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种花家事大纲·孟春纪】015雍大夫计杀无知 鲁庄公乾时大战『东周列国志』

2021-09-26 17:58 作者:山嵓  | 我要投稿

【阅前提醒】本系列『种花家事』专栏是采用“附经而作”的整理模式,即先将“冯梦龙-蔡东藩”十二部历史演义的公版原经抄录于专栏;然后进行分段分节,并添加小标题;之后对各部分进行叙述,置于节前;最后注解附录于相应位置。由于工程量浩大,因此每篇专栏发表时并不完善,前期以跑马圈地为主,写得较为简略。待第一遍完成后,会再进行第二遍、第三遍……增修,以求能趋于完善。总而言之,本系列是以种花家十二部信史流历史演义小说为大纲底本,以种花家古典传统历史文献为参照准绳,兼采历史演义与历代笔记小说为补充,最终杂糅整合而成。在初步计划中,『种花家事』系列共有本纪十二,上起诸夏共和行政,下迄中华再造共和,以求取其间两千七百九十年历史之精要:

孟春纪·东周列国志;仲春纪·前汉演义;季春纪·后汉演义;孟夏纪·两晋演义;仲夏纪·南北史演义;季夏纪·唐史演义;

孟秋纪·五代史演义;仲秋纪·宋史演义;季秋纪·元史演义;孟冬纪·明史演义;仲冬纪·清史演义;季冬纪·民国演义……  

〇、山话嵓语

1.鸟瞰概览

        今天继续更新冯梦龙先生的《东周列国志》,书接上回CV13330142,本篇是第015章回。齐襄公被弑后,篡权者公孙无知因得国不正很快就被杀掉。此时齐襄无子,只余两个庶弟:卫女所生的公子小白,出奔在莒,鲍叔牙辅之;鲁女所生的公子纠,出奔鲁国,管仲辅之。刚刚拨乱反正的齐国眼看要在新君问题上,再起争端,好在紧要关头双方各退一步,约定“先入临淄者为君”。最后公子小白以金蝉脱壳之计,诈死脱身,先入临淄,继位为君,是为齐桓公。但鲁庄公大怒,亲率大军伐齐以立公子纠,却不承想反大败于乾时,最终几乎全军覆没。

2.目录概要

(1)管鲍之交——后世大名鼎鼎的管仲在本章回正式登场,未发迹的管仲简直就是个泼皮无赖,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管仲做生意三败于南阳,去打仗更是三战三逃。但他的同乡鲍叔牙却慧眼识英,认为其只是时运不济而已,不仅无私帮助,还一直为其铺路。当时的人谁也不会想到,管仲为后世所崇拜的竟正是他高超的商战和军改手段。最终管仲扶助齐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千古霸业。而管鲍之交也以喻幸逢知己慧眼识英而为世人津津乐道。

(2)风险对冲——管仲、鲍叔牙靠着经商所得筹备军资部曲,参战后又立下战功,最终成功进入士阶层。此时正逢齐僖公为儿子们张榜请师,二人考察后认为,嫡长子齐襄公德骨亲妹文姜,不当人子,实乃早夭之相。而其他诸子中,二人比较看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实在难以取舍之下,于是约定,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他日无论谁押对宝,都要拉另一人一把,然后共辅英主共享荣华。

(3)公子出奔——齐襄公继位后果然望之不似人君,堂堂一国之主继续德骨亲妹文姜就算了,竟然连妹夫鲁桓公也给杀了。果然齐襄公家中,独守空房的连妃恼怒齐襄公与文姜之间的兽行,遂勾结齐襄公堂弟公孙无知,在兄长连称的帮助下一举弑杀齐襄公。而身为齐僖公侄子的公孙无知若谋求继位,肯定要先除掉齐僖公的所有亲儿子。于是鲍叔牙早在出事前就察觉风向不对,立刻带着公子小白出奔莒;而管仲也在出事之后察觉不对及时保护公子纠出奔鲁。

(4)计杀无知——公孙无知得国不正,很快就被齐国大夫们斩杀并拨乱反正。而由于齐襄公无子,因此此时的齐国继承人选就剩下齐襄公的弟弟们了,主要是鲁女所生的公子纠和卫女所生的公子小白。

(5)箭射小白——齐国大夫们在迎回哪位公子继位上僵持不下,最后各退一步约定道,先入临淄者为侯。此时公子小白在莒,比公子纠所在的鲁国距离齐更近,于是管仲轻骑入莒设伏于道,抢先射杀公子小白,鲍叔牙大悲,只得携带公子小白尸首回临淄安葬。

(6)蔇地会盟——齐鲁都以为公子小白已死,于是鲁庄公与齐国子纠派系大夫在蔇地会盟,商讨迎回公子纠登基的事宜,在经过一番艰难的利益博弈后,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开始安排公子纠回国继位。

(7)齐桓继位——当齐国子纠派系的大夫们弹冠相庆准备迎接正在回国路上的公子纠时,小白派系的大夫忽然拥立本应已死的公子小白继位,是为齐桓公。原来管仲只射到了小白玉钩,而小白担心齐国内子纠派势力太大,自己会危险不断,于是急中生智将计就计,诈死脱身,扮作尸体乘坐灵车抢先赶回临淄,最终在国高上卿为主的小白派系大夫们的支持下,成功登基,践祚大齐。

