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视热点 | “互联网+电影”环境下电影产业的变革及发展策略:制片、宣发、放映和

2023-11-21 16:28 作者:研必果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互联网+电影”并不是电影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与应用,而是要通过发挥互联网在产业资源配置中的集成作用,实现产业要素的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商业模式上的重构,从而推动我国电影产业升级发展,创造出新的电影生态。在“互联网+电影”环境下,电影产业在电影制片、电影宣发、电影放映和衍生环节等都发生了变革。

一、电影制片变革

1.理念变革:用户思维与产品思维

①用户思维:

“用户至上,体验为王”,从传统的导演、制片人中心制走向“观众中心制”,用户不再是被动、单一的受众,其需求越来越多的反哺创作。

②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要求生产者能够精准找到用户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因此,“互联网+”时代下,一部电影想要赢得市场,不仅仅需要好的创作团队来确保电影质量,更需要一个了解观众的“产品经理”来把控电影项目运作。

2.技术变革:大数据助力精准开发

一般而言,大数据与影视开发的结合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以大数据为起点的项目开发。第二种则是以项目自身为起点。电影公司在评估决策过程中,通过对电影项目元素分解,借助互联网进行广泛的调研与测试,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各类人群对项目的反馈评价,最终确定项目的市场定位与目标观众群体。

3.内容变革:IP改编电影

在“互联网+电影”的环境下,IP改编电影逐渐成为制片业的重要方向。传统的电影制作通常基于原创的故事和剧本,而现在,许多电影制片公司开始从已有的网络文学、漫画、动画、游戏等IP资源中寻找灵感,将它们改编成电影。这种趋势使得电影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也为制片公司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4.地位变革:用户生成内容的参与

在“互联网+电影”的环境下,用户生成内容也成为电影制片的一个重要方面。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到电影的制作过程中,例如提供剧情建议、角色设定、预告片制作等。这种参与方式不仅提高了电影的互动性,也使得电影更加贴近观众的需求和喜好。

二、电影宣发变革

1.网络成为电影营销的主阵地

①网络媒体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传播形式使得营销物料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覆盖更多目标受众。②依靠大数据的支持,电影的网络营销能够更好更快地找到目标观众群体,实现精准打击。③网络传播双向互动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电影营销的单向路径,片方能够在营销过程中实时掌握市场反馈,有助于及时调整营销物料与宣发策略。④“互联网+”时代,不同媒介、不同品牌、不同产业与电影之间通过网络营销可以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1+1>2”的营销效果。

2.票务平台成长为掌握核心内容资源的头部玩家

从最初网上购票、在线选座到掌握流量、进军上游平台,票务平台已经从第三方“售票公司”发展成为垂直化的电影公司。尤其在电影宣发领域,依靠观众购票入口的优势,诸如“在线预售”“点映”“票补”等方式几乎成为电影宣发不可或缺的标准流程。

三、电影放映变革

1.网络售票改变观众购票习惯,服务费计入票房

①观众的购票方式和观影行动路线发生改变,传统影院布局和衍生品开发售卖方式不再适用。②电商服务费正式记入票房系统。

2.网络推动观影形式产生变革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于电影放映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弹幕电影和点播影院的兴起,以及互联网平台对于电影发行的支持,都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方便、自由地观看电影。

①弹幕电影:

是一种全新的观影形式,它允许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通过手机发送自己的评论和感受,这些评论和感受会实时显示在电影屏幕上。这种形式让观众能够边看电影边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②点播影院:

也是一种新型的观影形式。它允许观众通过互联网平台点播自己想要观看的电影,并在自己的设备上观看。这种形式打破了传统影院对于观影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爱的电影。 此外,互联网平台也为电影制片公司和发行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让他们可以将电影直接传递给观众。这不仅降低了电影的发行成本,也提高了电影的观看率。

