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分配论--人类本能的博弈4.0(7)

2023-08-24 16:00 作者:爱因斯坦的Y酱  | 我要投稿

写在前文,第一,我所有的观点遵循事物的发展逻辑,不要用陷入后现代主义。第二,任何事情要讲客观事实,不能脱离实际,第三,我们首先要从宏观上了解社会本质,才能找出问题,最后找到关于个体的答案。也就是宏观与微观上的一个平衡点。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强者与弱者之间的不断博弈。

在以历史为脉络说明分配论之前,大家首先要有几个共识1,社会必须保持外部竞争力,纵观历史的发展,主要看哪个社会的整体效率更高,那么谁的竞争力也就越强。2,社会内部必须维持稳定,对于社会内部所有人来说,稳定是共同的最优解。3,任何一个社会需要维持稳定的运转,是需要维持成本的。4,强者剥削弱者,是一种本能,剥削的多与少,取决于强者和弱者之间博弈的平衡。

氏族与部落社会

解:在前面博弈第五篇的时候其实已经对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形成做了阐述。在母系社会时,社会内部面临外部和内部的巨大生存压力,外部由于物种之间的竞争导致,内部则是生存资源的压力(食物,水和居住地)。人们必须依靠血缘关系的氏族部落来保障生存。这个过程,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外部竞争力不足,也必然会导致内部生存资源不足,反之亦然。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开始使用并制作工具),对外,人类开始在与外界非同种族竞争当中占据上风(指与狮子老虎狼等动物),并开始逐渐扩大生存领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成为社会竞争主流。也正是这一个过程,母系社会里,强者依靠科技的加持,并开始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母系社会逐渐瓦解。这个过程,男性主导的社会加强了群体的竞争力,提高了集体的生存空间,使得母系社会的向心力逐渐瓦解。母系社会的形成是为了谋求生存,而父系社会在外界竞争力上要远远大于母系,这也是我反对教科书上的观点原因。

对内,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开始征服自然。这里简单说明下,人类对自然的开发是一个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的进步的过程,比如说一开始人类只能进行采集,然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开始征服自然界的表面,利用表面的植物,动物,矿物。再然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开始征服更深处的自然资源,包括现在的光能,风能等等,都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取得的成果。我们要明白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请问各位,土地在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如果不明白前面的逻辑,那么你是无法理解土地在历史发展中,到底承载着什么的?实际上,这个土地是要打上双引号的。这里,我认为教科书上的说辞过于模糊,或许官方自己也无法解释。比如说,以汉朝时候的生产力,在沙漠里给你划一块地,和给你在北大荒划一块地,或者给你在平原区划一块地,你认为能一样么?能在沙漠里利用光能,并且种上粮食是现代才有的技术,北大荒形成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所以不同时期不同的生产力,不同的地所产生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土地在历史的发展中,是在不同时期,在当前的生产力下,承载着生产成果的作用。人们真正的需求是土地上的劳动成果。因此,经济的生产端口,土地,生产力与劳动利用率三者相互制约。

在分配端,无论是母系社会还是父系社会,都是按照弱肉强食的分配体系进行的。社会向心力,从母系社会的血缘开始向父系社会的族群(部落)过渡,以强者为尊是社会运行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以上发展的脉络。这里,有这么几点需要解释:

奴隶的产生源自于彼此之间的竞争,因为此时外部竞争是主要矛盾。我不清楚国内教科书是怎么定义奴隶制的?也不清楚他们是怎么定义奴隶制的?如果是单纯的拥有奴隶的奴隶主存在就是奴隶制,那么美国按法律意义上来说,南北战争前都是奴隶制国家。我个人更加倾向于这是西方学者单纯的认为社会制度的演变就是部落到奴隶制,再到封建,然后近代,现代,以此表达自身的制度,文化上的优越性的一种说词。我个人观点是并不存在所谓的奴隶制国家。一个国家制度的定义应该严格从最终的分配体系上去看。

早起的部落内部分配上虽然同样存在竞争体系,但是由于生产力有限以及外部竞争压力大,所以实际上内部竞争是缓和的。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到了父系社会后,外部竞争压力开始逐渐减小,内部生产力的提高。在内部生产力尚未达到人口平衡点时,内部开始出现脱产者(统治者,食利阶级),私有制开始出现。这个时候国家这个概念开始出现。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经济水平,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很明显,内部不同的经济水平是由强者不同力量悬殊造成的。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着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外部压力取决于当前竞争力。比如说,AB两个部落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同,部落规模相同,实际上两个部落彼此的压力是平衡的。但是如果AB两者武力悬殊,那么很明显强者会给弱者施加一个外部压力,这个时候对于AB两者内部影响反而不一样。内压和外压处于一个此消彼长状态。

内部压力的核心矛盾在于,在当前思想和分配体系下(社会向心力),人口与生产力的客观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回到前面滴篇,我讲过分馒头理论。以此为例,当前生产力只能维持每天100个馒头,但是当前总人口有100人,而每人每天至少消耗1个,这里理论上是刚刚好,但是实际情况中,由于强者必然会占据更多的社会资源,这是人性的本能所使,因此,这个社会的真正需求是100+X(X取决于强者占据的社会资源的多少)。这里面,X的数值受到当前社会思想影响的变化。比如说,在当前思想体系下,强者是天然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的,因此,X可以接近无限的最大值。只要这个数值不会导致内压大于外压即可。当然现实社会中,我们是无法去看清楚这个数值具体是多少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X的数值下限取决于当前社会的思想,上限取决于当前社会的外压。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这个X,就是指贪污的范围。贪污是个模糊的概念。当然,我并不是认为贪污就是应该的,我的观点是这种行为属于合情合理但是非正义的。同样的,我们也要明白,强者和弱者之间的真正武器,不是暴力,而是思想。


分配论--人类本能的博弈4.0(7)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