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晚夏(2022.05.07)
3 姿态难以模仿
三月三日是女儿节。虽然与节日无关,但我选择了在这一天去看《零的晚夏》。
光之森美术馆坐落于千叶县的绿区内、一个我没有去过的地方。从京叶线换乘外房线,到土气站下车,继续坐大巴车。从横滨这一路过来,算得上是一场短途旅行了。看着那内容为“世界由你们来重新绘画,超写实绘画的年轻才俊们”的、有些夸张却又清爽的关于未来志向的主题,老实说真的很激动。我对这场久违的美术鉴赏非常期待。《晚夏》在最里面的地方展示,从很远处,从我注意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就有一种冲到跟前的想法。会场内虽然只有零星几个人,但每一个参观者都在认真观赏作品,特别是在《晚夏》前面聚集了很多来参观的人。我一边看着其他的作品,一边等待着《晚夏》前人群散开的时机。一到那个时候,我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迫切的心情,向它迈步而去。
《晚夏》比我想象中的要大,远远超出想象的细腻精巧。他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呢。在对油画半吊子的我看来,这画技实在是超出常人。若是我打算画这样一副画,或许要花上一辈子也说不好。在那一刹那的幻想中,若是在人生中有这一瞬间,真的是一瞬间,完成这样一幅作品,并且永远停在那里的话,那真是如奇迹一般。有一种让人意识不到是在精巧绘画,也察觉不到写实描摹的意图,就像是一幅无意间拍摄比较起来却很优秀的照片一样,因而装饰到房间里,如此这般的感觉。还有一种等待着明天再来就看不到这幅画,只留下一面墙这样结果的、一种不安定的,一瞬间的动摇一般的感觉,让我对这幅画感到心动,这样的感觉能够表达出来吗。那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无法停止地吸引着我。
忽然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句话。
“姿态无法模仿,但意境可以”
我想起了曾一边喝酒,一边嬉笑着说把这句江户时代的学者、本居宣长的话当作座右铭的那位高梨。效法人心容易,效法形态困难。一开始听到的时候我就以为她大概说错了。形,也就是外观,是谁都可以去模仿的,但内心的东西,无论谁也模仿不来。我认为是本想要这样说,但事实却正好相反。也就是说效法内心的东西实际上很容易,效法外观反过来却很困难。应该是这样说的吧。那时没有明说,但我知道从那以后这位前辈的话里,满是对我的忠告。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有多少想要坚持的想法,但如果没有能够把它做出来所需要的知识、智慧、技术、人脉以及关系网,就什么也做不到,只会接连碰壁。但是作为新人,失败在所难免,作为新人不失败也是不太可能的,要以平常心去对待。高梨对还是新人的我,没有直接的说教,而是用能够刺激到我的词语,告诉我我有多天真。一定是这样。感觉好像她说过,曾看过小林秀雄的随笔。
“姿态无法模仿,但意境可以”
在《晚夏》这幅画面前,我已对本居宣长的这句话深信不疑。或许我也能够画出这般氛围的画来。然而要说如此高明地、精巧地模仿它,那是不可能的。把作品推为杰作的最后手段,就是这种让人去模仿他那种难以模仿的意境的作家的本领吧。而磨练出来这种本领,必定需要非同一般的辛苦。
“姿态无法模仿,但意境可以”
以这句话为座右铭的高梨,是那家公司最亮眼的女性。
即便如此……这是为什么呢?
……但我不想再想下去了,不想再回忆了,已经触及我的回忆禁区了。
不经意间我的眼泪滑过脸颊。我从提包中拿出手帕,轻轻擦去眼泪。忽然感觉旁边有个人影,回头一看,一个职员模样的女性,一脸担心的朝我这边看来。我有些难为情,迅速离开了这里。啊,如此难得的机会,要是问她“这幅画所画的零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的问题就好了。尽管如此,被她看到了泪痕,再去问她终归是有些难为情。这样想着,我便悄悄地朝着写有“EXIT”的门走过去。再前面有一家小卖部,有一个女性职员在收银台那里。
(我要不要去找她问问呢)
但我心生胆怯,最终也没有上前去问。我很讨厌打听到不需要的消息时幻想破灭的感觉。是的,那幅画,只是在那里,就如此的让我感动。那我还想要知道什么呢。我默默地买了一本图鉴,我抱着它,来到了光之森美术馆的后面。
啊,不虚此行。我确实是这样的想法。这是久违的呼吸着新鲜空气的一天。从海边吹来的春风虽然还有些许的寒意,轻拂脸庞的感觉却无比舒适。
一回到家,我马上打开素描本,用3B铅笔重新开始试着临摹《晚夏》。好难,根本无从下笔。看来我是不可能成为画家的,因为就是有这样的天才嘛。
但是……我想明白了。
即使感觉愚蠢,我也想要了解,想要深入了解这个绘画的世界。
ps:第三章结束。明天开始还是下午六点更新。喜欢本书的请购买支持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