3.视频网站成为重要的电影发行窗口

在“互联网+电影”的环境下,视频网站已经成为重要的电影发行窗口,它通过提供便捷的观影方式、扩大受众群体、提供多元化的电影类型和题材以及增强互动体验等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电影发行模式,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①首先,视频网站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观影方式。传统的电影放映需要观众前往电影院购票观影,而现在,观众可以通过视频网站在线观看电影,无需离开家门。这种便捷的观影方式使得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电影,也使得电影的放映周期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②其次,视频网站扩大了电影的受众群体。传统的电影发行受到地域和院线资源的限制,而现在,通过互联网的传播,电影可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视频网站可以通过在线播放、点播、下载等方式,将电影传递给全球的观众,从而扩大了电影的受众群体。 ③此外,视频网站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电影类型和题材。传统的电影发行以商业大片为主,而现在,通过视频网站,独立电影、纪录片、实验电影等多元化的电影类型和题材也可以得到展示和传播。这种多元化使得观众有更多的选择,也促进了电影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④最后,视频网站也提供了更加互动的电影观看体验。观众可以通过视频网站的评论、弹幕、点赞等功能与电影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也为电影制作者提供了反馈和改进的方向。

四、电影衍生环节变革

1.网络平台成为电影衍生产品重要销售渠道

互联网的发展为电影衍生产品销售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国内一些专业衍生产品运营商、电影出品公司及一些电影项目都有入驻京东、淘宝等综合电商的案例,借助自身品牌优势与电商平台的用户流量,系统性地开展衍生产品的直营业务。

2.“互联网+电影”新产物:网络电影

在“互联网+电影”的环境下,网络电影成为一种新的产物。网络电影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播放的电影作品,它们通常以在线流媒体的形式呈现,供观众在互联网上观看。网络电影的兴起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及观众对于多元化、个性化电影产品的需求。与传统电影相比,网络电影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①首先,网络电影具有更高的互动性。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到电影的播放过程中,例如暂停、快进、快退等操作,也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弹幕等方式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互动性可以提高观众的观影体验,也能帮助制片方更好地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反馈。 ②其次,网络电影的题材和风格更加多样化和创新。由于网络电影的制作和播放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少,制片方可以更加自由地尝试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例如科幻、奇幻、恐怖等传统电影中较少涉及的领域。这种多样化和创新的风格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电影产品。 ③最后,网络电影也为制片方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盈利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制片方可以将电影推向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同时也可以通过广告、付费观看等方式获得收益。这种市场和盈利模式可以帮助制片方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和需求,提高电影的制作水平和质量。

五、“互联网+电影”环境下电影产业创新发展策略

1.市场:基于“互联网+”优势开拓新市场

①完善我国电影产品结构缺陷,进一步助力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例如,借助网络渠道征集创意、形象调研、设计前置;打造阶梯式衍生产品体系,满足差异化产品需求;与电商、直播等互联网应用开展合作,精准推广,流量变现;结合互联网金融,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等等。通过一系列产品的创新开拓新市场,推动行业发展。 ②建立新的观影形式。“互联网+影院”的基础上,社交影厅、弹幕影厅、同步解说影厅、多剧情走向影厅、沉浸入式影厅都逐渐从理想变为现实。而电影也不再是影院唯一能够放映的视频媒介,体育赛事、演唱会等大型活动的直播也将成为常态。

2.监管:完善“互联网+形式”下的相关法律法规

①盗版现象。主管部门需要及时完善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加大执法力度,借助“互联网+”相关的技术手段来提升知识产权的保护效率和水平,从而应对新的盗版风险,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②新产品、新形式下监管领域的空白。如:网络电影、“票补”、“退票风波”等。《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为全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规范标准,但对于“互联网+电影”的种种创新,还需要有关部门与时俱进,预见和把握新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监管政策,为更多的行业创新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

3.人才:重视“互联网+”时代下多元化电影人才的培养

高校作为专业人才的供给源头,面对产业的变革,必要及时调整战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结合自身资源,打造差异化重点专业,培养差异化人才,实现电影技术、艺术、商业的协同发展。然后要调整课程内容和学科内容,重视单一学科背后的交叉设置。

4.技术:依托“互联网+”实现技术升级与创新

①依托“互联网+”弥补电影技术短板。电影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产业技术人才的共融,从而提升行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有助于补齐电影业的技术短板。 ②依托“互联网+”实现技术融合创新。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多种技术的融合发展成为可能。诸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人机互动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为未来的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创新理论视域下我国电影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研究- 吴曼芳;黄立玮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 2020 2.电影强国视阈下的中国电影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郭姝南[1];吴曼芳[1] - 艺术教育 - 2021

影视热点 | “互联网+电影”环境下电影产业的变革及发展策略:制片、宣发、放映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