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活得痛快-金钱、苦难与恐惧(四)

当你意识到真正让你痛苦的其实并不是苦难,也不是金钱,而是心里的恐惧时,便可以开始“对症下药”了。首先第一要务便是自我剖析,正视恐惧。日常生活中,因为钱苦恼的人一般有四种,今天我们来谈谈第四种:
第四种,对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感到恐惧
这类人是把对自己认知不足,从而对未来产生的恐惧转嫁到金钱上面。换句话说,认为只有挣钱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一旦停止挣钱的时候,就会非常害怕。首先是害怕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即没钱自己就会变的很糟糕,哪怕自己有钱,在碰到更有钱的人时,也会觉得低人一等,这种是典型的金钱至上观点。你就是你,不会因为你有钱或没钱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我见过一些富有的人,都很尊重他人,礼貌客气,而且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除非是你的家人,否则在他人的世界里,你只不过是一个配角而已,众多八卦中的其中一条谈资而已,实在无足轻重。

再者是被他人影响所建立的非自身潜意识认可的价值观,一个人从小到大,如果周边人一直都在教导他要努力读书挣钱,那么他长大的目标很可能就是多挣钱,虽然他也不清楚自己要挣多少钱,但内在观念一直就是挣钱,所以工作后,往往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工作中,升职加薪便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标,同时工作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和不断增长的收入,也让他对非工作时间的生活琐事感到无趣,进而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到工作上,长此以往,工作狂便诞生了。不过当工作中的成就感再也无法满足他,所谓的金钱只不过变成一串数字的时候,此类人就会开始焦虑和迷茫,一边拼命工作挣钱,一边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到底什么,只有看到自己存款渐渐变多的时候才有稍许安慰,但更多的时候是感觉自己在浪费时间做着无趣的工作,怕自己一辈子就这样蹉跎,唉声叹气。

最后则是把金钱看的太过重要,过重的原因可以归咎为第三类的非理性恐惧,挣钱才是第一位的,工作自己喜不喜欢不重要,自己做的开不开心不重要,自己做的好不好也不重要,可以挣到钱就行,然后日复一日对工作抱怨,对同事抱怨,对老板抱怨,总归是世界如此糟糕,我是如此渺小,无法改变,只能认命。最常见的就是背着房贷车贷的那波人,要挣钱养家,牺牲自己,成全家庭。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我并没有说这种生活方式不好,但确实很难让人喜欢,可这种生活方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所以在无法改变现实的情况下,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对于财富的追求,我在论语里面找到了答案。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孔老夫子早就在2500多年前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平衡财富与自我追求,他老人家一直提倡不要把得失看的太重,这样才能练就开阔的胸怀和平稳的心态,终身学习,增长智慧,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也要志当存高远,只要有了正确的目标,再加上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良好的心态去执行,目标自然可以达成,随着目标达成,财富也会随之而来。优秀的人是不会为了贫苦而担忧的,君子爱财但也要有更高的追求,即追求金钱不如追求卓越,追求卓越的同时也会带来财富。
经过全文分析下来,治疗金钱恐惧症的方法主要有7条:
明白苦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活在对苦难的恐惧之中;
重要的事情要做好风险控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不要杞人忧天,揪着一些小概率或者无法控制的事情不放,顺其自然;
对于网上的知识,他人的话要采取辩证思维去看待,要有质疑精神;
理性消费,树立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金钱观;
不要太过在意他人眼光,比起成为别人眼中最好的你,不如成为自己眼中最好的自己;
追求金钱如不追求卓越,当你变得优秀时,财富也会随之而来。

人生在世,挣钱很重要,但是人这辈子却不能只是为了挣钱而活吧。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有碰到过类似金钱恐惧症的小伙伴,总有太多人把金钱作为理由错过了很多的美好,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敢犯错,总想着等有钱以后再去做什么,你可知,随着你年纪的增长,即使去看同一道风景,你的内心感受、分享欲、身边的人和事都会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人生只有一次,如果不能随心所欲而活,难不成留到下辈子,父母或他人期望确实值得思虑,个人阶级财富也人之所欲,但是人终究会走向死亡,所以在死亡来临之前,我应该去做什么,终身学习, 获取智慧,让自己平生这一趟走的潇洒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