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争 调和 躯干三节
把骨盆和尾闾 分开 把胸肋和肩胛分开 骨盆垂直 会阴垂直 尾闾努力下坠前卷 以求垂直而不变骨盆之垂直 这就是内在争劲 胸肋垂直 百会垂直 肩背颈椎努力上拔前卷 以求垂直而不变胸头之垂直 这就是内在争劲 这种争劲 就是内在撑拔的所在 但是 只有争 没有顺 就是自我鼓努 就像裹翻 这是相对的劲 必须顺出去 手臂腿足是怎么做的呢 延展出去 此时再看身躯的争 其实还是裹翻 裹是脊柱上撑下坠的劲 翻是拔背卷尾的劲 翻劲不能破裹劲之形 这对拔对争 就出来了 身躯怎么延展呢 两端延展自然不必谈 这是裹劲带动的 翻劲带动的呢 手臂腿足是下落蹬踩 身躯呢 就是后靠 对 别看尾闾前卷 胸背前卷 但是因为不能动摇垂直的撑拔 所以 是往后的 越往前卷 越往后靠 就像手足 越是翻转 就越是下坠 所以 有朋友说 就像背靠在墙上一样 这就是翻劲 再看手足 是裹前后两端延伸 翻下坠落 身躯是裹上下两端延伸 翻后沉坠 这前后一对 争劲又出来了 这就是内在的劲 因为内在要动 却动不得 这劲才拧上去的 但是真的不动 就是对抗 是鼓努 是血压上头 所以 这对争 并不是对撞 而是调和 如拉弓 并不是前后的对拉 而是斜拉 自然的通过圆转 调和 让弓平正 还是阴阳转换的道理 明白了这一点 再看戴家心意拳的蹲猴 你就明白了 为什么 尾闾前卷 弓腰屈胯 肩背反倒是直的挺的 头也被挺起来 这就是转化 丹田前卷 胸就自然被顶起来 丹田下落 胸就自然含进去 如同两个齿轮扣上了链子转动转化一样 看似驼背 其实结合上午所说的 中节的撑拔开合 就知道了 弯背时 不能只有两端的运转开合 还要有中节的撑展 这中节是哪里 就是中脘 所以 躯干并不是两个轮子挂链条 是三个轮子 所以 戴家心意拳 有吊丹 意思就是中脘处的撑张 就像肘窝膝窝一样 屈曲弯折 是中节的膨胀 拉伸打开 是中节的延展 这上中下都有了 躯干的劲才是真正的内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