(8)乾时大战——鲁庄公见煮熟的鸭子竟然飞了,暴怒之下亲率大军讨伐齐国,想趁着齐国权力交接的虚弱期武力逼迫齐国易主。但不承想齐桓公在大夫们齐心协力的帮助下,很快就压服了齐国反对势力。之后齐桓公御驾亲征,在乾时与鲁庄公展开大决战,同仇敌忾的齐国军民一举击溃了鲁国来犯之敌,最后逼的鲁庄公割须弃袍,丢下座驾戎辂大車,伪装成普通小兵才勉强逃回鲁国。乾时大捷彻底稳固了齐桓公的统治,再无反复的可能。

(9)战后通牒——战后鲍叔牙以伐鲁为威胁向鲁庄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鲁庄公处死战犯公子纠,并交出管仲、召忽等附逆人员。而鲍叔牙担心鲁庄公识出管仲之才以斩草除根,于是矫齐桓之诏诈言道,管仲与齐侯有射钩之恨,必欲亲手杀之,若鲁国只交还尸体,导致齐侯未能泄火,那鲁国就代替管仲给齐桓发泄吧!

3.观后有感
        敬这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在这春秋乱世,管仲与鲍叔牙的千古之交如同一股清流静静的流淌在岁月长河中。我观史至今,一直认为史书在记载管鲍之交时出现了严重缺失。记载中的管仲在拜相前完全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泼皮无赖,而鲍叔牙则是个毫无底线的烂好人,最离谱的就是鲍叔牙就这么毫无缘由的一力要将齐国委托给管仲,齐国还莫名其妙的同意了,齐国人都是瞎子吗?而最后管仲竟然也莫名其妙的成功大兴了齐国……

        这种模式记录的管鲍之交其实十分负面,也十分失真。鲍叔牙仅靠着一句“我兄弟有大才”就敢贸然将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的管仲强势推荐给齐桓公,竟还让齐桓公直接委之以军国大事,这么离谱草率的管鲍之交怎么看都不过只是愚蠢疯狂的任人唯亲和结党营私而已。因此我认为之前管仲在经商与打仗方面最后一定是大获成功了,只是新手期屡战屡败而已。

        ——管仲最初经商时的确血本无归,三辱于南阳,导致挚友鲍叔牙资金链断裂。但后来管仲的经商一定是逐渐大获成功,这才让鲍叔牙看到了管仲的商业才华。否则鲍叔牙怎么会推荐管仲给齐桓公管理经济,若没有这些管仲成功经商的经历,齐桓公怎么会同意让管仲相国,赐号仲父主抓齐国经济建设。而管仲之后展示出的商业才能,也证明了鲍叔牙和齐桓公的眼光没有错,诸如经济灭国都属于管仲基操,即使是后世的我们分析完也是叹为观止,以如此可怕的商业天分,管仲当年经商的后期怎么可能还会亏钱。

        ——同样,管仲最初打仗也的确是三战三败,但之后跟鲍叔牙搭伙时也一定是战绩颇佳,从而让鲍叔牙看到了管仲的军事才华。因此后来鲍叔牙惨败长勺后,才会一力支持管仲帮齐桓公进行齐国军事改革。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若管仲之前打仗一直是屡战屡败,一心为国的鲍叔牙怎敢在齐国惨败长勺的情况下,贸然将士气低落的齐军尽数委于屡战屡败的管仲,这不是雪上加霜吗。而最后管仲进行的军事改革也证明了鲍叔牙的独到眼光,经过管仲军改后的齐军北灭燕戎,南拒荆蛮,傲视群雄,独步天下!

        这才应该是真正的管鲍之交,即鲍叔牙只在管仲的新手期包容对方的失败,为其提供机会,之后管仲就没有辜负鲍叔牙的期望,不断向鲍叔牙展现自己的才华,最终依靠不断的成功,获得鲍叔牙的认可,然后鲍叔牙才会不惜代价的举荐给齐桓公,而管仲仍然没有辜负鲍叔牙的举荐和认可,最后大兴齐国,终使管鲍之交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因此我复述的管鲍之交,不同于如今流传的“无底线的包容另一方,然后另一方忽然开窍,直接创造奇迹”的鲍管叙事模式。我复述此内容的前面与传统观点相同,着重于管仲经商和打仗新手期时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后面,管仲在经商和打仗在后期一定是大获成功,从而才真正获得了鲍叔牙的肯定,最后鲍叔牙才会一力死保,甚至犯颜直谏,坚持让齐桓公委国以聘管仲,最终管仲亦不负所望,成就了这段名为管鲍之交的千古佳话。

一、管鲍之交

        管夷吾字仲,颍上人也。常自称有辅佐霸业之能、经天纬地之才。时人莫之许也,惟鲍叔牙与仲友善,谓为信然。鲍叔牙,亦颍上人也,与管仲同乡,二人少年时尝同游作伴,各言其志。事后鲍叔牙叹曰,管仲绝非池中之物,一旦遇到时机,定能一飞冲天。

