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enians in Singapore
新加坡的亚美尼亚人是一个小社区,在新加坡早期历史上有重要的存在。1819年,斯坦福德·莱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将新加坡建立为贸易港口,他们是最早到达新加坡的商人之一,来自英国统治时期。20世纪20年代初,他们的人数达到顶峰,大约有100人,但大多数人都去了其他国家,或者被更广泛的新加坡社区所吸收。尽管人数不多,但他们对新加坡早期的商业生活产生了影响,他们共同创办了《海峡时报》,并建造了莱佛士酒店。位于亚美尼亚街的圣格里高利的亚美尼亚使徒教堂是在新加坡建造的第二座教堂,也是今天幸存的最古老的教堂。
新加坡早期的亚美尼亚人起源于朱尔法,在1603年波斯的阿巴斯大帝占领朱尔法并将亚美尼亚人驱赶到伊斯法罕(之后形成新朱尔法)。其中一些成为商人的亚美尼亚人将迁移到英属印度,甚至更远的地方,到18世纪,亚美尼亚商人已经在英属印度(特别是加尔各答)、缅甸、马来半岛(特别是槟城和马六甲)和爪哇建立了自己的地位。在莱佛士爵士于1819年将新加坡建立为贸易港口后不久,亚美尼亚商人来到了新加坡。1824年新加坡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有16名亚美尼亚人,1826年的人口普查显示新加坡有16名男性和3名女性亚美尼亚人。
虽然人数不多,但亚美尼亚人在新加坡早期的商业活动中很活跃。亚美尼亚贸易公司如Sarkies and Moses(1840-1914)、Apcar & Stephens(1826-1845)和Mackertich M. Moses(1820 - 1839)在新加坡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到19世纪30年代,亚美尼亚商人开始投资土地。1836年3月,圣格里高利教堂被祝圣,成为新加坡第二座教堂。
在哈米德大屠杀和亚美尼亚种族灭绝造成数百万亚美尼亚人死亡后,一些奥斯曼亚美尼亚人也作为难民来到这里。
20世纪20年代初,大约有100名亚美尼亚人。193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有81名亚美尼亚人,尽管实际人数约为95人。许多亚美尼亚人因为是英国的臣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人强行拘禁。到20世纪50年代,许多当地的亚美尼亚社区已经移民到澳大利亚或成为新加坡更大社区的一部分。然而,在主显节期间,新加坡和亚美尼亚的国旗仍然在亚美尼亚教堂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