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梦缘

2023-08-30 22:52 作者:驸马渴邪  | 我要投稿

给大家介绍一本古籍《一梦缘》。



作者王国梓(1622~1699),汉阳府(今湖北武汉)人,明末清初人士,崇祯十六年(1643年)四月十八(阴历)参加岁试被武昌府提学高世泰赏识,得到单独考查(复试)的机会,后藉此面见楚定王朱华奎,二人相谈甚欢,遂知其原委,楚王爱女已至及笄之年,面谕高世泰从应试才子中抡选郡马,最终挑中王国梓。经过繁琐礼仪之后,王国梓得见郡主。初见之时气氛略有尴尬,王国梓以口渴为由:“口渴,奈何?”,郡主答曰:“郡马渴耶?”……才子佳人是会相互吸引的,即便时间短暂。打破尴尬后的二人倾心彼此。新婚燕尔,夫妻二人或投壶游戏,或赏花斗牌,或拈韵联吟,或拥书闻难,琴瑟和鸣。好景不长,张献忠领贼而至,郡主决意殉难,城破即人亡,但让郡马离去,只为郡马有母在。百善孝为先。三月后,总兵左良玉收复武昌府,王国梓奉母归,只可惜红颜已逝,王宫已炬。本欲此后终生不婚,但无后为大,又有郡主遗书在先,遂与郡主的侍女月英结婚,约定“有娠即异寝”。崇祯十七年生子,乳名继主,尊郡主为嫡。此后谢绝尘缘,娱情山水,晚年为使后世不忘郡主,遂作此书。



此书对于婚礼流程的详细描写对研究明末郡主级别的婚礼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找到的是1912年出版的《一梦缘》,繁体字,简化之后勘误校对,并附注释,终成此文。不为别的,只为宣传郡主节义,让人们多多了解这份凄美地的爱情故事。由于是我三年前高中毕业暑假所整理,其中有错误遗漏之处还望多多指正,谢谢。另外需要文档的私我。





一梦缘1

凡例:

1本书的编纂是基于1912年版的《一梦缘》(版权页遗失)。

2本书的注解严格参考文献资料,为增加本书的趣味性,某些注解系编者想象发挥(不影响关键字词的理解,如“项羽”义项中对霸王枪的描写)。

3括号内的字均为原文(繁体),其对应的括号外的字为其简体,其中是同义字的用下划线标出,是异体字的用【】标出。旧字形全部替换为新字形(一些字词的旧字形可作为异体字标出的,优先使用异体字标出。不能作为异体字的,替换为新字形)。

4本文注解均指在文中的意思,并不是该字或词的全部义项,读者需注意。

5本书的一些字词并非都是繁体,系1912年版的《一梦缘》如此。

6注释字词为繁体、旧字形的,意为新字形或简体意义与其有所不同,该义项为古义。

7本书由编者一人编纂校正,错误遗漏之处,还请广大读者多多指正。

正文:

余读(讀)一梦(夢)缘(緣)而叹(嘆)楚府2郡主3慷慨捐生4从(從)容就义(義),未尝(嘗)不为(爲)之欷歔5。记(記)儿(兒)时(時)听(聽)父兄话(話)明季6事。楚王华(華)奎7者,太祖八世孙(孫)也,夫人危氏,初生郡主,继(繼)生世子。当(當)是时(時),贼(賊)锋(鋒)猬【蝟】8起,四海沸腾(騰),湖襄尤甚。献(獻)忠9陷武昌,祸及楚府,合宫(宮)殉难(難)。其时(時)郡主才(纔)十六,新婚才(纔)数(數)日,亦从(從)死。余心识(識)之而未悉其详(詳)。后(後)游江汉(漢)间(間)吊【弔】主墓于【於】秀峰(峯)山10下,志(誌)铭(銘)无(無)考,感慨者久之。后(後)偶于【於】友人斋(齋)中得一梦(夢)缘(緣)钞(鈔)本,载(載)当(當)时(時)事,甚详(詳)。为(爲)两(兩)峰(峯)王君所自记(記),乃知郡主临(臨)难(難)时(時)惟君父是从(從),惟姑夫是念。盖(蓋)俨(儼)然烈丈夫气(氣)士君子风(風)焉。读(讀)其遗(遺)书(書),又何情之至而义(義)之尽(盡)也。欤(歟)得淑女缘(緣),虽(雖)一日犹(猶)百年也。大节(節)昭然11,有如皎【皦】日12,有如青天,何梦(夢)之与(與)?有彼夫世之寻(尋)常儿(兒)女子,暗【闇】13于【於】名义(義),逐逐14于【於】离(離)合聚散之间(間),未尝(嘗)不坐致15富贵(貴),永享岁(歲)年,徒为(爲)蟪蛄春秋,蜉蝣日月,苟16遭凶闵(閔)17则(則)祸(禍)至而仓(倉)皇艰(艱)投18而沮丧(喪)。才不足称(稱)节(節),不足取直,一生做梦(夢)不醒以成其为(爲)俗缘(緣)耳,其何有焉如郡主者,节(節)立当(當)时(時),名垂后(後)世,情之所至,一往而深,即【卽】谓(謂)之千古常见(見)可也。其后(後)两(兩)峰(峯)不欲复(復)娶,以母命及郡主遗(遺)言纳(納)侧(側)室,甫19娠即绝(絕)情,衾枕亦有所谓(謂)义(義)也。

————夫晴川逸叟20题

1明末清初•王国梓撰写。王国梓(1626年2月11日-1699年?),字廷瑞,号两峰,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以下简称湖广布政司)汉阳府(今属湖北武汉)人,书生。

2【楚府】位于湖广布政司武昌府(今湖北武汉)。楚,明朝藩王封号之一,由第一代楚王朱桢(明太祖第六子)受封于武昌府。

3【郡主】明制,亲王之女封郡主。本文指楚定王朱华奎之女朱凤德(1628年?-1643年6月7日)。

4【捐生】舍弃生命。

5【欷歔】悲叹,也作“唏嘘”。

6【明季】明末。

7【华奎】即楚定王(初谥“贞”,后改为“定”)朱华奎(1571年-1643年),明宗室,第九代楚王,楚恭王朱英㷿长子。

8【锋猬】刺猬,比喻全副武装的士卒。

9【献忠】指张献忠。明末农民军头目之一,狡谲嗜杀,于1647年被清兵射死。

10【秀峰山】推测位于江西布政司建昌府新城县(今江西黎川县)。

11【昭然】明显的样子。

12【皎日】明亮的太阳,多用于誓辞。

13【暗】蒙蔽。

14【逐逐】奔忙、匆忙的样子。

15【坐致】轻易获得、轻易达到。

16【苟】如果、假设。

17【凶闵】指丧事。

18【艰投】即投艰,赋予重任。

19【甫】刚刚,才。

20【叟】年老的男人。



王国(國)梓字廷瑞,号两(兩)峰(峯)。始祖木庵(菴)公1以乡(鄉)举(舉)得官,为定陶2县(縣)令,由南康3占籍4汉水之阳(陽)。高祖治平公为诸生5,曾祖静轩(軒)公务(務)农(農),祖石堂公廪【廩】贡(貢)6未仕。父晴亭公读(讀)书不得志教【敎】塾于【於】武昌郡7。守城之督抚(撫)堤爰8卜宅9于【於】茲10焉。天启(啓)11甲子,母严(嚴)氏梦(夢)吞半桃而悟,正月十五日生梓于【於】汉(漢)阳(陽)12之花雨村。年十三而孤,赖(賴)母守志,教【敎】养(養)之。承先人所遗(遺)田二百余(餘)亩(畝),颇(頗)自给(給)。幼聘汉(漢)阳(陽)孙(孫)氏女,未笄13而亡。自是议(議)婚无有当(當)意者。学(學)为(爲)文乡(鄉)先生,多许(許)可。崇祯(禎)14辛巳年十七县(縣)试(試)第七名,府试(試)第六名,方图(圖)奋(奮)志于【於】青云,未敢分心于【於】翠幕15也。是年四月十八日,督学(學)16袁公继凤(鳳)17岁(歳)试唱名时,顾(顧)视(視)梓呼立案前,又相视(視)良久,命侍侧(側)。梓不知所以,惶悚听(聽)命。点(點)名毕(畢),赏(賞)坐天字第一号(號)。督学(學)键(鍵)18门(門)布约19,升座命题(題)又逐号(號)亲(親)巡,遍【徧】加藻鉴(鑒)20,往复(復)及梓,注目再三。复(復)朱书(書)虎头(頭)牌示,云:“诸(諸)童交卷毕(畢),序立两阶(階),本院21尚有面谕(諭)。”已而齐(齊)集东西,比次而立者千余(餘)人。督学(學)顾(顧)自上而下复(復)自下而上,左右顾(顧)盼,呼梓曰:“汝王国梓呼?明日专(專)传(傳)汝覆试(試)。”放门(門)出,诸(諸)童有谑(謔)梓者,指而谓(謂)曰:“文宗22属(屬)意人也,以貌取人,此之谓(謂)鉴(鑒)别人才,将何以振兴(興)文教【敎】?”梓心不自安,归(歸)告母,母曰:“此文宗雅意,我夜梦(夢)佳,汝宜往。”诘朝23赴场(場),独(獨)梓一人。就试(試),题目“帝馆甥于(於)贰室24”。督学(學)坐守,梓援25笔(筆)立就。阅(閱)卷毕(畢),问已婚未,对(對)曰:“未聘。”“年几(幾)何矣?”对(對)曰:“十七岁(歳)矣。”督学(學)大喜,已而拔冠诸(諸)生,充弟子员(員)26,命之曰:“本院奉楚王令旨抡(掄)选(選)郡马(馬),特荐(薦)汝,汝之福也。”夫张(張)果27平地之惊(驚)为(爲)其养(養)性也,宋宏28下堂之对(對)为(爲)其易妻也。

1【公】对长辈和老年人的称呼。

2【定陶】即定陶县,辖于山东布政司兖州府,今属山东菏泽。

3【南康】即南康县,辖于江西布政司南安府,今属江西赣州。

4【占籍】上报户口,入籍定居。

5【诸生】明朝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生员,明清时期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得入府、县学学习资格的人,俗称秀才。

6【廪贡】指府、州、县的廪生被选拔为贡生。也用来指凭借廪生的资格而被选拔为贡生的人。廪生,明清时期称由国家给以膳食的生员(类似于现代的公助生),又称廪膳生。贡生,明清时期由府、州、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人。

7【武昌郡】即湖广布政司武昌府,辖境相当于今黄石市、咸宁市、鄂州市,以及武汉市的江夏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面积约为18704平方公里。

8【爰】改易,更换。

9【卜宅】用占卜决定住所。

10【茲(zī)】此。

11【天启】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的年号,在位七年(1621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好木技,绰号木匠皇帝。

12【汉阳】即汉阳府,辖于湖广布政司,其辖境相当于今武汉市汉阳区、蔡甸区以及汉川市大松湖东南畔。

13【笄】古代簪子的一种,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帽子。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可以出嫁,称及笄(古代女子十五岁也称及笄之年)。

14【崇祯】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1644年)的年号,在位十七年(1628年~1644年)。明朝第十六位皇帝,自缢于煤山(今北京市东城区景山)一棵歪脖树上。

