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就业大周期变化,谁该绷不住

2023-06-12 17:35 作者:盐不能当饭吃  | 我要投稿


就业状况很严峻,不仅仅是青年失业率两位数以上,也不仅仅是中年危机和大厂裁员。

如今直接提萧条、通缩,是不被鼓励的,但是经济持续下行周期阶段,跟我们工作处境相关的变化会逐渐越来越深刻。找工作这事,是个微观视角的问题,每个就业者所面对的信息和环境是有限的,大多数人直观的体会到就业难的时候,已经是经济全面受到影响的时刻了。


心态固化

某市教育行业招聘教师岗位,数量1500多人,很多人第一反应这个数量真是不小,难免眼前一亮,主要是新城区的教育缺口,但这些岗位都是派遣制。入职教师与区人力资源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三年期限且到期合同终止。


很多人爱用代课老师、临时工来称呼聘用制教师,这类招聘引人关注的是为什么三年之后不续约,难道学校不是持续存在的么,以后就不需要给学生上课了吗。

增长的教师需求是上一轮适龄入学儿童的出生小高峰,但是在那之后出生率下滑导致入学儿童会逐年减少,即便单看这一个城市,存在新增进入的人口,宏观上看大多数城市仍将面临学生减少的情况。因此先扩招教师,但是不扩编制,灵活用工对应未来变化。

旱涝保收的稳定工作,看似对抗经济波动,实则不可能逆周期,经济好的时候繁荣给了足够的稳定就业,是因为经济体系可以负担这部分,而经济下行的时候,这是不可能持续的。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正是要在这个情况下给躲在稳定背后的人一点寒气和焦虑,或者说是陈述一个基本事实。


之前相当一部分人,潜移默化的就业心态,对稳定工作的认知,主要是围绕编制和福利形成的盲目,并因此产生了不少虚妄的成就感。进而将稳定,极端化的跟经济环境区隔开来——说白了就是认为无论如何,自己的处境都是稳定的,外界波动越大,自己的优势越明显。

然而最基本的逻辑,越是所谓的稳定工作,越是依赖其他行业、整体经济为基础,由其他人创造的价值来养活的。比如因为经济活动繁荣而增加的政府岗位,咱不说是服务还是监督职能了,再比如学校受益于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人口增长,婴儿潮,对子女抚养的高投入,这些从业者地位提高、收入保障,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资金、资源在提供支撑。

这些恰恰是靠其他产生效益的行业在提供,也有相当部分来自土地财政。

否则,很多年以前怎么不是这样的呢,如果提供编制可以直接创造财富,来承载这些编制岗位的养活成本,那么一切经济学都不需要研究了,就制造岗位就够了,但所有人都知道那不可能,却又否认自己的编制会受影响。

伴随盲目的,还有区隔。比如著名人性案例:“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我倒觉得这并不是说这些考公的人无情,而是反映了两点:1、本来就是搭伙凑合的,比如考试伙伴、比如退路和人生备胎,感情没多少,自然到时候就分了;2、实力有限,上岸已经是极大的改变,对这些人而言,以他们的水平,寻找稳定是最大的人生挑战。越是人生无法通过实力突破的,越要以稳定的下限高来作为目标。


姿态固化

还有一番是三代烟草人、石油人、税务人、电力人之类的,当然伴随着还有父子两代同时在送外卖。


我觉得问题不在于固化,说实在就这种所谓xx三代人,他们的处境没啥吸引力。主要问题在于过早的固化,我们城镇化尚未完成,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还在等着改变生活处境和寻找机会。上升途径,哪怕是稍微上升一点去到一个稍微保底的机会都少了,于是对此的不满意就更明显。

如果大家有机会,比如多年以前的毕业生们,相对就不那么专注于考公稳定。

经济周期提供不了太多机会的时候,放大的待遇、阶层差距,应当被控制,起码大家一起体验寒气。


就业大周期变化,谁该绷不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