        时管仲家贫,鲍叔牙就全资委托管仲为经理人去南阳做生意,并非常大气的说道,亏了算我的,赚了大家分。然后管仲就连续三次血本无归。鲍叔牙虽然无语,但也没有怪罪管仲,反而安慰道,君之大才不在商贾小道,况时运有数,不能强求,使仲遇其时,定当百不失一矣!〖山录||《说苑·复恩》——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也”〗〖山录||《史记·管晏列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之后好不容易缓过气的鲍叔牙便亲自带着管仲一起作生意,并手把手的传授管仲经商秘诀,很快管仲就掌握了经商之法,开始盈利,而管仲的商业天分也被逐渐发掘出来,赚的钱越来越多。但等鲍叔牙放手管仲独自经商后,管仲每次回来分钱,都总是多拿多占。鲍叔牙的手下人知道后,极为不忿,就将此事告知鲍叔牙,鲍叔牙闻后大惊,连忙找到管仲,以重金相赠。旁人看后不解,于是鲍叔牙解释道,管仲家贫,但绝非贪财之人,其多分钱财,必是家中遇困所致〖山录||《史记·管晏列传》——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后齐国连年征战,遂动员国人补充兵员。于是鲍叔牙和管仲便取出多年经商所积之财购买军资搜罗部曲一起服兵役〖山注|| 齐国的军队职业化改革是在管仲辅佐齐桓公后才正式开始的,此前打仗,大部分战士为非职业军人,平常种地经营,征召时自备武器上战场(后世能买齐全套骑兵装备的花木兰绝对不是普通出身)。而若家贫无力承担的话,要么使用公家提供的简陋装备,负责危险大或出苦力且不易立功的任务;要么追随有钱战士,成为对方部曲,协助对方立功,跟着喝些汤。到后来管仲军改,齐军才开始军队职业化,出现类似于后世军户这样的职业军人组织“士乡”,士乡子弟从小参加由国家组织的军事培养课程,学成后进入军队备战〗。但每遇战事,管仲总是冲锋在后,撤退在前,最离谱的是管仲参加的战斗三战三败,几乎全军覆没,但管仲每次都能全须全尾的逃回国内。鲍叔牙看着几成光杆的管仲,主动邀请他进入自己的队伍,并充当自己的副手。旁人都劝鲍叔牙要远离管仲这个怯懦小人,说不定并肩作战时就先将你卖了,然后自己跑回来。但鲍叔牙却说管仲并不胆怯,他只是因为管仲有老母需要赡养,因此才显得如此惜命〖山录||《史记·管晏列传》——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管仲听说后,默然良久,忽叹息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与鲍叔并肩而战,吾岂敢因家中老母而先他离去。之后二人于战场上生死相依,齐心破敌,最终大获全胜,双双升迁。至此,两人才真正结为生死之交。数十年后,两人功成名就,但鲍叔牙突然病卒,此时已官至齐相的管仲竟时时举衽而泣,连续几日都泪如雨下。旁人不解道,你爹死时也未见如此啊〖山录||《说苑·复恩》——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解释道:“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后世所谓管鲍之交者,便乃此知己之交也!〖山录||《说苑·复恩》——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却说管夷吾字仲,生得相貌魁梧,精神俊爽,博通坟典,淹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

        与鲍叔牙同贾,至分金时,夷吾多取一倍,鲍叔之从人心怀不平。鲍叔曰:“仲非贪此区区之金,因家贫不给,我自愿让之耳!”

        又曾领兵随征,每至战阵,辄居后队,及还兵之日,又为先驱。多有笑其怯者。鲍叔曰:“仲有老母在堂,留身奉养,岂真怯斗耶!”

        又数与鲍叔计事,往往相左。鲍叔曰:“人固有遇不遇,使仲遇其时,定当百不失一矣!”夷吾闻之,叹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哉!”遂结为生死之交。

二、风险对冲

        齐僖公有三子,嫡长子诸儿,另有庶子纠和小白〖山注|| 太史公考证认为:“(齐襄公)数欺大臣,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次弟小白奔莒。”左传并没有详细说明小白与纠的身份。而原著中则将二人定为齐襄公的儿子。我权衡后认为,是兄弟的可能性更大,故改之。〗。齐僖公薨逝,嫡长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虽荒淫好色,但由于一直心念亲妹妹文姜,导致正宫长时间空悬。好不容易等到周庄王下嫁胞妹入主齐国正宫,却不想不到一年就被齐襄公和文姜的德骨兽行给活活气死了,因此齐襄公死时并无儿子。

        齐僖公在世时,曾为三个儿子请师辅佐,此时管仲和鲍叔牙靠着几次战功已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虽还无资格辅佐嫡公子去烧热灶,但辅佐两位庶公子烧烧冷灶还是绰绰有余的。于是管仲就和鲍叔牙商量,诸儿虽为嫡长子,但不当人子,与亲妹德骨,早晚身败。而看现在的情况,未来的齐国国君不是公子纠就是公子小白,不如我们一人辅佐一个,等到将来,谁辅佐的公子上位,谁就拉另一人一把,从而共同辅佐新君共享富贵。鲍叔牙立刻点头同意,于是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并且两人盟誓,苟富贵勿相忘〖山录||《史记·管晏列传》——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值襄公诸儿即位,长子曰纠,鲁女所生,次子小白,莒女所生,虽皆庶出,俱已成立,欲为立傅以辅导之。

        管夷吾谓鲍叔牙曰:“君生二子,异日为嗣,非纠即白。吾与尔各傅一人。若嗣立之日,互相荐举。”

        叔牙然其言。于是管夷吾同召忽为公子纠之傅,叔牙为公子小白之傅。

三、公子出奔

        周桓王二年(鲁桓公十四年,齐僖公三十三年,元始前698年)冬十二月丁巳,齐僖公薨逝,嫡长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山录||《左传·桓公十四年》——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鲍叔牙观其政后叹道,有奇淫者必有奇祸,君使民慢,乱将作矣。于是立刻带着公子小白出奔到莒避祸〖山录||《左传·庄公八年》——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