15【翠幕】翠色的帷幕。本处引申为温柔乡。

16【督学】应为提学道。康熙中叶始有“督学”一称,两峰先生“误用清初新制以书明季旧事”。提学道,明代掌管学政及主持考试的官员,又称提学。

17【袁公继凤】文中记湖广提学道为袁继凤,实为高世泰。查阅湖北省《旧新通志》中并无袁继凤此人,嘉庆《湖北通志》职官表二中则列明最后一任湖广提学道为高世泰。

18【键】插上门闩。

19【约】需要遵守的条文规定。

20【藻鉴】品藻和鉴别。

21【本院】康熙中叶督学的办事衙门称“提督学院”,此处也是两峰先生“误用清初新制以书明季旧事”。

22【文宗】以文学成就而被世人所敬仰的人。

23【诘(jié)朝(zhāo)】第二天早晨,也作诘旦。

24【帝馆甥于贰室】尧助他的女婿(舜)住在副宫中。馆甥,女婿的意思。贰室,天子的离宫、副宫。语出自《孟子•万章下》:“舜尚见帝,~~~~~~,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25【援】执、持。

26【弟子员】明清对县学生的称谓,即生员。

27【张果】成都府路成都府(今四川成都)人,生活于两宋之交。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知宣州(今安徽宣城)。时值暴雨成灾,又加上蛟水猛发,祸及全城,眼见城池难保,张果非常震惊,但毫无办法。夜里梦见神谕:“我乃陵阳山土地神,明日午时将有大水淹没城郭。公若见一老人横笛骑牛涉水而至,即抱万民册入水,可保城池安然无恙。翌日果真如此,张果为了黎民百姓的安危,在济川桥抱着万民册毅然跳入还在上涨的河水,顿时水落数尺。

28【宋宏】据考应为宋弘(?-40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活于两汉之交。东汉初开国,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刚刚守寡,光武帝便和她一起评论朝中大臣,暗中观察她的心意。公主说:“宋弘的威仪容貌、品德器量,朝中之臣没有谁比得上(他)。”光武帝说:“我正想在他身上考虑这事。”后来宋弘被引见,光武帝让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对宋弘说:“俗话说,地位高了就要更换朋友,钱财多了就要另娶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说:“臣听说的是贫贱时交的朋友不可忘记,在一起共过患难的妻子不能把她抛弃(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于是皇帝回头对公主说:“这事情看来是办不成了。”

    



作宾(賓)而在王家已叨1,宠(寵)命2择(擇)偶而从(從)。大国(國)曷3敢辞(辭)婚?又归(歸)告母,母喜甚。次早入见(見)督学(學),命坐大轿(轎)一乘4随(隨)抵王府。步及镇【鎭】楚门(門),督学(學)独(獨)入,嘱(囑)梓憩【憇】5于【於】朝房,毋恐毋佻。久之,有内(內)监(監)自宫(宮)而出者,或微笑,相窥(窺)无(無)言,竟去。要虽(雖)有所禀(稟)承6,率7自以私意为(爲)探视(視)者也。少顷(頃),掌宫(宮)二监(監)至,戴金龙(龍)之冠,服朱蟒之袍,腰8玉顶(頂)珠,威仪(儀)严(嚴)重9。随(隨)四小宦捧纸(紙)、笔(筆)、墨、砚(硯),与(與)一戴方巾人。二监(監)谛(諦)视(視)10面容,周官行坐,袖中出小玉尺纵(縱)横【橫】量手掌,曰:“贵(貴)人手也,惜缺陷耳。虽(雖)然姿容艳(艶)丽(麗),郡马(馬)佳缘(緣)。”因拱手曰:“王老生儿(兒)造化也,千岁(歲)相中之后(後)择(擇)期花烛(燭)11,即吾家郡马(馬),吾辈(輩)无(無)敢抗礼(禮)者。”命方巾人图(圖)12像而去。久之,二监(監)复(復)至,宣诏(詔)进(進)谒(謁),并嘱(囑)以进(進)见(見)仪(儀)注13。导(導)入大殿,拜毕(畢)王,命中立殿上。注目谛(諦)视(視),绣(繡)墩命坐。督学(學)辞(辭)去。王顾(顧)梓,色喜,赐(賜)茶。谓(謂)梓曰:“孤有爱(愛)女,及笄之年,奉旨妙选(選)东(東)床(牀)14,卿诚(誠)快婿【壻】也。”梓俯伏曰:“臣蓬茅下质(質),草野庸材,本隔天姻,深惭(慚)帝眷15,其不惟王之所辱。”王曰:“起,毋辞(辭)。”乃使宦者命钦(欽)天监(監)16择(擇)吉。俄顷(頃)复(復)命,进(進)红(紅)单(單),云:“钦(欽)天监(監)博士孙(孫)仕柱谨(謹)启(啓)殿下按七政17书(書)选(選)得明日黄【黃】道吉期,取申时(時)花烛(燭),臣孙士柱18谨(謹)启(啓)王命。”传(傳)梓观(觀)迄,旋命内侍为(爲)梓更衣。须(須)叟左右,捧金带(帶)一条(條)、纱(紗)帽一顶(頂)、蟒绣(繡)一袭(襲)19、朝靴一双(雙),冠服顿(頓)新,风(風)流自许(許)。故乡富贵将(將)毋项(項)羽20之冠,王室懿亲(親)21不数(數)买(買)臣22之绶(綬)矣。

1【叨(tāo)】承受。

2【宠命】加恩特赐的命令。传统中国对上司任命的敬辞。

3【曷】怎么。

4【乘(shèng)】量词,用以计算车。战车千~。

5【憩】休息。

6【禀承】接受,承受。

7【率】大概。

8【腰】名词活用作动词,佩在腰上。

9【严重】严肃稳重、严谨持重。

10【谛视】仔细察看。

11【花烛】新婚。因古代结婚所用新房内点有龙凤雕饰的蜡烛,后世遂以花烛代指新婚。

12【图】动词,画。

13【仪注】礼节。

14【东床】女婿。相传晋朝时,太尉郗鉴的爱女郗璇眉清目秀、聪明伶俐,且妙龄待嫁。郗太傅听说丞相王导的几个儿子各个长得都很英俊,便有意与王府结儿女姻亲。王丞相对这门亲事也很同意。一天,郗太尉派一个门客拿着自己给王丞相的亲笔书信到王府去选婿。王丞相见过信后对这个门客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在东厢房呢,转告郗太傅,请任意选吧!”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谢过丞相王导,赶回郗府,回复郗太尉说:“百闻不如一见,到了王府一看才知道,王丞相的几个儿子长得都很不错,各个都非常英俊。听说我为您选女婿,都饰容待客,有的还有些拘谨。只有一个年轻人,卧于东床,袒腹而食,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谁知郗太傅听闻此言后高兴地说:“这个人(袒腹而食的那个人)正是我的好女婿。”太尉郗鉴后来又经过进一步了解,原来这个青年是王羲之,于是便将女儿郗璇嫁给了他(《世说新语•雅量》《晋书•王羲之传》)。

15【眷】恩顾、器重。

16【钦天监】文官名,职能为观察天象、卜定吉凶、制定历法等。明朝初期沿用司天监(宋初),后期改为钦天监。

17【七政】七政四余,是中国古代最早占星学系统。七政是指日(太阳)、月(太阴)与金星(太白)、木星(岁星)、水星(辰星)、火星(荧惑)、土星(填星、镇星)等星耀;四余是指紫炁、月孛、罗睺、计都等四虚星。源于古代中国人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七政四余断命,是以人的出生之年、月、日,观察七政四余等星曜,所居十二宫的庙旺,所躔二十八宿的度数,以推测人之日的吉凶。

18【孙士柱】shì字与上文不符,应为两峰先生误记。

19【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

20【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西周时期項国后裔,姬姓,項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之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年少时即能扛鼎。公元前209年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公元前207年巨鹿,项羽部经数日鏖战,最终大破章邯领导的秦军主力———咸阳卫戍军,史称巨鹿之战。谁知刘邦小人率部趁虚而入,攻入咸阳。项羽怒不可遏,驻军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县)。鸿门宴上项羽被刘邦的假像所欺骗,纵虎归山。后项羽杀死秦王子婴,自立为西楚霸王(取“帝王千百位,霸王只一人”之意),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刘邦于是多次求饶议和,项羽善心,均允诺。然而项羽受刘邦反间计,挤走亚父范增,范增于还乡途中病死。公元前203年,刘邦小人突然撕毁鸿沟协议(鸿沟「今河南荥阳」以西归汉,以东归楚,楚汉中分天下),突袭项羽部。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乌江亭长劝谏项王渡过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以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的坐骑乌骓马赠予乌江亭长,任其驾船离去。汉军追至,项羽转身步战,凭一己之力斩杀汉军数百人,力竭后自刎而死。(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恭敬爱人,礼贤下士;骁勇善战,扛鼎拔山。士之廉节好礼者莫不附之,兵之撦鼓夺旗者莫不从之。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敌寇闻之而震魄,妇孺思之而寒胆!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王是一位以个人武力非常出众而闻名于古今中外的武将,李晚芳评价其“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有作《垓下歌》存世,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有墓名为五泉庄墓(霸王坟),位于今山东曲阜西周鲁国故城东北角之东约100米处。有祠名为霸王祠,位于今安徽和县乌江镇凤凰山。有姬名虞,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歌喉天籁,舞技超群,容貌倾城,深得王心,常幸从,世称虞美人。有骏马乌骓,通体乌黑靓丽,唯四蹄洁白如雪。脊背修长,腰部平直,四肢有力,筋腱壮实,又曰“踏云乌骓”。有神兵霸王枪,长一丈三尺七寸,重达九九八十一斤,枪身漆黑,刻有金色龙纹,龙纹缠绕于枪身,犹如真龙一般,栩栩如生似要破枪而出也。附耳近听,隐隐有龙吟声。枪尖、枪纂由赤堇山(位于今浙江宁波)之锡、若耶溪(今浙江绍兴平水江)之铜、茨山(推测为今浙江龙泉秦溪山)之铁英集合而成,相传此三者均为上古名剑母地,赤堇山、若耶溪有纯钧,茨山有龙渊、太(泰)阿、工布。枪缨大红,饰有蓝田玉珠一颗。出世之时,乌云密布,滚雷恫天,万龙共鸣,光丈冲霄。民间多地有见神龙穿梭云海者,时诸王侯公卿皆欲探寻奇观之源,然似如泥牛入海,不知所踪。后项王于会稽郡偶得之,此枪顿时震颤轻鸣,金光大作,有龙吟声传出,时人皆以为奇。楚定公武昌氏曰:“枪已通灵,非常人所能用也。”

    凄美爱情:楚汉之争后期,项王趋向败局。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于垓下,弹尽粮绝。夜闻营外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史称《复垓下歌》或《和垓下歌》。虞姬为了不再让项王担忧自己,唱完后拔剑自刎于项王大帐。项王抱起虞姬,失声痛哭,嚎声数里不止。

    宝马通灵:乌骓,宝马也。身中数箭亦日行千里。项王骑此宝马,于巨鹿九战九捷,以少胜多;力战秦将六十多员,项王枪未点地,乌骓半步未退。项王身经百战而而未尝一败,唯败于天(天要亡我,非战之罪《史记•项羽本纪》),天者,非人力所能抗衡也。“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2年,垓下。项王命乌江亭长牵马渡江而去。乌骓嘶鸣跳跃,回顾项王,恋恋不欲上船,项王见马留恋不舍,遂涕泣不能言。乌江亭长揽辔牵马上船,只见乌骓长嘶数声,望大江波心一跃,不知所往。

