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潜艇杀手——美国“诺福克”号驱逐领舰发展史

2022-06-08 11:46 作者:千本蔷薇十字  | 我要投稿

1951年,美国海军启用了一个全新的舰艇类别——驱逐领舰(DL),而第一艘吃到螃蟹的战舰便是DL-1“诺福克”号。“诺福克”号在开发设计阶段是作为巡洋舰研制的,而美国海军研制这型战舰的目的只有一个——打击高速潜艇。为此,美国人在“诺福克”号上无所不用其极,这型战舰不仅装备了数量繁多的反潜武器和完备的声呐系统,还尽可能降低了自身噪音,并拥有在高海况下高速航行的能力。不过,这样一型专业特化的“潜艇杀手”造价过于昂贵,美国海军并无力负担大规模的建造,因此“诺福克”号也成为了此类型战舰的第一艘,也是最后一艘。

1.猎杀高速潜艇

1945年5月9日,德国U-2511号潜艇在挪威向英军投降。据时任艇长阿达尔贝特·施尼上尉所言,他的这艘XXI型潜艇于4月30号出海执行任务,虽然在不久后(5月4日)便接获停战指令,但在回港投降期间,他成功指挥舰艇进行了一次攻击模拟训练,目标是一艘英国重巡洋舰。在此过程中,他没有被任何盟军舰艇发现。

在挪威卑尔根港向英军投降的U-2511号潜艇(居中白色的那艘),按照艇长的说法,这艘潜艇曾经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模拟攻击了一艘英国重巡洋舰

这位德国艇长的说法引起了美国海军的警觉。XXI型潜艇是德国战时服役的最新型潜艇,不仅拥有高达17节的水下航速,甚至还有静音模式——两台静音电机专门负责为潜艇提供渗透时所需的动力,尽管此时的水下航速要降低至6节。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获得了两艘XXI型潜艇作为赔偿舰,又设法打捞修复了属于XVIIB型的U-1406号(安装了瓦尔特式过氧化氢引擎,水下航速最高可达24节以上),以用来研究对抗她们的方法。负责进行报告的作战评估小组提出,为了能够有效对抗这类具有较高水下航速的潜艇,能够提早发现她们是重中之重,因此开发性能更好的新型声呐是优先事项。与之相比,新造专门的猎潜舰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如若能够为现有的这些慢速护航舰换装新声呐的话,尽管她们不具备猎杀高速潜艇的能力,但是将潜艇驱赶至威胁范围外还是做得到的。

“诺福克”号设计之初只有一个目的:猎杀水下航速能达到25节以上的高速潜艇,图为1965年正在参与UNITAS IV演习的“诺福克”号

不过显然,作战评估小组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因为在1946年8月份发布的规划案中,美国海军对一型高速、高适航性、大吨位并安装新型声呐的“潜艇杀手”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份规划案中,美国海军要求这型“潜艇杀手”能够装备制导反潜鱼雷、火箭深弹以及能确保摧毁敌方浮航潜艇的火炮火力。由于现有声呐系统似乎已经不足以对XXI型这样的潜艇发挥作用,因此美国海军计划为“潜艇杀手”装备一型比当初作战报告小组建议中更复杂的声呐系统。这套系统包含中低频的搜索声呐以及用于引导攻击的高频声呐,还包含声呐目标识别系统、声呐电子支援系统、水下目标定位器以及干扰装置。美国人甚至计划为这型战舰装备拖曳式声呐。由于美国海军要求这型“潜艇杀手”在高海况下也能够猎杀水下航速25节的潜艇,因此其航速指标被设定为35节。与齐全的反潜设备和高航速相比,“潜艇杀手”的防空能力则处于次要地位,6门3英寸高炮即可满足需求,而对海能力则更是不用考虑(打击浮航潜艇除外)。