        周庄王十一年(鲁庄公八年,齐襄公十二年,元始前686年)冬十一月癸未,果不其然,齐襄公因违瓜熟之约慢待军士〖山录||《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导致军队哗变,惨死于姑棼,后公孙无知私通堂嫂连妃篡权登基〖山录||《左传·庄公八年》——冬十有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而管仲的亲戚管至父是参与叛乱的核心人物,得势后也没有忘掉亲戚,立刻向公孙无知举荐管仲。此时公孙无知正愁无人可用,立刻下旨招募。而管仲听说后,反而认为是大祸临头,遂赶紧带着公子纠连夜出奔到纠的母族鲁国〖山录||《史记·齐世家》——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管仲、召忽傅之。〗。至此管鲍二人带着各自辅佐的公子出奔于外,等待着最后的宿命之战。

        襄公欲迎文姜至禚相会,叔牙谓小白曰:“君以淫闻,为国人笑,及今止之,犹可掩饰。更相往来,如水决堤,将成泛溢,子必进谏!”

        小白果入谏襄公,曰:“鲁侯之死,啧有烦言,男女嫌疑不可不避!”

        襄公怒曰:“孺子何得多言!”以屦蹴之。小白趋而出。

        鲍叔曰:“吾闻之:‘有奇淫者,必有奇祸',吾当与子适他国,以俟后图!”

        小白问:“当适何国?”

        鲍叔曰:“大国喜怒不常,不如适莒。莒小而近齐,小则不敢慢我,近则旦暮可归!”

        小白曰:“善!”乃奔莒国。襄公闻之,亦不追还。

        及公孙无知篡位,来召管夷吾。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遂与召忽共计,以鲁为子纠之母家,乃奉纠奔鲁。鲁庄公居之于生窦,月给廪饩。

四、计杀无知

        齐襄公还在位时,大夫雍廪曾与公孙无知曾因争道而起了冲突,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不承想齐襄公早已厌恶公孙无知,却苦于父命,一直没有借口驱逐公孙无知。此时听闻此事后,大喜,立刻借题发挥以此做筏子,冠冕堂皇的将公孙无知逐出了王宫〖山录||《左传·庄公八年》——初,公孙无知虐于雍廪。〗

        等到公孙无知继位后,雍廪可因此倒了大霉。公孙无知一直认为自己被逐的罪魁祸首就是雍廪,因此继位后立刻开始打击报复。雍廪虽尚未被罢官,但是天天被公孙无知想着法的折磨,早晚要出事,于是雍廪不得不想法自救。

        之后雍廪就与高傒定计,准备除掉公孙无知,拥立出奔在外的公子继位。高、国乃是齐上卿家族。而高傒更是朝中重臣,公孙无知篡位后高傒就一直告病在家。公孙无知、连称和管至父曾轮番出面请其出山,但都被婉拒,几人不敢强逼,虽心有不满,却皆无可奈何。

        周庄王十二年(鲁庄公九年,齐桓公元年,元始前685年)春,公孙无知再次去寻雍廪的晦气,于是就带着侍卫出游雍林,然后强行去雍廪家做客,以趁机刁难〖山录||《史记·齐世家》——桓公元年春,齐君无知游于雍林。〗。雍廪表面疲于应付,但却心中大喜,立刻暗中遣人通知高傒,并开始准备刀斧手准备一雪前耻。收到报信的高傒立刻派人邀请连称和管至父晚上来府上吃饭,以商国事。二人闻之大喜,以为是高老终于想通了,于是立刻辞别公孙无知前去赴宴。

        等到两人到达高府之后,其他大夫立刻开始行动,先是找人向正闹着要夜宿雍廪家闺女的公孙无知谎报军情,说公子纠已带鲁兵攻入齐境。公孙无知大惊,不再乱闹,而是连忙召寻大舅哥连称等人商议对策,但高傒已经封锁家府,送信之人根本见不到连称和管至父就被直接拿下。公孙无知一时之间找不到人影,于是只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却不想反入彀中。群臣来到后,看见只有公孙无知,于是不待其开口,就立刻一拥而上,而雍廪则趁机持刀,亲手刺死了公孙无知〖山录||《史记·齐世家》——雍林人尝有怨无知,及其往游,雍林人袭杀无知,告齐大夫曰:“无知弑襄公自立,臣谨行诛。唯大夫更立公子之当立者,唯命是听。”〗

        之后,群臣立刻点燃城中烽火,高傒知道后,则立刻找借口离开,但前脚刚走,暗藏的刀斧手就一拥而上,将连称和管至父斩成几段。并挖出几人心肝,用于祭奠齐襄公。而连称的妹妹连妃闻悉后,知道自己也是叛乱的参与者,落到群臣手上难有好活,于是很快也就悬梁自尽了。

        鲁庄公十二年春二月,齐公孙无知元年,百官贺旦,俱集朝房,见连、管二人公然压班,人人皆有怨愤之意。

        雍廪知众心不附,佯言曰:“有客自鲁来,传言公子纠将以鲁师伐齐,诸君闻之否?”

        诸大夫皆曰:“不闻。”雍遂不复言。

        既朝退,诸大夫互相约会,俱到雍廪家,叩问公子纠伐齐之信。雍廪曰:“诸君谓此事如何?”

