我们将内在经验组织成连贯整体的能力,这种自我感觉有助于我们一致的表达依恋需求,从而获得支持资源。

(4)可以依赖的所爱的人提供了安全基地,有效的依赖是力量和心理韧性的源泉。

(5)可亲近性、回应性和情感卷入是决定依恋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6)依恋契约受到威胁或失去安全联结时,便会出现分离困扰,个体会感到痛苦。情感或身体上与依恋对象隔离也是一种内在创伤。

(7)依恋安全感并不是固定的性格特征,当新的经验产生时,个体能够修改依恋的认知工作模型以及相关的情绪调节策略。

(8)成人联结更互惠,不那么依赖身体的亲近,因为成人可以通过依恋对象的表征产生象征性地与依恋对象的接近。鲍尔比还发现,亲密关系包括照顾和性行为两个行为系统,不过依恋仍然是最为基础的层面。

1.2破除对依恋的误解

(1)独立自主与相互依赖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2)依恋的模式会改变,安全感不是稳定可持续的,可能在一段关系中感到安全,在另一段关系中感到不安全。焦虑型依恋的母亲如果嫁给了能够敏锐基于回应且可以提供安全链接的男人,也可以有爱地抚养孩子,重新表现出安全回应。

(3)依恋与性互动没有内在冲突,安全联结让人更享受性互动,回避型伴侣则会狭隘地关注性生活的表现和感觉。

1.3依恋的影响

依恋影响的范围很广,包括个体层面的心理韧性、归属感、自我披露、对不确定性的接纳、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包括人际层面的互动时敏锐的调节能力、共情反应、对于自己不同的人保持开放的能力。当我们能维持情绪稳定时,更善于敏锐地觉察他人的暗示及他人寻求支持的需要。更容易感到安全的人,会给予他人更多的关怀和资源;更容易感到焦虑的人专注于自己的痛苦,或是给对方提供不符合对方需求的照顾(如“我这么做这是为了你好”);回避型的人则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焦虑型依恋和某种人际关系有关,这种人际关系特点是表现出更多的失落感、孤独感、遗弃感和无助感回避型依恋和以成就导向的各类抑郁相关,特点是完美主义、自我批评和自我依赖。另外,更高的安全感与争吵中的低攻击性和对另一方伴侣的低恶意归因相关,安全感更高的伴侣更加好奇,对新信息更开放,更舒适地面对不确定的情境。安全依恋和由安全感产生的情绪稳定更可能让人更好地关注他人、让人更容易成为有回应性的照顾者。

来源:

《依恋与情绪聚焦治疗》

Susan M. Johnson著【加】

蔺秀云,袁泉,谭玉鑫等译


EFT的依恋理论||情绪取向关系治疗(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