21【懿亲】至亲1。特指皇室宗亲、外戚2。此处为后者。

22【买臣】即朱买臣(?-公元前115年),字翁子,西汉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三字经》中“如负薪”,成语“覆水难收”均与朱买臣有关。



俄而戛玉敲金1肆筵设(設)席,王南面坐,梓侧(側)席。宫(宮)女内(內)监(監)更番行酒。五斋(齋)2六牲3并(並)列轩朐4之美,三臡5七酝【醞】6毕(畢)罗(羅)水陆(陸)之珍,器备(備)奇宝(寳),醪斟伯雅,皆目中所未见(見),耳中未所闻(聞)也。酒三巡,梓起拜谢(謝)。王问(問)曰:“卿父母在乎?”对(對)曰:“臣有老母。”王曰:“不告而娶,非礼(禮)也,可归(歸)告尔(爾)母。”内(內)监(監)导(導)出,坐大轿(轎)而归(歸)。入门(門)则(則)缥(縹)缈(緲)五色,举(舉)目辉(輝)煌;仆(僕)婢满(滿)前,叩头(頭)听(聽)役。母亦冠服珮带为(爲)老夫人矣。询(詢)之,则(則)江夏7县(縣)令王公德甫8供辨者也。贺(賀)客尊者毂(轂)9相击(擊),卑者肩相摩。然居室湫隘10无(無)以容车(車)骑(騎),谨(謹)谢(謝)客独(獨)延11邻(鄰)家诸(諸)少年,设(設)喜筵,行醮礼(禮)12。筵终(終)客去,侍母寝(寢)门(門)13。黎明梳洗毕(畢),各官踵至,伺候于【於】门(門)。内(內)监(監)捧金花彩红(紅)为(爲)梓作新郎装(裝)束。拜母而出,内(內)监(監)拥(擁)升彩舆(輿),香飘(飄)宦竖(竪)之炉(爐),彩盎14役夫之背。号(號)锣(鑼)开(開)道,信炮轰(轟)天;鼓乐(樂)前行,銮(鑾)仪外列。桃红(紅)伞(傘)盖(蓋)张(張)自舆(輿)前,金莲宫(宮)香夹(夾)于【於】舆(輿)侧(側)。上自督抚(撫),下及守令,莫不逡巡15舆(輿)后(後),惟马(馬)首之是胆(膽)16者。督学(學)则(則)插花披红(紅),月旦之评(評)17遂为(爲)月老,冰壶(壺)之鉴(鑒)且作冰人18。抵王府,入镇【鎭】楚门(門),职(職)官舍舆(輿)而徒,入贺(賀)趋(趨)出,独(獨)梓以彩舆(輿)径(徑)达(達)府门(門),至阶【堦】墀19,下舆(輿)登殿。王与(與)妃并(並)坐殿上。奉仪(儀)官导(導)梓拜舞。王曰:“郡马(馬)吉期已至,当(當)行子婿礼(禮)。”奉仪(儀)官复(復)道20。行礼(禮)毕(畢),遂入席。王及妃席居右,梓中席,席次稍上,谦(謙)让(讓)再三,长(長)揖21就坐。洪声(聲)进(進)馔(饌)22,细(細)乐(樂)羞羹。

1【戛玉敲金】形容声音清脆或诗文音节铿锵。也作戛玉敲冰、戛玉锵金。

2【五斋】民间为了表现虔敬敬重而特别准备的素食祭品,共有五种,分别是代表“金”的金针、代表“木”的木耳、代表“水”的冬粉、代表“火的香菇、以及代表“土”的笋乾,意寓大地五方皆来祭祀,象征着内外五行之相生。

3【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作六畜。

4【轩朐(qú)】切成薄片的肉和弯曲的干肉。轩,切成大片。朐,屈曲的干肉。《礼记•内则第十二》载“麋鹿田豕,麇皆有軒。”麋、鹿和野猪、麇,可以切成薄片。

5【三臡(ní)】指以麋、鹿、麇制成的三种肉酱。

6【酝】酒。

7【江夏】即江夏县,今湖北武汉武昌区。

8【甫】刚刚,才。

9【毂】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借指车轮或车。~击肩摩,车毂和车毂相撞,肩膀和肩膀相摩,形容行人车辆数目众多,道路十分拥挤。

10【湫(jiǎo)隘】低洼狭小。

11【延】邀请。

12【醮礼】古代冠、婚礼所举行的仪式之一,尊者对卑者酌酒,卑者接受敬酒后饮尽即可,不需回敬。

13【寝门】内室的门。

14【盎】充溢。

15【逡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16【惟马首之是胆】应为“惟马首之是瞻”。

17【月旦之评】汉代许劭好品评人物,每月变更评论品题,称为“月旦评”(《后汉书•许劭传》),后泛指品评人物。

18【冰人】晋代索紞为令狐策解梦,告知其当为人做媒,而待冰融之期,则婚成。(《晋书•艺术传•索紞》),后泛指媒人。

19【阶墀(chí)】台阶。

20【道】引导。

21【长揖】古代礼节之一,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同时鞠躬,为相见之礼。

22【馔】美食。




酒三巡,乐(樂)止。奉仪(儀)官、启(啓)日官已报(報)申牌,请(請)郡马(馬)成花烛(燭)礼(禮)。王与(與)妃起。金钟(鐘)响(響)答,彩服斒斓(斕)1。内(內)侍捧龙(龍)冠、蟒服、玉带(帶)、宫(宮)花2为(爲)梓新之。外披朱缎(緞)一端3,头(頭)插金花两(兩)朵,北面再拜。王与(與)妃受礼(禮),立送舆(輿)而返。则(則)见(見)宫(宮)灯(燈)对(對)引,庭燎交辉(輝),扬(揚)郡国(國)之旌旗,龙(龍)蛇掩映;排王侯之仪(儀)仗,羽盖(蓋)翩𦒘4。一宦者捧鲜(鮮)红(紅)猩血之毡,一宦者捧织(織)金龙(龍)爪之褥。又一宦者捧玉盘(盤),盘贮(貯)碧玉四碟,一宦者捧金盘(盤),盘贮(貯)白玉二杯。又二宦者捧宝(寳)鼎而焚香,二宦捧金樽而酌醴5。女伶6前引,摈(擯)相7后(後)随(隨)。哕(噦)哕(噦)8乎辟传(傳)而驰(馳)也,飘(飄)飘(飄)乎凌云(雲)而起也。抵郡主之前宫(宮),太监(監)敲云(雲)板9三声(聲),内(內)出宫(宮)监(監)十余(餘)人,各接前仪(儀)卫(䘙),鱼(魚)贯(貫)而行。随(隨)来(來)各宦者及门(門)而返,不敢入矣。抵外宫(宮)门(門),门(門)书(書)“毓凤(鳯)宫(宮)”。太监(監)击(擊)金钟(鐘)三声(聲),内(內)出宫(宮)监(監)十余(餘)人,如前接行,前监(監)又返,不敢入矣。抵毓凤(鳯)宫(宮)寝(寢)门(門),停彩仗,遂降金舆(輿)。三响(響)金钟(鐘)叫【噭】开(開)清虚之府10,两(兩)行红(紅)彩引入大罗(羅)之天11。将(將)升内(內)殿,有老宫(宮)人谓(謂)梓曰:“架上有钟(鐘),请(請)郡马(馬)击(擊)三声(聲),郡主出宫(宮)升座,宣召见(見)驾(駕),当(當)行拜舞12礼(禮)。传(傳)免乃止,郡马(馬)且暂(暫)立于【於】斯13。”言已而去,森肃(肅)朱帘(簾)之内(內),謦欬14无声(聲);徘徊画(畫)阁(閣)15之前,悚惶欲遁。乃如宫(宮)人教【敎】,向架上金钟(鐘)击(擊)之一击(擊),左廊下奏乐(樂),再击(擊),右廊下奏乐(樂),三击(擊)则(則)宫(宮)人卷(捲)帘(簾),郡主登座矣。已而传(傳)郡马(馬)入宫(宮),梓鞠躬徐进(進),不敢仰窥(窺)。

1【斒斓】色彩鲜明、错综灿烂的样子,同“斑斓”。

2【宫花】宫中特制的金花,供装饰之用。

3【端】古代布帛的长度单位,一段约等于二丈。

4【𦒘】该字的注音、释义均已失传。

5【酌醴】酌酒。

6【伶】乐官。

7【摈(bìn)相(xiāng)】辅助主人迎宾行礼的人。摈,在外接待宾客。相,在内赞礼。也作傧(bīn)相(xiàng)。

8【哕哕】有节奏的铃声。

9【云板】乐器名,古时供官署召集民众或大家族通知内宅之用。因其形状像云,故称“云板”。

10【清虚之府】月宫,古代神话传说指月中的宫殿。月宫也作月府。

11【大罗之天】即大罗天,三清天统称,为道教所指最高最广之天,即仙界。

12【拜舞】古代礼节之一,意为下跪叩首之后跳着舞蹈退下。

13【于斯】于此,在这里。

14【謦(qǐng)欬(kài)】咳嗽。

15【画阁】彩绘华丽的楼阁。



内(內)呼曰:“行谒(謁)见(見)礼(禮)。”即有宫(宮)人导(導),北面1甫立定,将(將)2下拜。则(則)又呼曰:“请(請)郡主下宝(寳)座。”未成夫妇(婦)之交,先尽(盡)君臣之礼(禮)。煌煌国(國)制敢陨(隕)越以贻(貽)羞3,惕惕臣心维(維)雍容以将(將)事4。乃宣傧(儐)相进(進),宫(宮)人以龙(龍)锦绂(紱)5一端蒙郡主首。傧(儐)相唱:“行谢(謝)恩礼(禮)。”效嵩呼6以千岁(歲)。诚(誠)恐诚(誠)惶衔(銜)凤(鳳)诏(詔)于【於】九重,有章有耀7。傧(儐)相唱:“行交拜8礼(禮)。”伣【俔】天之妹9凤(鳳)翙(翽)10而比凤(鳳)飞(飛),观(觀)国(國)之光11鸳(鴛)行而偕鸳(鴛)侣【侶】12。傧(儐)相唱:“入洞房。”傧(儐)相退出,老宫(宮)人导(導)引入寝(寢)宫(宮),呼:“行花烛(燭)礼(禮)。”燦烂(爛)宫(宮)花春艳(艶)桃夭之色,晶莹(瑩)玉烛(燭)焰开(開)夜月之光。既相对(對)以拜嘉13,亦从(從)同而步转(轉)。老宫(宮)人呼:“行合卺14礼(禮)。”金壶(壺)露滴玉盏(盞)香浮,将(將)小举(舉)而还(還)疑,迟(遲)如有待;未轻(輕)尝(嘗)而辄(輒)止,弱若不胜(勝)。老宫(宮)人持酒再酌斟,取杯交授并(並)授两(兩)人莲(蓮)枣(棗)各二枚,祝曰:“北渚有莲(蓮),南山有枣(棗),硕(碩)人其颀(頎),君子偕老。”老宫(宮)人再酌,重交授榛子柏子各二枚,祝曰:“凤(鳳)凰于飞(飛),楚邦所瞻,榛楛15济(濟)济(濟),则(則)百斯男16。”是时(時)斟不盈斝【斚】17,饮(飲)不满(滿)唇,咫尺蓬山18,霏微芗(薌)泽(澤)19矣。老宫(宮)人呼曰:“举(舉)蒙。”二宫(宮)人揭去锦(錦)绂(紱),仙姿月皎玉貌云(雲)开(開),端正自怜(憐)娇(嬌)羞不语(語)。望而知为(爲)天上人,固未敢荡(蕩)目而逞志也。老宫(宮)人呼:“行坐帐(帳)20礼(禮)。”并(並)肩登榻联(聯)膝坐床,垂锦(錦)帐(帳)而半遮,绉(縐)襄衣而共倚。未亲(親)21玉体(體)早挹22兰(蘭)芬洎23乎!茶罢(罷)钟(鐘)鸣(鳴),筵开(開)烛(燭)进(進),座分左右,几列杯盘(盤),遂相敬以如宾(賓),共加餐之。有祝举(舉)杯,宁【寗】造次听(聽)传(傳)呼?!