        东郭牙曰:“先君虽无道,其子何罪?吾等日望其来也。”诸大夫有泣下者。

        雍廪曰:“廪之屈膝,宁无人心?正欲委曲以图事耳!诸君若能相助,共除弑逆之贼,复立先君子,岂非义举?”

        东郭牙问计,雍廪曰:“高敬仲,国之世臣,素有才望,为人信服。连、管二贼得其片言奖借,重于千钧,恨不能耳。诚使敬仲置酒,以招二贼,必欣然往赴。吾伪以子纠兵信,面启公孙,彼愚而无勇,俟其相就,卒然刺之,谁为救者?然后举火为号,阖门而诛二贼,易如反掌。”

        东郭牙曰:“敬仲虽疾恶如仇,然为国自贬,当不靳也,吾力能必之。”

        遂以雍廪之谋,告于高傒,高傒许诺。即命东郭牙往连、管二家致意,俱如期而至。

        高傒执觯言曰:“先君行多失德,老夫日虞国之丧亡。今幸大夫援立新君,老夫亦获守家庙,向因老病,不与朝班,今幸贱体稍康,特治一酌,以报私恩,兼以子孙为托。”

        连称与管至父谦让不已。高傒命将重门紧闭:“今日饮酒,不尽欢不已。”

        预戒阍人:“勿通外信,直待城中举火,方来传报。”

        却说雍廪怀匕首直叩宫门,见了无知,奏言:“公子纠率领鲁兵,旦晚将至,幸早图应敌之计。”

        无知问:“国舅何在?”

        雍廪曰:“国舅与管大夫郊饮未回,百官俱集朝中,专候主公议事。”

        无知信之,方出朝堂,尚未坐定,诸大夫一拥而前,雍廪自后刺之,血流公座,登时气绝。计无知为君,才一月余耳,哀哉!连夫人闻变,自缢于宫中。

        史官诗云:只因无宠间襄公,谁料无知宠不终?一月夫人三尺帛,何如寂寞守空宫!

        当时雍廪教人于朝外放起一股狼烟,烟透九霄。高傒正欲款客,忽闻门外传板,报说:“外厢举火。”

        高傒即便起身,往内而走。连称、管至父出其不意,却待要问其缘故,庑下预伏壮士,突然杀出,将二人砍为数段。虽有从人,身无寸铁,一时毕命。雍廪与诸大夫,陆续俱到高府,公同商议,将二人心肝剖出,祭奠襄公。

五、箭射小白

        周庄王十二年(鲁庄公九年,齐桓公元年,元始前685年)春,公孙无知因弑君篡位得国不正而被齐国群臣诛杀。但公孙无知被杀后,刚刚还团结一心的齐国大臣,立刻就为到底应该“拥立公子纠还是公子小白为君”而争论不休。双方迟迟争执不下,于是为避免内讧,最后双方约定,先入临淄者为侯。

        就这样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之间的君位之争,就成了时间之争。而由于公子小白所在的莒距离齐国更近,于是在鲁国辅佐公子纠的管仲立刻向鲁国借来宝马,快马加鞭的前往小白返齐的必经之路上埋伏公子小白。

        小白果然路过,管仲立刻展示了他的第一个技能——百步穿杨。只见管仲蓦地弯弓搭箭,一箭就射中了公子小白,小白当场“身死”,管仲收弓上马,一骑绝尘而去。等到众人追出时,管仲早已不见了踪影。众人再看小白,已吐血“身亡”,立刻放声大哭,众人戴孝,载着小白的“尸体”前往临淄安葬去了〖山录||《史记·齐世家》——桓公之中钩,详死以误管仲,已而载温车中驰行。〗

        一面遣人于姑棼离宫,取出襄公之尸,重新殡殓。一面遣人于鲁国迎公子纠为君。鲁庄公闻之,大喜,便欲为公子纠起兵。

        施伯谏曰:“齐鲁互为强弱,齐之无君,鲁之利也。请勿动,以观其变。”庄公踌躇未决。

        却说公子小白闻国乱无君,与鲍叔牙计议,向莒子借得兵车百乘,护送还齐。这里管夷吾引兵昼夜奔驰,行至即墨,闻莒兵已过,从后追之。又行三十余里,正遇莒兵停车造饭。

        管夷吾见小白端坐车中,上前鞠躬曰:“公子别来无恙,今将何往?”

        小白曰:“欲奔父丧耳!”

        管夷吾曰:“纠居长,分应主丧。公子幸少留,无自劳苦!”

        鲍叔牙曰:“仲且退,各为其主,不必多言。”

        夷吾见莒兵睁眉怒目,有争斗之色,诚恐众寡不敌,乃佯诺而退。蓦地弯弓搭箭,觑定小白,飕的射来。小白大喊一声,口吐鲜血,倒于车上。

        鲍叔牙急忙来救,从人尽叫道:“不好了!”一齐啼哭起来。

        管夷吾率领那三十乘,加鞭飞跑去了。夷吾在路叹曰:“子纠有福,合为君也!”还报鲁侯,酌酒与子纠称庆。此时放心落意,一路邑长献饩进馔,遂缓缓而行。

六、蔇地会盟

        周庄王十二年(鲁庄公九年,齐桓公元年,元始前685年)春,齐鲁均以为公子小白已身死于管仲之手,之后齐小白一派虽叹息不已,但木已成舟无奈何也。于是高傒便派齐纠一派的大夫去与鲁庄公会盟于蔇,商量迎回公子纠的相关事宜。此时对于鲁庄公来说,最好的办法是,赶紧送公子纠回国继位,以防夜长梦多。但不承想鲁庄公误以为十拿九稳,竟然还想趁此机会拿些好处,因此不仅不急着送纠回齐,反而以纠为凭,强索好处〖山录||《左传·庄公九年》——公及齐大夫盟于蔇,齐无君也。〗