QHB-a型声呐系统,是美国海军在战后研发的中低频主动探测声呐系统,是“潜艇杀手”项目复杂的声呐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6年12月,美国海军船舶部便提交了三个初版草案设计,为两个重型方案和一个轻型方案。三个方案武备相同,均为3座双联3英寸高炮、8门35mm机关炮、5座“武器A”(即火箭深弹发射器)和4具鱼雷发射管(20发备弹)。区别则是两个重型方案采用了战前设计的“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舰体,拥有更好的防护和更远的航程;而轻型方案选择了同时进行的舰队驱逐舰项目DS(即后来的“米歇尔”级驱逐领舰)的舰体,成本更低。两个重型方案之间的区别则在于动力系统,采用了100000马力轮机的方案拥有更高的航速,吨位也更大,而较轻的方案选择了70000马力的动力系统。船舶特性委员会SCB最终选择了重型方案,理由是他们对轻型方案在高海况下的高速航行能力表示怀疑。除此之外,重型方案还具有以下的优势:作为武器平台更为稳定,能够安装更多干扰弹自卫,能够携带更多鱼雷,也有更多余裕为更新式的反潜武器上舰做准备——例如火箭助推鱼雷。

“潜艇杀手”项目最终决定基于“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船体进行设计,因为其较大的吨位和空间便与容纳更多设备,图为1943年摄于旧金山的5号舰“奥克兰”号

2.反潜轻巡

1947年2月,SCB确定了以“亚特兰大”级船体为基础的“潜艇杀手”重型方案为进一步设计的基础,并将整个项目命名为CLK(Cruiser-Light-Killer)——即为反潜轻巡洋舰。这个项目在SCB内部编号为SCB 1,是为优先级最高的项目。

在两个重型方案中,船舶部选择了较轻的方案以进行下一步工作。由于军械部的强烈要求,船舶部为该方案增加了一座双联3英寸高炮,而他们同意这项要求的原因则是轻巡洋舰的船体有足够的冗余度,多装一个炮塔没有什么负面影响。至于军械部,则是希望充分利用舰上计划安装的两座火控塔,安装4座炮塔可以令每个火控塔均指挥两座炮塔,提高火控效率。除此之外,一线部队的指挥官还要求该型舰能够装备10具鱼雷发射管以提高作战效率,但是船舶部认为这项要求过于不切实际,因为如此多的鱼雷发射管会挤占很多甲板空间。不过,船舶部还是进行了一定妥协,将鱼雷发射管数量从原本的4具增加至8具,备弹也从20发增加至30发。作增加鱼雷发射管的代价,“武器A”的数量则从5座减少为4座。

“诺福克”线图,该舰为CLK项目唯一成果

不过,增加的设备数量令CLK项目面临了新的问题:电力供应不足。在最初的计划中,CLK的电力需求是500kW——这个数字是战时驱逐舰标准装机容量的5倍,而如果使用单个500kW的发电机的话,其过大的体积会导致动力舱所需空间过大。船舶部的解决办法是使用两台尺寸较小的250kW发电机共同提供电力。不过,随着武器装备的增加,新型声呐系统、雷达系统、火控系统乃至于计划上舰的全新全自动的3英寸高炮炮塔均是耗电大户,装机容量又从2×250kW提升至2×300kW。不过,在最终确定下来的方案上,发电机装机容量其实远比这大得多——达到了4×750kW。除了发电机技术的进步外,原因还在于美国海军希望该舰有较好的生存性,应有足够的电力储备,不至于一发炮弹就导致全舰停电。为此,船舶部在两个动力舱内均安装了两台发电机,并且两个动力舱也相隔尽可能远的距离。不过,这些措施也导致项目增重,原先70000马力的轮机出力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为了能够维持33节设计航速,船舶部决定为其换用80000马力的新轮机。

“诺福克”号的舱室布置简图,可以注意到其前后两个动力舱室隔得较开,这是为了增强生存性的设计

尽管增加发电机、换用新轮机的措施令CLK项目的动力舱体积需求急剧增大,但好在“亚特兰大”级的船体足够大,并不需要对船体尺寸做太多改动。1947年底,应用上述所有改进的E2号方案被接受为最终方案。E2相比于原方案以及船体设计的基础“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在舰体尺寸上并无太大变化:长540英尺、宽54英尺、吃水深26英尺,设计吨位约6600吨,航速33节,续航力6000海里/20节。舰体方面,CLK相比于“亚特兰大”最明显的区别便是提高了干舷高度,以使其在恶劣海况下能够更有效地作战。为了能够专精于反潜任务,CLK还尽可能地降低了自身噪音,以能够提升声呐精度。CLK项目具体采取的降噪措施包括:优化舰体线型以降低流体噪音,采用更为大型的螺旋桨以使其能够在更低转速下提供同等推力,采用大型单舵设计以消除双舵构型中两个舵面之间产生的流体噪音。

