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辩证法原理(无门槛版)

2021-10-12 11:17 作者:沈正毅  | 我要投稿

辩证法,也就是揭示事物运动目的的一种原理。之前,我们谈到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之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主要在于对旧哲学批判的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辩证法的理解不清楚,因此对唯物主义的理解就走向庸俗,这种庸俗使得这种对立也显得庸俗。我们应该回到原本去理解。

要理解辩证法,我们要来看看《精神现象学》。

任何庸俗唯物主义的理解与之相对的就有庸俗唯心主义的理解,对“物质决定意识”的否定就包含着对“意识决定物质”的否定,因为物质和精神的对立本身就需要凌驾与两者之上的中介,当对立发生时,就意味着产生由谁回归到谁身上的问题,具体到现实就是理论和现实发生谁决定谁或者谁回到谁身上的问题。为什么当我提到现象学和符号学,特别是德勒兹符号学的时候,认为他们是唯心主义的,因为这些割裂的,由绝对的“我”认识现象世界的理论是与辩证地违背的,这种主客体割裂,就意味着原初的精神和原初的现象固定的站在那里,即没有原因,也没有目的,那么也就没有历史。

辩证法的联系观:事物从感性确定的同一到无限性的对立,意味这现象世界的成立是对感性认识的否定。比如,当我们言说“错误”时,也对应着“错误的现实意义”和“正确的现实意义”。“高”是从“低”的否定中得到的,但是“低”因为“高”而存在,也就说,一组言说事物的范畴同一矛盾着存在,而当现实世界发展到不需要用“高低”“是非”描述时,又会一同消失。在者,“正义”“爱情”是不是生理的幻想,还是实际的存在,这个问题是在实践的联系中被证明的,当言说“正义”“爱情”时,意味着就在说我们所概念的那个现实性,因此,人类伦理关系是在生活中不证自明的,试图就这些伦理概念做解释和证明的行为都是重复的对历史的解释。

也就是说,事物的概念是从对事物的否定而展开的,自己,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就是展开的本体,所展开的世界就是眼前的一切现象,包括精神现象二分,主体客体的二分本身也是从中展开的,因此当我们言说这些二分争论的时候,这些哲学对象就已经将其包含其中了,那么庸俗对立也只是一个等待被消灭的对象而已,何来各种哲学的“高深莫测”和大哲学家的“思辨真理”呢?。我们所过的是自己的物质生活,不是千年前的物质生活。从二分两者而寻求必然中介开始,唯心主义就是失败的。

辩证法的发展观:感性认识性否定自身出发,把作为有意识的“我”和我所处的现象世界隔离开来,把世界和处在世界中的我一同展开去用“意识”来理解。意识作为物质的展开,持续的对他人他物做否定以将他们从不可言说的存在中隔离出来,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并不断做这种运动。比如,中原农业社会就是对过去氏族打猎游牧生活的否定,这种否定包含着大量的物质形式,对原始形式的锌矿,铁矿,铜矿做了否定,成为了农业工具,也就是世界的新的形态,这种形态是过往都没有诞生的,对电脑的发生,是关于电脑一切原子式物质的否定,而量子世界的无序运动中,即使花费千万亿年也不会出现一台这样精致运行的机器,也就是说这台机器是人在对事物的否定中,所诞生的,是物质世界自己改造世界的一种形式,这种运动的实质就是人的能动性。

如果按照唯心主义的认识,那我们只要在现存的现象中东拼西凑,理清楚逻辑就能生产一台这样精妙的机器,那么,一切生产就是简单到复杂的无限重复。那么根本上讲,这样的世界是有本初的,但又是不发展的,这是可笑的。那么现象和精神又是怎么发展来的呢?只有把自己改造世界这一发展观展开,才能确定自己所处的世界的原因和发展,才能确定自己人生的目的。庸俗的对立观点只是拿已经发展而来的语言缝合出一套低级的符号学而已,比如精神第一性,绝对正义不存在等等。

辩证法的矛盾观:人改造世界,将不准确的,混沌的宇宙改造成有目的的,精致运行的宇宙,这一过程的否定动力学并不是原初,也不是本源。而是事物自身的运行。人既然处于世界又自身将世界展开,这种否定的展开,意味着,他和真实的世界总是处在一个割裂的矛盾。历史一旦处在展开的发生中,客观世界就是自然的运行,而主观的精神又否定世界来认识,来形成理性的认识,那么这种客体世界和主观世界就不断在自身的精神中被矛盾的认识。比如,一个人感觉自己要涨工资,但是市场工资定价不允许,那么这种主客体矛盾就发生了,但是一群人希望涨工资,说明矛盾在强烈的发生,新事物,也就是主观能动性所需要改造的那个彼岸世界已经在显现了,要消灭旧世界了,因此矛盾是人自身的内在差异。表现为自我和现象世界的差异。


辩证法就是:人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改造自己,也就是改造世界的理论,那么庸俗辩证法就是给辩证法神秘主义化,这件事,就连辩证法的祖师黑格尔自己都犯了,因为辩证法的对象是一切,且一定是历史发生中的辩证法,而不是现象世界的辩证法。不能不给予他处于此岸的现实意义。


辩证法原理(无门槛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