        好不容易等到齐纠一派的大夫搞定鲁庄公回齐复命时,却见齐侯君位上已经有人了,不错,正是公子小白。原来当时管仲虽然的确射中了齐桓公,但却正好被其随身携带的玉钩给挡住了,而齐桓公当时势单力薄,担心公子纠再行刺杀,于是急中生智之下,将计就计,咬破舌尖口后,方吐鲜血的假装被杀,然后顺理成章的躺着灵车赶回了临淄。

        公子纠乃鲁女所生,公子小白却是卫女所出,因齐鲁临近,故鲁国在齐的势力远多于卫,因此齐大夫择主时,公子纠的支持者远多于公子小白。但齐国上卿高、国二族,却对鲁国势力颇为敌视,因此上卿高傒等人反而支持公子小白。

        于是当公子小白的灵车开回临淄时,高傒立刻帮忙接应遮掩。但此时齐都中的鲁国势力不小,虽有约在先,“先入临淄者为侯”,可一旦对方狗急跳墙,强杀公子小白,那高傒也无可奈何。所以高傒就来了个瞒天过海外加调虎离山的连环之计。

        时夫人文姜因襄公被弑,自祝邱归于鲁国,日夜劝其子兴兵伐齐,讨无知之罪,为其兄报仇,及闻无知受戮,齐使来迎公子纠为君,不胜之喜。主定纳纠,催促庄公起程。

        庄公为母命所迫,遂不听施伯之言,亲率兵车三百乘,用曹沫为大将,秦子、梁子为左右,护送公子纠入齐。

        管夷吾谓鲁侯曰:“公子小白在莒,莒地比鲁为近,倘彼先入,主客分矣!乞假臣良马,先往邀之!”

        鲁侯曰:“甲卒几何?”

        夷吾曰:“三十乘足矣!”

        谁知这一箭只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知夷吾妙手,恐他又射,一时急智,嚼破舌尖,喷血诈倒,连鲍叔牙都瞒过了。

        鲍叔牙曰:“夷吾虽去,恐其又来,此行不可迟也!”

        乃使小白变服,载以温车,从小路疾驰。将近临淄,鲍叔牙单车先入城中,遍谒诸大夫,盛称公子小白之贤。

七、齐桓继位

        周庄王十二年(鲁庄公九年,齐桓公元年,元始前685年)春,管仲“射杀”自莒返齐准备继位的公子小白。公子小白暗中派心腹快马加鞭告知高傒。高傒知晓后立刻封锁消息,并暗中准备好一具与公子小白身形相似又腐烂严重的尸体,待灵车到后,立刻安排操办小白葬礼并草草安葬假尸,期间则偷梁换柱的藏起了公子小白。公子纠派系的大夫,因早已听到管仲之报,不疑有他,于是随便找个人认了一下,就信以为真。

        然后高傒就假意安排齐大夫与鲁庄公会盟蔇地,以商议迎回公子纠的事宜。而公子纠派系的大夫为了给未来的齐君留个好印象,于是纷纷请缨自荐,自己要不辞辛劳的参加会盟迎回公子纠。最后高傒只得“面露难色”的同意公子纠派系骨干一起前去盟会鲁庄公,商讨迎回公子纠的相关事宜。

        等到鲁庄公和齐纠派系的大夫在蔇地激烈争论公子纠继位后的利益划分时。高傒忽然招来公子小白派系的大夫,拜见本已丧命的公子小白。大夫们又惊又喜,立刻行动起来,准备拥立公子小白的事宜,在有心算无心之下,很快公子小白就顺利登基。而远在蔇地的公子纠派系大夫们此时还还不知情,等回到临淄得到消息时,大局已定,公子小白已经在国、高等大夫的支持下成功掌控了政权,安定了局势〖山录||《史记·齐世家》——有高、国内应,故得先入立。〗

        当年夏,待鲁庄公在蔇地谈妥条件后,立刻心满意足的派人护送公子纠回国。而由于公子纠派出的细作回报的讯息还是管仲已经得手,公子小白的队伍正在扶灵归齐去临淄安葬。这导致公子纠误以为大局已定,万无一失,于是就带着借来的鲁兵与手下缓缓返齐,一路上游山玩水,如同郊游一般。然后走到半路才惊闻,公子小白已经赶到临淄继位,是为齐桓公〖山录||《史记·齐世家》——小白详死,管仲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为桓公。〗

        诸大夫曰:“子纠将至,何以处之?”

        鲍叔牙曰:“齐连弑二君,非贤者不能定乱,况迎子纠而小白先至,天也!鲁君纳纠,其望报不浅。昔宋立子突,索赂无厌,兵连数年。吾国多难之余,能堪鲁之征求乎?”

        诸大夫曰:“然则何以谢鲁侯?”叔牙曰:“吾已有君,彼自退矣!”