1【北面】古时天子(地位高的人)坐北朝南,臣子(地位低的人)朝见天子时面朝北,因此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2【将】随从,跟从。

3【贻羞】使人蒙羞。

4【将(jiāng)事】奉命行事或进行某种事务。

5【绂】系印章或玉佩用的丝带。

6【嵩呼】古代对天子的祝颂辞。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春,汉武帝登嵩山,群臣高呼万岁三次(《汉书•武帝纪》),后臣子祝颂帝王,高呼万岁,亦谓之“嵩呼”,也作山呼、三呼、呼嵩。

7【有章有耀】此处应与上句对仗,但原本遗失。编者补:“传令旨于大府”。

8【交拜】古代礼节之一,即新郎新娘相互对拜,也作拜堂。

9【伣(qiàn)天之妹】如同天上的仙女一样。伣,如同、好比。语出自《诗经•大雅•大明》“大邦有子,~~~~”。

10【翙】鸟飞翔的声音,~翙。

11【观国之光】观察国家的盛况。语出自《周易•观》“六四,~~~~,利用宾于王”。

12【鸳侣】配偶。

13【拜嘉】拜谢赞美。

14【合卺】古代礼节之一,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在洞房内交杯饮酒。

15【楛(hù)】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茎可制箭杆。

16【则百斯男】意思是多生男孩子。语出自《思齐》“大姒嗣徽音,~~~~”。

17【斝(jiǎ)】青铜制酒器,一鋬、两柱、三足,圆口呈喇叭形。鋬,器物侧边供手提拿的部分。

18【蓬山】即蓬莱山,海上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之一,相传为仙人的居所,后指仙境。

19【芗泽】香泽、香气。芗,通“香”。

20【坐帐】古代礼节之一,新郎新娘拜堂后,入洞房后并坐于床帐之间,称坐帐。也作坐床。

21【亲】亲近、接近。

22【挹(yì)】牵引。

23【洎(jì)】及、到。



于【於】1宫(宮)人下箸,且逡巡2候赓(賡)歌3之女乐(樂)。须(須)叟彻【徹】4筵,老宫(宮)人请(請)梓为(爲)郡主升冠,络(絡)卷(捲)珠旒5讬(託)6芳颜(顏)而快睹,烟(煙)笼(籠)凤(鳳)髻欹7云(雲)鬓(鬢)以斜开(開)。老宫(宮)人请(請)梓为(爲)郡主宽(寛)服,纽(紐)扣轻(輕)松(鬆),维(維)系(繫)鸳(鴛)鸯(鴦)之结(結);带(帶)围(圍)8一捻,轻(輕)盈杨(楊)柳之腰。老宫(宮)人请(請)郡马(馬)升冠释(釋)服新依贵(貴)主之旁,居然亵服旧(舊)窃(竊)儒生之后(後)。洽称(稱)更衣,复(復)座。坐饮(飲)茶讫(訖),宫(宮)人添薰炉(爐)火,请(請)梓更衣。早有宫(宮)人导(導)出宫(宮)外,老宫(宮)人谓(謂)梓曰:“郡主入帐(帳),郡马(馬)出宫(宮),宫(宮)门(門)已闭(閉),更衣进(進)去宜亲(親)击(擊)金钟(鐘)以当(當)叩款。入即闭(閉)门(門),径(徑)自趋(趨)榻,行成婚礼(禮),此则(則)非他人所可导(導)引也。”梓笑而颔之。回【囘】宫(宮),宫(宮)门(門)果闭(閉)。击(擊)金钟(鐘)有三,门启(啓)而入,宫(宮)人绝(絕)无(無)在侧(側)者。惟见(見)几上燃喜烛(燭)双(雙)抬,榻前悬(懸)明珠一颗(顆)。炽(熾)有情之火,烛(燭)影摇【搖】红(紅);放不夜之光,珠精耀白。掩门步入,搴9幄迎探,则郡主登坐榻上也。低声(聲)请(請)成婚,郡主不答。王室贵(貴)人,何敢肆其轻(輕)薄;汉(漢)阳(陽)才子,偏能出以温【溫】存。春到人间,花开上苑矣。乃微挑之曰:“口渴,奈何?”郡主答曰:“郡马(馬)渴耶?”轻(輕)舒玉腕击(擊)床(牀)头(頭)小金钟(鐘),须(須)叟宫(宮)门(門)开(開),宫(宮)人捧茶二盏(盞)至。芳心相许(許),馋(饞)口已传(傳)。敬求樊妹之浆(漿),顿(頓)解相如之渴10。迨11夫更筹(籌)12三报(報),枕簟13双(雙)酣。漆吏庄(莊)生,栩栩梦(夢)中之蝶14;巫山神女15,油油觉(覺)后(後)之云(雲)。固含意而欲伸,尚有怀(懷)而未吐也。天晓(曉)乐(樂)作,宫(宮)人请(請)命,梓翻然起,并(並)掖郡主起。喜趋(趨)奉之宫(宮)娥16,请(請)盥请(請)漱;谢(謝)殷(慇)勤于【於】郡主,进(進)栉(櫛)17进(進)巾。

1【於】依照。

2【逡巡】顷刻之间。

3【赓歌】酬唱和诗。

4【彻】撤除、撤去。

5【旒】冠冕上垂悬的珠玉。

6【讬】寄托。

7【欹(yī)】赞叹。

8【带围】腰带绕身一周的长度。带,衣带。

9【搴(qiān)】揭起、撩起。

10【相如之渴】即相如渴。汉代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后用“相如渴”作患消渴疾的典故。

11【迨(dài)】及,等到。

12【筹】计数的用具,多由竹子制作。

13【簟】竹席。

14【漆吏庄生,栩栩梦中之蝶】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梦中的蝴蝶栩栩如生,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周,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著有《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漆吏,指庄周。庄生,指庄周。

15【巫山神女】相传赤帝(炎帝神农氏)之女瑶姬,未嫁而卒,葬于巫山(今湖北汉川县阳台山)之阳,魂精依草,实为灵芝。楚怀王游高唐,昼寝,梦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之女”,愿侍寝。神女离去时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襄阳耆旧记》《水经注》《高唐赋》)。后用“巫山”借男女合欢,也作阳台、云雨、高唐。

16【宫娥】宫女,也作宫娃。

17【栉(zhì)】梳子、篦子的总称。篦子,竹制,中间有梁,两侧有密齿(齿与齿的间距一般小于梳子)。用来刮头皮屑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



于【於】是郡主肃(肅)坐,籹【妆】台(臺)宫(宮)人代为(爲)理发(髪)。金珠妥帖(貼)于【於】云(雲)鬟,脂粉均匀于【於】素面。老宫(宮)人谓(謂)梓:“当(當)为(爲)郡主画(畫)眉。”爰1取青镂(鏤)管一枝,轻(輕)描翠黛,淡扫(掃)清扬(揚),一线(線)含情,半湾(灣)献媚。未免唐突。秋月雅欲,刻画(畫)春山,虽(雖)难(難)传(傳)张(張)敞2之工,却(卻)不虑(慮)毛延3之涴4。于【於】是凝眸视(視)之,觉(覺)目澈波光,讬(託)青怀(懷)于【於】一转(轉);额(額)浮霞彩,含妩(娬)媚于【於】半低。脸(臉)欺5银(銀)杏之姿,颊(頰)晕(暈)芙蓉之色。朱唇初破,皓齿(齒)微开(開)。蹙裙(帬)底之金莲(蓮),瘦盈一握;揎袖中之玉笋(筍),柔腻十尖。盖有曹子建6之感,洛神所未及赋(賦);宋大夫7之梦(夢),巫女所未尝(嘗)陈(陳)者也。向者窃(竊)有私愿(願),自以当(當)得天下美妹为(爲)良匹8,而江汉(漢)之广(廣)物色无(無)缘(緣),不谓(謂)金屋之娇(嬌)9从天而降,凤(鳳)台(臺)之萧(蕭)10待仆而吹也。金钟(鐘)三传(傳),宫(宮)人请(請)行谢(謝)婚礼(禮)。梓坐彩舆(輿),主登凤(鳳)辇11,导(導)以内(內)监(監),从(從)以宫(宮)人。行及丹墀12,扶将(將)而下,趋(趨)跄(蹌)登殿,环(環)珮珊珊。金钟(鐘)三响(響),女乐(樂)齐(齊)鸣(鳴),则(則)王与(與)妃升殿矣。梓与(與)主并(並)四拜成礼(禮),王与(與)妃则(則)立受之以明亲(親)也。命坐赐(賜)茶,茶罢(罷)赐(賜)宴,宴罢(罷)赐(賜)宝(寳)玉、金珠、果品等物。王笃(篤)于【於】亲(親),则(則)有加礼(禮);臣卜其昼(晝),而无(無)违(違)心。自四月十二日起,赐(賜)宴五日,十六日回【囘】宫。是日也,情怀(懷)渐(漸)放,谈(談)笑始殷13。或斗(鬥)宣和牌14,或张(張)叶(葉)子戏(戲)15,或投壶(壺)16矢,或理丝(絲)桐17,或围(圍)棋于【於】绣(繡)阁(閣)18,胜(勝)事偏多;或赏(賞)花于【於】名园(園),风(風)情欲妒【妬】。或拥(擁)书(書)而问(問)难(難)19,或拈韵(韻)20以联(聯)吟21。

1【爰】于是。

2【张敞】西汉宣帝时人,每天为妻子画眉,技艺娴熟,效果妩媚动人,传遍长安(《汉书•张敞传》)。

3【毛延】即毛延寿,西汉元帝时人,画工,技艺高超。因王昭君未给好处费,故意把其画的非常丑,使王昭君未得到汉元帝的宠幸。而后王昭君主动与南匈奴和亲,汉元帝应允。出行之日汉元帝见到真人后发现其美貌无比,后悔莫及,但天子不能失信,于是任其离去。事后处死了当时所有的画工(《西京杂记》)。一说毛延寿见到王昭君后发现其非常漂亮,怕天子好色误国,于是把其画的非常丑,并非贪财(《明妃曲》)。

