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 小逻辑】笔记 思想对客观性的第一态度 形而上学
这是一种旧形而上学的态度,一种朴素的态度,持这种态度的哲学认为思维是可以认识把握绝对的,这里要注意,黑格尔把这种形而上学归结到具体哪一种哲学流派,他本人是由明确说明的,其实是前康德时期的独断论,但是前康德时期的哲学也并不是全都是这种独断的形而上学,在这部分的最后,黑格尔也明确说明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包含哲学思辨的,所以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并不是在这样一种形而上学,其实这里也涉及黑格尔是怎么理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
这部分本身是不难理解的,黑格尔也并不是在全然否定在这样一种形而上学,相反,这样一种认为思维可以把握存在,把握绝对者的思维对客观性的态度,黑格尔是表示认可的,所以说黑格尔才会说这样一种哲学是可以发展成思辨的哲学的,黑格尔主要是批判在这样一种形而上学中思维把握存在所用的方式,那就是判断的形式。
判断的形式:即认为可以把一些谓词加在主词身上就把握住了主词,如“世界是有限的”,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把握的主词恰恰是有限的,并且主词与谓词之间也是分离的,用判断的形式表述绝对者就有这两个缺点。
第一,首先说判断形式的第一个缺点,有限性。当我们用一个判断的形式来表述那些理性的概念时,任何对主词的界说都是有限的,因为任何一次谓词,任何一个思维规定本身都是有限的,所以才会有自己与自己的对立,正如当我们说“世界是有限的”时,我们以为“有限的”这个谓词已经表述了主词“世界”这个概念的真理,但是事实什么,有限之所以有限恰恰在于无限,这样思维就自身陷入矛盾之中。而整部逻辑学就是在考察我们的思维规定,当我们执着于其中一个思维规定时就会发生矛盾,而矛盾就是思维运动的力量。
第二,这第二点就是判断的形式表述真理时的外在反思形式,也就是主词与谓词的分离,好像主词是一个地基,谓词时依托主词而成立的,但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只能通过谓词才能知道主词是什么,谓词才真正地道出了主词所是的,在这个意义上好像主词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是被谓词映现出来的,这其实也是一种外在的反思方式,只有我们把现象与本质,主词与谓词把握为同一的,这才是黑格尔的绝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