        大夫隰朋、东郭牙齐声曰:“叔言是也!”于是迎小白入城即位,是为桓公。

        髯翁有诗单咏射钩之事,诗曰:鲁公欢喜莒人愁,谁道区区中带钩?但看一时权变处,便知有智合诸侯。

八、乾时大战

        周庄王十二年(鲁庄公九年,齐桓公元年,元始前685年)夏,公子小白利用聪明才智,将计就计的赶在公子纠之前到达临淄,之后就在高傒等大夫的运作和拥立之下顺利继位为君。行至半途的公子纠闻讯,不得不重返鲁国,再做定夺。

        当年秋七月丁酉,齐桓公以齐侯的身份为兄长齐襄公举办了盛大的葬礼〖山录||《左传·庄公九年》——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期间派人召公子纠回国参会,却遭到了严词拒绝。齐桓公知晓公子纠不会善罢甘休,于是葬礼结束后,立刻开始动员军队,进行布防,以御公子纠。而鲁庄公听说齐桓公继位后,大怒,连呼荒唐,其以长幼有序为理由,否定齐人所定先入临淄者为君的誓约。然后鲁庄公就以齐人违背蔇之会为借口,亲自举兵伐齐。

        当年秋八月庚申,鲁庄公率军兵至乾时,其本想趁着齐国权利交接,政权不稳的间隙一举功成。但不承想,齐桓公继位后,在高傒等重臣的支持下,很快就稳定住了齐国朝局。而鲁国的入侵,反而给了鲁国君臣上下一心彼此磨合的契机,于是很快,同仇敌忾以抗强敌的齐军遂于乾时给鲁军布好了一个天罗地网〖山录||《左传·庄公九年》——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

        齐桓公御驾亲征,以身为饵,引鲁军在乾时之地与齐军交锋血战。齐军心折于齐桓公的气度和勇气,士气大增,奋勇杀敌。而反观鲁庄公,为了抓住齐国权利交替的窗口期,一直催促行军,导致远师劳顿,士气低落。然后鲁庄公就被以逸待劳的齐军轻松大败。

        而正当鲁庄公认为事不可为,准备带领鲁军撤退时,忽然发现回路竟然被截,原来此次齐军主场作战,兵力充足,不仅拥有足够抵挡鲁军的部队,竟然还有余力绕后截断鲁军后路。本来鲁军新败,就已人心惶惶,如今后路再被截,前后夹击下立时崩溃,然后鲁军就进入了大逃杀模式〖山录||《史记·齐世家》——秋,与鲁战于干时,鲁兵败走,齐兵掩绝鲁归道。〗

        眼瞅着鲁庄公即将被俘,幸亏手下将士纷纷以命相抵,才暂时躲过一劫。但眼瞅着围上来的齐兵越来越多,众将知道再不突围就来不及了。于是鲁将秦子、梁子请鲁庄公换车,然后手持鲁公大旗,驾驶鲁侯的座驾戎辂大車猝然突围,齐军立刻追击。鲁庄公见齐军主力被引走后,方乔装成败兵,乘坐普通马车向鲁国逃去〖山录||《左传·庄公九年》——秋,师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公丧戎路,传乘而归。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齐军擒下秦子、梁子后,以为大功告成,就停止了追击,这才让鲁庄公得以有时间渡过汶水安全逃回鲁国。齐军发现真相后,再次开始追击,但此时鲁庄公已经调来守军于汶水南岸列阵御敌,齐军开战前并没有准备大规模渡河船只,此时若仓促渡河必遭半渡之击,于是齐军遂在汶水北岸与鲁军隔水对峙,后齐桓公见好就收,传令撤兵。之后齐军就在对岸鲁人的紧张戒备下开开心心的奏凯而归,回程时顺手将鲁国在汶水之北的土地尽数侵夺,然后满载而去。

        鲍叔牙曰:“鲁兵未至,宜预止之!”乃遣仲孙湫往迎鲁庄公,告以有君。

        庄公知小白未死,大怒曰:“立子以长,孺子安得为君?孤不能空以三军退也!”

        仲孙湫回报。齐桓公曰:“鲁兵不退,奈何?”

        鲍叔牙曰:“以兵拒之!”

        乃使王子成父将右军,宁越副之;东郭牙将左军,仲孙湫副之。鲍叔牙奉桓公亲将中军。雍廪为先锋。兵车共五百乘。

        分拨已定,东郭牙请曰:“鲁君虑吾有备,必不长驱,乾时水草方便,此驻兵之处也。若设伏以待,乘其不备,破之必矣!”

        鲍叔牙曰:“善!”

        使宁越、仲孙湫各率本部,分路埋伏;使王子成父、东郭牙从他路抄出鲁兵之后。雍廪挑战诱敌。

        却说鲁庄公同子纠行至乾时,管夷吾进曰:“小白初立,人心未定。宜速乘之,必有内变。”

        庄公曰:“如仲之言,小白已射死久矣。”遂出令于乾时安营。

        鲁侯营于前、子纠营于后,相去二十里。

        次早谍报:“齐兵已到,先锋雍廪索战。”

        鲁庄公曰:“先破齐师,城中自然寒胆也!”