4【涴(wò)】污染、弄脏。同“污”。

5【欺】压倒、胜过。

6【曹子建】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三子,“三曹”之一,著有《七步诗》《洛神赋》《白马篇》等,世称陈思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评价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南史•谢灵运传》)。

7【宋大夫】指宋玉,(公元前298-公元前222),战国时期楚国人,宋国公族后裔,官至楚国士大夫。著名辞赋家、诗人,代表作有《九辩》《高唐赋》等。

8【良匹】佳偶。

9【金屋之娇】化用“金屋藏娇”的典故,胶东(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王刘彘(汉武帝刘彻小名,此时尚未即位)曾说,如果能娶到阿娇(刘彻姑姑馆陶公主之女)为妻,便让她住在由金子做成的屋子里(《汉武故事》)。

10【凤台之萧】相传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聪明美丽,喜爱吹箫。当时一位名叫萧史的书生善于吹箫,吹出的箫声能把孔雀和白鹤吸引到庭院中。秦穆公听说后召见他,见他眉清目秀、一表人才,非常满意,就把弄玉嫁给了他。萧史每天教弄玉吹箫,模仿凤凰的叫声。过了几年竟真的引来了一只凤凰,栖息在了屋顶之上。于是秦穆公为他们造了一座名为凤台的楼台。萧史与弄玉在凤台上居住了数年之久,后来随着凤凰一同离去(《列仙传•萧史》)。

11【辇】由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成员的坐的车子。

12【丹墀】用红漆涂过的台阶。

13【殷】情意深厚、恳切。

14【宣和牌】一种赌具,有众多雅玩、弹唱、预知的功能(方法现已失传)。宋徽宗宣和年间所创,宋高宗推行天下。

15【叶子戏】古中国纸牌博戏(中国古代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之一,最早出现于汉代,被认为是扑克、麻将、字牌的鼻祖。

16【投壶矢】古代投掷游戏,先秦时期已出现。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按规定罚酒。《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即是该种游戏。

17【理丝桐】弹琴。理,奏起(弹奏的意思)。丝桐,指琴。古代制琴多为桐木,以丝(蚕丝)为弦,因此以丝桐作为琴的代称。

18【绣阁】女子的闺房。也作绣闺。

19【问难(nàn)】辩论诘问。

20【拈(niān)韵】随意的取用某一韵作诗,与“限韵”相对。限韵,规定作诗的用韵。

21【联吟】类似于联句。指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联句,诗人(人数大于等于二)各作一句,轮流分吟,联合而成一首诗(也作连句)。



盖(蓋)陶情淑性之需,宫(宮)中莫不备(僃);而角胜(勝)争奇之技,郡主莫不精也。勉以从(從)之,瞠乎后(後)矣。迨夜衾稠,偎傍玉体(體),腾(騰)挪赪(赬)1云(雲),益纵(縱)而迥,旋跨真【眞】是,凤(鳳)汗雨屡(屢),疲于【於】夭矫(矯)2,乘愧【媿】非龙(龍)。事后(後)凝思情余(餘),慨想岂(豈)有人间(間)玉女?当(當)是梦(夢)裹飞(飛)琼(瓊)。一介寒儒自问(問)何修而得此千秋奇遇?深惭(慚)无(無)德以堪之!如是者甫3一朝夕。十七日清晨至宁(寧)安殿问安,殿门(門)皆闭(閉),内(內)监(監)奔走仓(倉)皇。红(紅)旗羽报(報)4,骏(駿)马(馬)星驰(馳),踉跄(蹌)而行,络(絡)绎(繹)不绝(絕)。私叩5内(內)监(監),则(則)反贼(賊)张(張)献(獻)忠自襄而下,围(圍)困省垣,七门(門)戒严(嚴),危在旦夕。方惶恐间(間),内(內)宫(宮)监(監)捧牙牌出,曰:“郡马(馬)免见(見)。”梓疾回【囘】毓凤(鳳)宫(宮)告知郡主,终(終)日涕泣,竟夕6旁皇。寝(寢)处(處)依然,欢(歡)情顿(頓)减(減)。十八日探报愈凶【㓙】,王急发(發)府库(庫)赏(賞)劳(勞)军(軍)士。巡抚(撫)以下咸7来王府商议(議)军(軍)情,而梓等闭(閉)绝(絕)深宫(宮),不复(復)知外间(間)危迫状(狀)。虽(雖)抱鼙鼓8之惊(驚),犹(猶)笃(篤)9琴瑟之好10。嬉处(處)堂11以新燕,寄完卵12于【於】破巢,固谓(謂)夜月坚(堅)城,秋风(風)勇士。事至而战(戰),寇来无(無)惊(驚)耳。十九日薄暮内(內)监(監)捧牙牌至,云:“‘围(圍)城急矣,偶有不虞13,郡马(馬)当(當)同郡主死难(難)。’则(則)王亲(親)笔(筆)也。”呜(嗚)呼!鸳(鴛)衾未暖(煖),鹃(鵑)血先啼(嗁)。遂见(見)倾(傾)城,谁(誰)当(當)报(報)国(國)?梓对(對)郡主而泣曰:“志甘裹革,力愧缚(縛)鸡(鷄)。”奈何郡主亦泣曰:“王朝倾(傾)荡(蕩),君父忧(憂)勤14,妇(婦)人无(無)御(禦)桿15之功,惟有一死以相报(報)耳。”

1【赪(chēng)】浅红色。

2【夭矫】飞腾的样子,形容形容姿态的伸展屈曲有气势。

3【甫】始、才。

4【羽报】紧急军情的报告(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5【叩】询问。

6【竟夕】整夜。

7【咸】全、都。

8【鼙鼓】古代军中使用的小鼓。后借指战事。

9【笃】坚定。

10【琴瑟之好】比喻夫妻感情十分融洽。

11【处(chù)堂】指处于潜伏着巨大危险但暂时安定的环境或局面。

12【完卵】比喻得以保全。

13【不虞】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件。

14【忧勤】多指帝王或朝廷为国事忧虑勤劳。

15【御桿】据考应为“御悍”,同御扞(hàn),抵御、保卫之意。



梓曰:“草茅下士,得依日月之末光,侍郡主枕席于今八夕矣。方期好合于【於】百年,孰料伤(傷)戕1于【於】一旦;肆2欃枪(槍)3而月缺,虐蜂虿(蠆)4而花残(殘)。此情此恨千古难(難)消!请(請)尽(盡)此一宵之幽欢(歡),结(結)千秋之长(長)恨,何如?”郡主曰:“血肉之躯(軀),行归(歸)尘(塵)土,夫复(復)何惜?恣5君之所为(爲)。”拥(擁)抱绸(綢)缪(繆)6,居然达(達)旦7。二十日晨,兴方梳洗毕,牙牌又至,云:“捐躯以报国,郡马郡主当自勉。”郡主曰:“六尺红绫,是吾结果。”忽牙牌又至,云:“郡马(馬)有母在,可勿死,请自便。”梓曰:“王以梓为贪生畏死者也?”郡主曰:“不然。吾死忠死孝,则可以死。郡马(馬)徒为一妇人死,是死为无名也。且王即无后命,吾亦不必令郡马(馬)死。郡马(馬)有母,逆贼破城,祸必及母。奉母而逃,使吾罂【甇】罂【甇】老姑8不丧(喪)于【於】逆贼(賊)之手,吾心安矣。虽(雖)然吾为(爲)王氏妇(婦),恨不得姑一见(見),宫(宮)中所蓄悉以奉姑甘旨9。因取金珠纳(納)锦(錦)袄(襖)中,与(與)梓贴(貼)身服之曰:“聊表寸心耳。”言未讫(訖),牙牌又至,云:“城破在此须(須)叟矣,郡马(馬)速出府!”梓握郡主手,痛哭不忍舍,郡主忽厉(厲)声(聲)挥(揮)手曰:“缘(緣)分未尽(盡),愿(願)结(結)来生,何用作楚囚对(對)泣为(爲)?!速出府!”鸣(鳴)呼!世世愿(願)为(爲)夫妇(婦)来结,何凭(憑)生生不入帝王?当(當)身有此王孙(孫)徙倚于【於】银(銀)屏,泪斑湘竹10逐客趑【趦】趄11于【於】王槛。火赤池鱼(魚)!回(囘)首再三,愁思千万(萬)。影渐(漸)消于【於】青锁(鎖)12;肠(腸)已断(斷)于【於】黄门(門)13。簇拥而来,前日何其荣也;跟跄(蹌)14而去,今朝乃尔(爾)索然。则见(見)郡城之民扶老携(攜)幼,相与(與)奔保安门(門)15而去。惶急归(歸)至家,亦扶母出保安门(門)。有表兄吕子召者,居嘉鱼(魚)县(縣)之莲(蓮)花洞16,往相依焉。征途梗塞,烽火连(連)绵(綿),王府之音耗隔绝(絕)数(數)月矣。

1【戕(qiāng)】杀害、伤害。

2【肆】放纵、不加拘束。

3【欃(chán)枪】比喻叛乱、动乱。

4【蜂虿(chài)】指蜂和虿,二者皆为有毒刺的螫(shì)虫。

5【恣】听凭、任凭。

6【绸缪】缠绵。

7【达旦】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天明。

8【姑】古代妇女对丈夫母亲的称呼。

9【甘旨】对双亲的供养。

10【泪斑湘竹】化用“湘妃竹”的典故,相传尧帝有二女,长女娥皇,次女女英,皆嫁与舜帝。舜帝崩,二妃啼哭不止,甚于血泪,洒竹于舜帝墓旁,斑斑点点,是为湘妃竹。后悲伤过剧,二妃薨。因舜帝墓在湘江畔,因此也称舜帝为湘君,娥皇、女英为湘夫人(《博物志》《列女传》)。