1957年左右的“诺福克”号,该舰舰体基本与“亚特兰大”相同,但是有更高的干舷,不过其防护水平与“亚特兰大”相差甚远,只有驱逐舰水平,仅在舰舯部侧面和主甲板设置了一层25磅(约15mm厚)均质装甲钢,而防护上跟驱逐舰的区别则在于拥有双层船底

3.奢侈的选择

早在1947年初确定CLK计划时,美国国会便同意下发预算给该项目,计划在1948财年开建两艘,舷号CLK-1和CLK-2。不过,由于项目定型要等到1947年底,因此CLK项目首舰“诺福克”号直至1949年才开工建造。定型的“诺福克”号装备有8门70倍径3英寸Mk26型舰炮,安装于4座双联Mk37型全自动炮塔内——不过,由于该型武器开发延宕,实际上在1956年才成功实现量产并上舰服役,因此“诺福克”号建造之初仅安装了8门50倍径的3英寸Mk22型高炮做应急之用。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35mm高炮上,而这型计划用于替代20mm厄利孔高炮的武器项目则直接被腰斩,因此“诺福克”号建造之初安装了16门20mm厄利孔高炮(8座双联)以做替代。相比于状况频出的火炮,“诺福克”的8具鱼雷发射管和4座“武器A”则是按时上舰。

服役之初的“诺福克”号驱逐领舰,注意其主炮位安装的是50倍径3英寸Mk22型高炮,此时她甚至还装备有20mm厄利孔高炮

由于应用了大量的新型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SPS-6大型对空搜索雷达、Mk56火控系统、QHB型扫描声呐、QDA型测深声呐等)和武器系统,再加之6000吨以上的设计吨位,CLK项目的造价异常之高,达到了单舰6190万美元。相比于二战时期那些大量建造的驱逐舰和反潜护卫舰,CLK的造价显然无法支持大量建造,而对于反潜任务来说,反潜舰艇的数量恰恰又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对于其需要担负的任务来说,CLK显得过于奢侈。于是,美国海军利用已经批准的预算下发了CLK-1“诺福克”的订单,而CLK-2的建造计划则被搁置,并随后于1951年取消。而针对反潜任务,美国海军开始转向研究更为廉价的方案——改装二战时设计建造的老驱逐舰。

下水后正在被拖曳至舾装码头的“诺福克”号。“诺福克”号下水的日子,也正式其姊妹舰CLK-2计划取消的日子

至于CLK项目的“独苗”——“诺福克”号,则于1949年9月1日在纽约造船厂动工。1951年12月,“诺福克”号下水,而由于美国海军此时刚好更改了舰船分类系统,CLK分类被取消,“诺福克”号被划分为新设立的“驱逐领舰”类型,舷号DL-1。1953年3月,“诺福克”号建成服役,在1954年加入大西洋舰队。由于其安装了完备的声呐系统和多型新型声呐,因此服役后多数时间都在进行声呐系统的测试。1956年,“诺福克”换上了设计之初便计划装备的3英寸Mk26型舰炮,并拆除了所有的20mm高炮。1960年,“诺福克”号入坞进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现代化改装,拆除了舰艉的两座“武器A”,并在其位置安装了一套8联装“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发射箱,并更换了雷达、声呐等电子设备(AN/SPS-26雷达、AN/SQS-23声呐等)。完成改装后,“诺福克”号多次参与了美国海军与南美国家联合举办的UNITAS演习,除此之外并无太多值得一提的服役活动。1970年,这艘服役了不到20个年头的昂贵“驱逐舰”退出现役。

正在发射“阿斯洛克”反潜火箭的“诺福克”号,可以注意到其发射箱位置位于两座主炮塔之后
1965年时的“诺福克”号,主桅顶端是AN/SPS-29对空警戒雷达的方形天线

尽管“诺福克”号退役后被拆解,但是她的两座Mk37炮塔被保留下来,目前放置于诺福克海军基地。她的船钟也被保留下来,存放于“威斯康星”号战列舰旁的广场上,以供游客参观纪念。

1968年,摄于澳大利亚的“诺福克”号,这是她最后一次出航,可以注意到其舰桥前部的两座“武器A”也已经拆除


潜艇杀手——美国“诺福克”号驱逐领舰发展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