        遂引秦子、梁子驾戎车而前,呼雍廪亲数之,曰:“汝首谋诛贼,求君于我,今又改图,信义安在?”挽弓欲射雍廪。

        雍廪佯作羞惭,抱头鼠窜,庄公命曹沫逐之,雍廪转辕来战,不几合又走。曹沫不舍,奋生平之勇,挺著画戟赶来,却被鲍叔牙大兵围住。曹沫深入重围,左冲右突,身中两箭,死战方脱。

        却说鲁将秦子、梁子恐曹沫有失,正待接应,忽闻左右炮声齐震,宁越、仲孙湫两路伏兵齐起,鲍叔牙率领中军,如墙而进。三面受敌,鲁兵不能抵当,渐渐奔散。

        鲍叔牙传令:“有能获鲁侯者,赏以万家之邑。”使军中大声传呼。

        秦子急取鲁侯绣字黄旗,偃之于地。梁子复取旗建于自车之上,秦子问其故。梁子曰:“吾将以误齐也。”鲁庄公见事急,跳下戎车,别乘轺车,微服而逃。秦子紧紧跟定,杀出重围。宁越望见绣旗,伏于下道,认是鲁君,麾兵围之数重。梁子免胄以面示曰:“吾鲁将也,吾君已去远矣。”

        鲍叔牙知齐军已全胜,鸣金收军。仲孙湫献戎辂,宁越献梁子,齐侯命斩于军前。齐侯因王子成父、东郭牙两路兵尚无下落,留宁越、仲孙湫屯于乾时,大军奏凯先回。

        再说管夷吾等管辖辎重,在于后营。闻前营战败,教召忽同公子纠守营,悉起兵车自来接应,正遇鲁庄公,合兵一处,曹沫亦收拾残车败卒奔回。

        计点之时,十停折去其七,夷吾曰:“军气已丧,不可留矣!”乃连夜拔营而起。

        行不二日,忽见兵车当路。乃是王子成父、东郭牙抄出鲁兵之后。

        曹沫挺戟大呼曰:“主公速行,吾死于此!”

        顾秦子曰:“汝当助吾!”

        秦子便接住王子成父厮杀。曹沫便接住东郭牙厮杀。管夷吾保著鲁庄公,召忽保著公子纠,夺路而行。有红袍小将追鲁侯至急,鲁庄公一箭,正中其额;又有一白袍者追来,庄公亦射杀之。齐兵稍却,管仲教把辎重甲兵乘马之类,连路委弃,恣齐兵抢掠,方才得脱。曹沫左膊,复中一刀,尚刺杀齐军无数,溃围而出。秦子战死于阵。

        史官论鲁庄公乾时之败。实为自取。有诗叹云:子纠本是仇人胤,何必勤兵往纳之?若念深仇天不戴,助纠不若助无知!

        鲁庄公等脱离虎口,如漏网之鱼,急急奔走,隰朋、东郭牙从后赶来,直追过汶水,将鲁境内汶阳之田,尽侵夺之,设守而去。鲁人不敢争较,齐兵大胜而归。

九、战后通牒

        周庄王十二年(鲁庄公九年,齐桓公元年,元始前685年)秋八月庚申,刚刚继位的齐桓公于乾时以逸待劳大破伐齐的鲁庄公。经过连夜血战,虽然最后鲁庄公侥幸逃回鲁国,但损失却极为惨重:军队十不存一,辎重几乎尽失不说。大将秦子、梁子冒充鲁侯吸引火力,更是被齐军轻松俘虏,连带着鲁庄公所乘座驾戎辂大車也一并被齐军收缴。

        齐桓公大胜之后,立刻命鲍叔牙携大胜之势再次兵临汶水,以大军压境之态,要求鲁国自己斩杀战犯公子纠,并将管仲、召忽等一干附逆之人交还齐国以谢罪天下〖山录||《史记·齐世家》——齐遗鲁书曰:“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召忽、管仲雠也,请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将围鲁。”〗。而等到齐国派遣的使者临出发时,鲍叔牙特意赶来交代,面授机宜道:“其他人无所谓,但管仲有经世之才,必须保证其能活着归来,鲁国如发现了其有天下之才,必会直接杀害以绝后患。若真如此就告诉鲁侯,‘齐侯与管仲有射钩杀身之仇,必欲亲手除之而后快。’而鲁侯畏惧齐国兵威,又误以为管仲回齐必死,定会遵从。一旦鲁国放人,就立刻带管仲先行返回,以防夜长梦多。”〖山录||《左传·庄公九年》——鲍叔帅师来言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使者听后连忙应诺,领命而去。

        齐侯小白早朝,百官称贺。鲍叔牙进曰:“子纠在鲁,有管夷吾、召忽为辅,鲁又助之,心腹之疾尚在,未可贺也。”

        齐侯小白曰:“为之奈何?”

        鲍叔牙曰:“乾时一战,鲁君臣胆寒矣。臣当统三军之众,压鲁境上,请讨子纠,鲁必惧而从也。”

        齐侯曰:“寡人请举国以听子。”

        鲍叔牙乃简阅车马,率领大军,直至汶阳,清理疆界。

        遣公孙隰朋,致书于鲁侯曰:外臣鲍叔牙,百拜鲁贤侯殿下:家无二主,国无二君。寡君已奉宗庙,公子纠欲行争夺,非不二之谊也。寡君以兄弟之亲,不忍加戮,愿假手于上国。管仲、召忽,寡君之仇,请受而戮于太庙。

        隰朋临行,鲍叔牙嘱之曰:“管夷吾天下奇才,吾言于君,将召而用之,必令无死。”

        隰朋曰:“倘鲁欲杀之如何?”

        鲍叔曰:“但提起射钩之事,鲁必信矣。”

        隰朋唯唯而去。鲁侯得书,即召施伯。不知如何计议?再听下回分解。


【种花家事大纲·孟春纪】015雍大夫计杀无知 鲁庄公乾时大战『东周列国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