11【趑(zī)趄(jū)】想前进又不敢前进。

12【青锁】即青琐,豪华富丽的房屋建筑。也作青璅。

13【黄门】黄色的宫门。

14【跟跄(qiàng)】走路歪歪斜斜,走不稳的样子。

15【保安门】武昌府城九门之一,位于今武昌区保安街附近。

16【嘉鱼县之莲花洞】位于武昌府嘉鱼县,今咸宁市嘉鱼县莲花洞村。



既闻(聞)总(總)兵1左良玉2、总(總)督3卢(盧)象升(昇)4领(領)官兵逐贼(賊)而去,武昌收复(復)。官出安民榜,居民稍稍归(歸),梓亦奉5母返。满(滿)目荆榛,弥(彌)望6瓦砾(礫)。红(紅)楼(樓)翠阁(閣),今朝鬼哭之乡(鄉);败(敗)壁颓(頽)垣,昔日伶7歌之地。尚【尙】喜故庐(廬)无(無)恙,可以栖(棲)迟(遲)8。时(時)急欲探王府情形,而夕阳(陽)西下,遂坐以待旦。次早白母而行,未及数(數)十武9,忽见(見)一人蓬首垢面,趋(趨)而前曰:“楚王府郡马(馬)耶?”梓讶(訝)曰:“汝何人?”其人曰:“毓凤(鳳)宫(宮)门(門)监(監)毛文华(華)也。”梓亟问(問)曰:“尔(爾)固无(無)恙耶?王与(與)妃何如?郡主又何如耶?”文华(華)曰:“待奴从(從)容陈(陳)之。城破之日,王坐殿上促世子自尽(盡)、促郡主自尽(盡)。临(臨)哭10讫(訖),复(復)促妃及诸(諸)嫔(嬪)自尽(盡)。临(臨)哭讫(訖),乃纵(縱)宫(宮)侍出走,入宫(宮)仰药(藥)而薨11。掌宫(宮)监(監)敛(斂)柩停宫(宮)。已而献(獻)贼(賊)入城,居王府,出宫(宮)中诸(諸)柩,骨升(昇)12城外。据(據)仓(倉)廒13,搜府库(庫),掳(擄)掠宫(宮)人擒拷内(內)监(監),躯(軀)14民男妇(婦)15投之江,独(獨)毓凤(鳳)宫保全尔(爾)。”梓亟问(問):“毓凤(鳳)宫(宮)何以保全?”“郡主死难(難)之后(後)内(內)监(監)宫(宮)人尽(盡)逃,所不去者,独(獨)奴与(與)周祥及孙(孫)乳母、余宫(宮)人耳。贼(賊)至,撞破宫(宮)门(門),一贼(賊)争【爭】先入,忽仆地大呼腹痛,七窍(竅)流血而死。又三贼(賊)随(隨)之,亦呼腹痛,不死急趋(趨)出,如丧(喪)魂魄。群(羣)贼(賊)蜂拥(擁)而来,惊(驚)见(見)者即掷(擲)火炬欲焚宫(宮)。忽黑风(風)怒号(號),自宫(宮)内(內)出,飞(飛)沙眯(瞇)目,黑雾(霧)漫空,吹火炬而反烧(燒)之,群(羣)贼(賊)面皆焦,须【鬚「䰅」】16眉欲秃,乃奔出。嗣17来者俱为(爲)风(風)阻,不得入,群(羣)立宫(宮)门(門),睁【睜】目而言曰:‘得毋冷宫(宮)耶?’虚久无(無)人,魑魅18是宅,遂白大将(將)军(軍),下令焚毁(燬)。

1【总兵】武官名,明朝初期无品级,非定职,若有战事派遣武官担任总兵,佩印出征,还朝时交还印章(即交还总兵称号)。明朝中后期逐渐成为定职,一直派遣武官担任,总人数大约二十多人,为明朝高级官员,大致相当于今军区司令员。也作总兵官。

2【左良玉】(?-1645),字昆山,山东布政司东昌府临清州(今山东临清)人,崇祯初年征战辽东,后入关镇压民变。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病死。

3【总督】武官名,初无定职,遇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后期成为定职,为防止总兵拥兵自重而设,节制总兵,品级比总兵大。

4【卢象升】(1600 -1639),字建斗,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进士。前镇压民变,后抗清扶明,官升至兵部尚书。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公元1639年1月)被清军包围于巨鹿贾庄(今河北巨鹿县),力竭战死。

5【奉】侍候。

6【弥望】一望无际。

7【伶】古代表演歌舞、戏剧的人。女~。

8【栖迟】游息。

9【武】半步,泛指脚步。

10【临哭】应为哭临。哭临,国丧时,众人举哀同哭。

11【薨(hōng)】古代对诸侯、王公皇族死亡的称呼。

12【昇】上升。指人骨累成山。

13【仓廒(áo)】储藏粮食的仓库。

14【軀】逼使、迫使。

15【男妇】男人和女人。

16【䰅(xū)】鬚的异体字。鬚是须的异体字。

17【嗣】接着、随后。

18【魑(chī)魅(mèi)】传说山林中害人的鬼怪。为山林异气所生,人面兽身,四足,好魅惑人。



集薪纵(縱)火,火将(將)发(發),宫(宮)内(內)黑风(風)又起,纵(縱)火不燃,贼(賊)散硫黄(黃)、焰硝1以引之,忽雷雨大作,硝黄皆湿(濕)。献(獻)贼(賊)闻(聞)之,亲(親)来相视(視),忽若有所见(見)者,俯首鞠躬,连(連)称(稱)不敢而退。因下令封锁(鎖)宫门(門),插两(兩)红(紅)旗于(於)门(門)首,示曰:‘擅入者死’,毓凤(鳳)宫是以保全。”问(問)安2所得饮(飲)食,曰:“宫中有井可汲,有果品可食,又先余(餘)有糯米五包、绿(綠)豆三戽hù、香晚米3十石。别有茶盐(鹽)油酱(醬)柴煤之属(屬),以此不饥(飢)。献(獻)忠之踞王宫也,日闻(聞)捶楚声(聲)、哭泣声(聲)、呐(吶)喊声(聲),凡三阅(閱)4月乃去。新官既到,省xǐng王妃诸(諸)柩,亚如礼(禮)安葬,独(獨)郡主灵(靈)柩在毓凤(鳳)宫,奴婢奉遗(遺)命候郡马(馬)来也。”乃同抵镇(鎭)楚门(門),门(門)加封锁(鎖),派军(軍)士把守。王室如焚,徒见(見)三荒之径(徑)5;侯门(門)似海,曾无(無)五尺之童6。凭(憑)吊(弔)故宫,可怜(憐)焦土。转(轉)入毓凤(鳳)宫,光景尚存。然而高明之家鬼瞰(矙)kàn其室,遥【搖】而望之漆灯(燈)7荧(熒)然。丹旐8飘(飄)然者,是我郡主之柩也。鸣(鳴)呼!鸳(鴛)幄长(長)谢(謝),可怜(憐)挥(揮)手之悲;凤(鳳)阁(閣)重登,尚【尙】忆(憶)回【囘】头(頭)之哭。悔心前日,不能负(負)季芊而逃;腼(靦)面9今朝,空自觅(覔)天台而至也。痛哉!柩旁衣架有丧(喪)服一袭(襲)、素履一双(雙),老宫人曰:“为(爲)郡马(馬)成服10之用也。郡主临(臨)难(難)时(時),涕泣嘱(囑)奴‘棺盖勿掩,当(當)俟郡马(馬)见(見)之;葬(塟)期勿定,当(當)俟郡马(馬)择(擇)之。’奴谨(謹)遵遗(遺)命以至于(於)今日,郡马(馬)幸启(啓)棺亲(親)视(視)之。”乃卸盖(蓋)启(啓)衾,掖郡主而视(視)之,宛如亲(親)睡,抚(撫)若寒冰。唇点(點)朱樱(櫻),恨少莺(鶯)声(聲)之一转(轉);足蹬翠舄(舃)11,不为(爲)莲(蓮)步之半移。

1【焰硝】即硝石,易燃,可做火种。

2【安】怎么。

3【晚米】霜降后成熟的米。

4【阅】经历。

5【三荒之径】化用“三径”的典故,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子之下开辟了三条小路,只与求仲、羊仲来往(《三辅决录•逃名》)。后三径成为隐士住处的代称,也指院子里的小路。

6【五尺之童】尚未成年的儿童。语出自《孟子•滕文公子》“虽使~~~~适市,莫之或欺”。

7【漆灯】墓中所点的灯,以漆为燃料。

8【丹旐(zhào)】丧家(有丧事的人家)用来题死者名衔(姓名与官衔)的铭旌。旐,引魂幡。铭旌,丧礼中停在灵柩前的长幡(也作明旌、旌铭)。

9【腼面】厚着脸皮。腼,害羞、不自然。

10【成服】死者入殓后,亲属按照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上不同的丧服。

11【舄(xì)】鞋。



两(兩)颊(頰)微赪(赬),双(雙)眸尽(盡)掩。呜(嗚)呼痛哉!梓念郡主恨不见(見)吾母,母亦尝(嘗)念郡主而不获(獲)及见(見),盖(蓋)乘此时(時)请(請)母临(臨)一视(視)。乃令周祥迎母,须(須)叟至宫,母抚(撫)棺,自手及足,抚(撫)而哭之。问(問)死几(幾)何时(時)?老宫人曰:“殉难(難)于(於)四月二十一日,距今八月初四日,盖(蓋)百有三日矣。”问(問)何以颜(顏)色如新生,老宫人曰:“死时(時)服云(雲)母粉半升,曰:‘服此,留容以待郡马(馬)’。”抑郡主忠节(節)所感,有神明拥(擁)护(護)之耶?梓尽(盡)哭为(爲)之盖棺。母又问(問)架上何服?曰:“郡马(馬)丧(喪)服也。”问(問)吾有服乎,曰:“勒一帛足矣。”母泣曰:“姑妇(婦)不相见(見),命也。礼(禮)为(爲)冢妇(婦)1有服,况又为(爲)国(國)殉难(難)乎!当(當)为(爲)余制(製)衰服。”予遵命制(製)之。以俟成服,于【於】是老宫人授梓以郡主遗(遺)书(書)一封,梓启(啓)读(讀)之,曰:

“楚府殉难(難)郡主朱凤(鳳)德遗(遺)书(書)于(於)郡马(馬)两(兩)峰(峯)王郎:

德生长(長)深闺(閨),一十六岁(歲)遵奉皇帝令旨、父皇令旨于(於)四月十一日妙选(選)才郎为(爲)郡马(馬),自期百年偕老、白首同归(歸),此亦恒(恆)情非妄念也。讵(詎)料2变(變)生不测(測),祸(禍)起凶顽(頑)3;贼(賊)势(勢)猖狂,城垣摧折!王府满(滿)门(門)殉难(難),民间(間)尽(盡)室逃生。何辜今之人不为(爲)昊天所吊(弔),德以天潢滴派4义(義)难(難)苟存,遂慷慨自裁。雉经(經)5毕(畢)命,命也,如此夫复(復)何言自恨!身为(爲)弱女,不能效娘子军(軍)戎衣临(臨)阵(陣),迅扫(掃)贼(賊)氛,坐令6外绝(絕)声(聲)援,内失防守,情伤(傷)系(繫)颈(頸),势(勢)迫投缳(繯)7,此匹妇(婦)之小节(節),何足齿(齒)数(數)哉!

1【冢妇】嫡长子正妻。普通百姓家庭一子即为长子,若父娶妻唯一,亦为嫡子。

2【讵(jù)料】岂料。

3【凶顽】凶恶愚顽。此处指凶恶愚顽的人。

4【天潢(huáng)滴派】据考应为天潢嫡派,意为正统的皇族。

5【稚经】自缢。

6【坐令】犹言致使、空使。

7【投缳】自缢。



所可幸者,死于(於)王府乾净1土,一身洁(潔)白,不失为(爲)皇室臣,可以对(對)我列祖也;不失为(爲)王国(國)女,可以对(對)我先王也;不失为(爲)王氏妇(婦),可以对(對)我翁姑2也;不失为(爲)良人妻,可以对(對)我郡马(馬)也。死无(無)所恨,含笑九泉矣。独(獨)念身为(爲)王氏妇(婦),当(當)共郡马(馬)侍养(養)孀姑,今未奉姑一日之甘旨,侍姑一日之寢(寢)门(門)3,仓(倉)卒而死,遗(遺)恨何极(極)!又身属(屬)郡马(馬),棺非他人所得盖(蓋),柩非他人所可葬也。命宫人内监(監)、合城文武官员(員)不得干预(預),俟郡马(馬)亲(親)来。已命宫人为(爲)郡马(馬)制(製)丧(喪)服,遵《会(會)典》4宜服衰麻。因德未服姑三年之丧(喪),郡马(馬)服宜从轻(輕),素衣冠履而已。又念郡马(馬)为(爲)王父母子婿【壻】,缌(緦)麻三月5,礼(禮)也,亦命制(製)之。郡马(馬)毋以钟(鍾)情之厚未肯降服从(從)杀(殺)6情不可终(終)义(義)有所止。成服之后(後)卜日即葬,当(當)厝7郡马(馬)先人莹(瑩)8侧(側),虚左待郡马(馬)百年后(後)同穴,前立碣石,题(題)曰:‘大明殉难(難)节(節)义(義)郡主朱氏凤(鳳)德之墓’,则(則)瞑目泉壤矣。宫内所有亲(親)手封识(識),郡马(馬)可取之。镂(鏤)金龙(龍)凤(鳳)大箱十口,内贮(貯)衣服;大柜(櫃)二口,内贮(貯)锦(錦)缎(緞);大桶二口,内贮(貯)金银(銀)珠玉。各有细(細)册数(數)目可以查验(驗),运(運)归(歸)榻帐(帳)微物,系(係)郡马(馬)之所由成礼(禮)者亦宜取回(囘),或如见(見)故人也。其他不适(適)于(於)用者置之。有宫人二,其一孙(孫)宫人含翠,是吾乳母亦保母9也。无(無)所依归(歸),可携归(歸),善视(視)10之,亦他日北门(門)锁(鎖)钥(鑰)臣。其一余宫人月英,自儿(兒)时(時)随(隨)侍,与(與)德同年生而少余三月。德性醇谨(謹)且晓(曉)大义(義),欲从(從)予死,予不之许(許),留为(爲)郡马(馬)继(繼)室,上足以奉嫜姑11、祀蘋藻12,次足以谋(謀)嗣续(續)、承禋祀13,次足以主中馈(饋)14、理家政。

1【乾净】干净。“乾”字只在乾坤、大哉乾元、乾清宫、《易经》等涉及到五行八卦时使用,读作“qián”,其余简化为“干”字,读作“gān”。值得指出的是,古代没有“干”字是“乾”字简体的这种说法(新中国汉字简化运动),因此简化文言文时切记不可把“乾”写成“干”,如《宋史•汪立信传》“今江南无一寸乾净地,某去寻一片赵家地上死,第要死得分明尔”。

2【翁姑】公公和婆婆。此处专指婆婆。姑,婆婆。

3【寝门】内室的门。

4【会典】即《大明会典》。《大明会典》是明代为规范当时典章制度,以行政法规为主编纂的法典,简称《明会典》。由大学士徐溥、刘健等人主持编纂,始纂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三月,共180卷。后经正德时参校后刊行,嘉靖时经两次增补,万历时又加修订,终撰成重修本228卷。《大明会典》一书主要根据明代官修《诸司执掌》《皇明祖训》《大明集礼》《孝慈录》《大明律》等书和百司之籍册编成,为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

5【缌麻三月】穿戴由缌麻制成的丧服三个月。语出自《仪礼•丧服》“~~,~~者”。

6【降服从杀】即降杀,递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明史•安惠王楹传》:“亲王、郡王礼乐宜有降杀。”

7【厝(cuò)】安置。

8【莹】据考应为“茔”,坟墓。

9【保母】保姆。

10【视】照顾、照看。

11【嫜(zhāng)姑】婆婆。

12【蘋(píng)藻】即苹藻。古人常作祭祀之用,也代指祭祀。也作草藻。

13【禋(yīn)祀】古代的一种祭天仪式,先燔柴生烟,再加牺牲或玉帛于柴上焚烧。

14【主中馈】古代妇女职司家中饮食、烹饪等事称为主中馈。职司,执掌。



纵(縱)1郡马(馬)念予不忍为(爲)此,然出自德之真(眞)心,见(見)月英如见(見)德也,愿(願)郡马(馬)勉从(從)之。宫内监(監)侍皆逃,独(獨)两(兩)侍在,其一为(爲)周祥,其一为(爲)毛文华(華),察其可用者用之,如不可用任其去留。德以四月二十一日巳时(時)2殉难(難)毓凤(鳳)宫,知郡马(馬)必来,但盖棺营(營)葬(塟)之后(後)当(當)节(節)哀加餐,须(須)念孀母在堂,毋以一妇(婦)人故而遗(遺)母忧(憂)也。

———凤(鳳)德绝(絕)命笔(筆)。”

呜呼!谢(謝)君父于(於)生前,惟有洁(潔)身以报(報);念夫姑于(於)没mò后(後),不辞(辭)尽(盡)室以归(歸)。梓非铁(鐵)石,心肠(腸)寸断(斷)矣!遂择(擇)十二日扜3葬,用告于(於)执(執)政者。前期众(衆)官员(員)皆至,相礼(禮)者十六人,祭品咸周,乐(樂)人俱备(備)。乃以绣(繡)金白绫(綾)大书(書)“神主”。于(於)八月初六日行成服礼(禮),梓不忍杀(殺)服4,更制(製)衰麻服之外,加缌(緦)麻为(爲)王妃服也。梓守灵(靈)柩于(於)帏(幃)幔之内,二宫监(監)从(從)。母卧(臥)郡主内寝(寢),二宫人从(從)。其日巡抚(撫)差中军(軍)官5来请(請)行祭奠礼(禮),遣江夏令筑(築)坛(壇)于(於)宫中。初七日巡抚(撫)以下官毕(畢)至,北面叩首。讫(訖),乃祭日月星辰坛(壇),祭风(風)云(雲)雷雨坛(壇),祭自古忠节(節)坛(壇),皆以郡主配享。乃祭无(無)祀神鬼坛(壇)乃正祀郡主行臣礼(禮)哭临(臨)。初八日巡抚(撫)特祭。初九日藩臬6各道7特祭。初十日文武官员(員)公祭。十二日辰刻8,发(發)引各官护(護)送至王氏祖茔(塋)秀峰(峯)山下,立石墓前。呜(嗚)呼!三岛(島)9神仙,魂归(歸)阆(閬)苑10;五更11风(風)雨,斜照玉钩(鈎)。伤(傷)弄玉之吹箫(蕭),遗(遺)音萧(蕭)史;恨乐(樂)昌之破镜(鏡),半照徐言12。一代红(紅)颜(顏),千秋黄土矣!

1【纵】即使。

2【巳时】此处指上午九点整。

3【扜(yū)】指挥。

4【杀服】降低丧服的等级。杀,消减、降低。

5【中军官】明朝总督、巡抚的侍从武官。

6【藩臬(niè)】即藩司(承宣布政使司)和臬司(提刑按察使司)。明清时期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合称。值得指出的是,臬司也借指按察使,指按察使时也作臬台。藩司也可指布政使。

7【道】明代布政司之下行政区的统称1,这样的统称既包括某一道的统称:如湖广布政司下辖武昌、湖北、湖南、荆南四道,此处的“道”指的是分巡道,分巡道官员由提刑按察使司副使或佥事兼任,主要职责是督理所辖府、州、县的诉讼、刑法事宜;这样的统称还包括所有道的统称:如分巡道、分守道、督粮道、提学道、水利道等。也代指地方官署2、地方官员的职称3,如上文“湖广提学道”的“道”即指地方官员的职称。值得注意的是,明代的道不再设类似于知府、知州、知县这些行政区总长,某一类道专司某一职责。文中的“道”指义项一中的所有道。

8【辰刻】此处指上午七点整。

9【三岛】传说海上有三座仙山,为蓬莱、瀛洲、方丈。

10【阆(làng)苑】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诗文中常用来指宫苑。

11【五更】古人将夜晚分为五更(晚上七点至次日凌晨五点),每更一个时辰。

12【恨乐(lè)昌之破镜,半照徐言】化用“乐昌破镜”的典故,南朝陈太子门客徐德言娶陈后主之妹乐昌公主为妻,在隋朝灭陈之时,徐德言摔破一面镜子,夫妻二人各一半,约定日后正月十五日于集市售卖破镜,并凭此相见。后来二人果真凭此相见,白头偕老(《本事诗•情感》)。比喻夫妻分离。也作乐昌分镜。



灵(靈)返故宫,例由地方官经(經)理1,梓谓(謂)老宫人曰:“王府坵墟,谁(誰)其祀诸(諸)2?乃使周祥、毛文华(華)迎郡主之灵(靈)于(於)家供养(養)焉。”老宫人以小金匣相授,封号(號)宛然郡主亲(親)笔(筆)。开(開)视(視)有钥(鑰)十四根,各系(繫)小牌分“万(萬)古 纲(綱)常 维(維)宇 宙 一 生 节(節)烈 懔(懍)星 辰 ”十四字。梓取“常”字牌开(開)之,内系(係)郡马(馬)袍服。及尽(盡)3发(發)4各箱,珠玉金宝(寶)者二、冠饰(飾)者三、蟒绣(繡)者四、舄袜(襪)者二,其二柜(櫃)则(則)绫(綾)缎(緞),二桶则(則)金银(銀)也。封锁(鎖)毕(畢),即日招夫运(運)归(歸)。毛文华(華)及两(兩)宫人愿(願)从(從),周祥愿(願)祝发(髪)5,赠(贈)银(銀)二百遣去。次日启(啓)柜(櫃)取白绫(綾)作神主帐(帳)幔,得画(畫)二轴(軸),则(則)郡主遗(遺)像也。大轴(軸)为(爲)立像,情形逼真(眞);小轴(軸)为(爲)坐像,坐梓于(於)左,旁侍含翠、月英二人。有此遗(遺)像,郡主不杇6矣。问(問)之,盖(蓋)别梓之先一日命宫人谢(謝)一兰(蘭)所写(寫)7也。呜(嗚)呼!七七8何逢莫踏阳(陽)春之舞;真真(眞)9难(難)叫不归(歸)夜月之魂。杜兰(蘭)香之飙(颷)轮(輪),福欤(歟)?祸欤(歟)?10李夫人之穗(繐)帐(帳),是耶?非耶?11因思市井嚣(囂)尘(塵)不足以辱遗(遺)像,出郡主所蓄买(買)洪山12之侧(側)卓刀泉13联(聯)锦村水竹坳(㘬)诸处为田八百亩(畝)14,更其地曰“驻(駐)凤(鳳)村”,建大厦(廈)焉。悬(懸)立像于(於)内轩(軒)15,酌山中清泉以供之取,似其芳洁(潔)也。悬(懸)坐像于(於)寝(寢)内,夜分挑灯(燈)侧(側)坐,若相向笑语(語)焉。嘻!非考仲子之宫16,实(實)筑(築)王姬之馆(館)17。浆(漿)拟(擬)承夫帝女,星应(應)降自天孙(孫)18。魂兮归(歸)来,慰予寝(寢)寐。后(後)期jī年服阕(闋)19,有议(議)婚【昏】者,辄(輒)婉言谢(謝)之。人问(問)其故,梓曰:“哀郡主之义(義)也。”

1【经理】经营治理。

2【诸】兼词,用于句末,“之乎”的合音。

3【及尽】及表示程度,相当于极。极尽,全部、都。

4【发(fā)】打开。

5【祝发】出家。

6【杇(wū)】涂饰,粉刷。

7【写】画。

8【七七】指唐代道士殷天祥,又名道荃,常自称七七。曾于九月令鹤林寺杜鹃花开,有验(《太平广记•神仙五十二》)。有作《阳春曲》:愁见唱阳春,令人离肠结。郎去未归家,柳自飘香雪。

9【真真】唐进士赵颜得画一幅,图一妇人名为真真,容貌甚美。赵颜呼其名百日,日夜不止,真真从画出,与颜婚,生一子。后颜于友人口得知真真为妖,得其神剑一柄,归家。真真望而泣曰:“妾乃南岳地仙,无何为人画,君又呼妾名,不忍夺君愿,遂岀。君今疑,妾自不可留。”遂携子入画。观之,画添一孩子(《闻奇录•旧小说•乙集•画工》)。后化为成语“画里真真”,意为不切实际的空想,或根本实现不了的幻想。

10【杜兰香之飙轮,福欤?祸欤?】杜兰香,仙女名。有渔父者,于湘江洞庭投纶自给,一旦,于洞庭之岸闻儿啼哭声,四顾无人,唯三岁女子在于岸侧,渔父怜而举之还家,养育十余岁,天姿奇伟,灵颜姝莹,迨天人也。忽有青童灵人自空玄而下,来集其家,携女而去,临升天,谓其父曰:“我仙女杜兰香也,有过谪于人间,玄期有限,今将去矣。”于是凌空而去(《墉城集仙录•卷五》)。“飙轮”、“福欤?祸欤?”出自魏晋诗人诗作《杜兰香作诗》:阿母处灵岳,时游云霄际。众女侍羽仪,不出墉宫外。飙轮送我来,岂复耻尘秽。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

11【李夫人之繐帐,是耶?非耶?】李夫人,汉武帝宠妃,妙丽善舞,年少早卒。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汉书•外戚传》)。繐帐,泛指布帛制成的帷幕。

12【洪山】位于今湖北武汉武昌区洪山公园内。

14【卓刀泉】位于今湖北武汉洪山区卓刀泉寺内。

15【轩】房屋。

16【考仲子之宫】在仲子庙中祭奠仲子。语出自《春秋•隐公五年》“九月,~~~~~”。仲子,即仲由(公元前542 -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济宁泗水县)人,“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17【筑王姬之馆】(在城外)给王姬修筑行馆。语出自《春秋•庄公元年》“秋,~~~~~于外”。王姬,周朝天子的女儿。据考证为周桓王之女。

18【天孙】织女星的别称。

19【服阕(què)】守丧期满除服。阕,终了。



母闻(聞)而詈1曰:“如无(無)后(後)何?”梓对(對)曰:“遘2此大凶,生也幸耳。设(設)不幸而王令之不愿(願)梓有母而免之也,则(則)已死;设(設)不幸而保安门(門)之既破也,则(則)已死。国(國)破城亡之际(際),存此一线(線)余(餘)生以侍甘旨,是梓之得为(爲)母后(後)也。梓而无(無)后(後)则(則)既甘之矣。”母曰:“愚哉!尔(爾)后(後)王氏也,非后(後)吾也!汝娶而有子,亦后(後)王氏也,不仅(僅)后(後)汝也。重郡主之义(義)而馁(餒)王氏之鬼,可乎?!况郡主之言月英性淑嘉,欲汝取为(爲)继(繼)室,是娶而不失为(爲)郡主之情也。而吾又甚欲媳月英以娱(娛)我暮年,岂(豈)不一举(舉)而两(兩)得乎?!”梓曰:“惟母命。”遂以五月初八日成礼(禮)。越夕,梓谓(謂)英曰:“卿之容貌固香国(國)佳人也,得卿为(爲)妻何所不足?愿(願)念郡主恩谊(誼),每一思及中心3抽割,不忍复(復)寻(尋)床(牀)第之欢(歡),卿其谅(諒)之乎?”英泣而言曰:“妾自十二龄(齡)充入宫禁,幸以与(與)郡主同庚,故即蒙殊恩,依依数(數)载(載)。郡主为(爲)国(國)而死,妾不忍独(獨)生,然郡主嘱(囑)妾为(爲)君妇(婦),必得妾一言以为(爲)信,然后(後)即死。妾故偷(偸)生至今,得待巾栉(櫛)4,亦前言是践(踐)耳,忍图(圖)衾枕之欢(歡)乎?!”梓曰:“是则(則),然矣。抑卿与(與)郡主分犹(猶)有间(間),请(請)以侧(側)室自处(處)而虚正室之名,可乎?”英曰:“君即不言,妾故当(當)请(請)之,曷hé敢当(當)夕?!”梓曰:“夫妇(婦)之欢(歡),娱(娛)人生极(極)乐(樂)之境也。予非草木,讵(詎)能无情?愿(願)念郡主之义(義)、王妃之恩苟免国(國)难(難),未报(報)涓埃,终(終)身鳏旷5(曠),所甘心焉?乃迫于(於)母命无(無)解于(於)嗣续(續)为(爲)重之言,愿(願)与(與)卿约(約)请(請)订(訂)一载(載)之期,天若祚6予当(當)令有后(後)于(於)王氏,一载(載)之后(後)未免有负(負)卿少艾7也。”

1【詈(lì)】责骂。

2【遘】遇见、遭遇。

3【中心】心中,内心。

4【巾栉(zhì)】毛巾和和梳子。泛指盥洗用具。

5【鳏(guān)旷】鳏男和旷女。泛指没有配偶的人。鳏男,无妻的成年男子。旷女,无夫的成年女子。

6【祚(zuò)】赐福。

7【少艾】年轻貌美。



英曰:“妾久欲脱离(離)欲(慾)海,奉姑百岁(歲)后(後)即祝发(髪)空门(門)1耳。君若见(見)怜(憐),当(當)成妾此志。”梓曰:“儒者门(門)第不得使妻子为(爲)尼,当(當)为(爲)卿置净(淨)室数(數)间(間),供主遗(遺)像,卿侍奉香火,作女道士装(裝)可也。”甫两月,月英有娠shēn,即与(與)梓异(異)寝(寢)。于明年五月初六日生子,乳名继(繼)主,尊郡主为(爲)嫡,告于(於)遗(遺)像。是年大清御世海宇,肃(肅)清张(張)李,诸(諸)贼(賊)相继(繼)授首2。越二年3丁亥春,母没既葬,月英易道装(裝),飘(飄)飘(飄)欲仙以4。是年冬十二月望日5,忽忽若有所见(見)端坐几上曰:“吾将(將)报(報)命于(於)郡主矣。”瞑目而逝,逾(踰)月扞葬郡主墓旁。继(繼)主渐(漸)长(長),使就传(傳)命名念慈,字望楚,示不忘楚府与(與)主及英也。月英既没,家事尽(盡)委之孙(孫)保母。检(檢)郡主遗(遺)书(書)裱成卷轴(軸),朝夕把玩,以当(當)拱珍6。念慈年十六入邑庠7,能读(讀)父书(書)8,不失为(爲)儒家子。今梓年七十有三矣,因娱(娛)情山水,谢(謝)绝(絕)尘(塵)缘(緣),一日昼(晝)寝(寢)间(間)梦(夢)郡主偕月英而至,顾(顧)梓微笑,问(問)之不答。意者梓殆不久于(於)人世耶?恐郡主事湮没而不传(傳),慨然自以为(爲)传(傳),以示后(後)人。嗟乎!此一梦(夢)境也!投试(試)文场(場),竟中乘龙(龍)之选(選),梦(夢)之因也;晋(晉)谒(謁)王府,欣牵(牽)毓凤(鳳)之丝(絲),梦(夢)之始也。六日合欢(歡),梦(夢)中乐(樂)境也;三日惊(驚)惶,梦(夢)中变(變)境也。一旦生离(離),终(終)身死别,则(則)梦(夢)已觉(覺)矣。遗(遺)棺乍启(啓),再抚(撫)玉肌,是为(爲)寻(尋)梦(夢);继(繼)室新婚,重熏香被,是为(爲)续(續)梦(夢)。迨至月英奄,忽衾枕孤栖(棲)大觉(覺),已来垂四十余(餘)载(載)。

1【空门】佛教的别称。

2【授首】投降或被杀。

3【越二年】第二年。也作越明年。

4【以】助词,表肯定。

5【望日】阴历每月十五日。

6【拱珍】需要两手捧着的珍贵之物。源于明•王世贞《题<宋仲珩方希直书>》:“百六十年间,学士大夫宝之若拱璧。”后化为“珍若拱璧”,意为极其珍贵之物,如同稀世珍玉。

7【邑庠(xiáng)】明清时期对县学的称呼。庠,古代的学校。

8【父书】父亲的言论、道理。



百年流水尽(盡),万(萬)事落花空,玉人何处(處)也,天上会(會)相逢。

因题之曰“一梦(夢)缘(緣)”

跋1

吾邑王两(兩)峰(峯)先生以督学(學)袁公介绍(紹)尚2楚王郡主,成婚不及十日,城陷于(於)贼(賊),郡主殉难(難)。红(紅)尘(塵)一梦(夢)何其促欤(歟)?因有一梦(夢)缘(緣)之作。予幼时(時)闻(聞)前清主事周贞(貞)亮先生谓(謂)是3篇卓然可传(傳),成年后(後)遍(徧)求之不得,前月偶于(於)坊间(間)得之,珍若拱璧焉。两(兩)峰(峯)先生青年才子也,郡主朱凤(鳳)德绝(絕)代佳人也。天成佳偶会(會)于(於)王宫,奇遇也。六日合欢(歡)三日惊(驚)惶,鸾(鸞)凤(鳳)分飞(飛)幽明4异(異)路,奇恨也。才子佳人同一薄命,千古惜之。况两(兩)峰(峯)先生身处(處)其境而富有才华(華)者乎!一梦(夢)缘(緣)之作殆情文之相生者必谓(謂)其可传(傳),似誉(譽)之过(過)也。然郡主死君父之难(難),节(節)也;以郡马(馬)有母在令以身免,义(義)也;停棺宫中待郡马(馬)亲(親)视(視)归(歸)葬,礼(禮)也。两(兩)峰(峯)先生不以郡主感情同死于难(難),留其身以养(養)母,孝也;遵郡主遗(遺)嘱(囑)以月英为(爲)侧(側)室,嫡位仍虚,两月有娠即不作鸯(鴦)鸳(鴛)之梦(夢),情之中又有义(義)焉,文也;而进(進)于(於)道不得作小说(説),观(觀)也。然则(則)周先生谓(謂)其可传(傳),又岂(豈)过(過)誉(譽)乎?!夫悲欢(歡)离(離)合,人事之常,事过(過)而情不留,固为(爲)薄情。然或沉迷欲(慾)海,情留而性不能闲(閑),又非情之正者,若两(兩)峰(峯)先生之为(爲)夫为(爲)子,郡主朱凤(鳳)德之为(爲)女为(爲)妇(婦),各得其正,殆所谓(謂)仁之至、义之尽(盡)者欤(歟)?予为(爲)乡(鄉)后(後)学(學)得此遗(遺)篇,深恐潜(潛)德幽光,自我而湮也。爰5付铅(鉛)印以广(廣)流传(傳),非敢附骥(驥)尾以6求名,亦可传(傳)者传(傳)之而已。

1【跋(bá)】文章后面的短文,用来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成书等情况。

2【尚】仰攀婚姻。

3【是】关系词,表肯定判断。

4【幽明】指生与死,阴间与阳间。

5【爰】于是。

6【骥尾】比喻追随先辈、名人之后。

一梦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