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纤陀螺仪行业发展形势及投资方向建议分析

一、定义及分类
光纤陀螺仪是一种基于Sagnac效应的新型全固态光纤传感器。光纤陀螺仪根据其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干涉型光纤陀螺仪(I-FOG)、谐振型光纤陀螺仪(R-FOG)和受激布里渊散射型光纤陀螺仪(B-FOG)。光纤陀螺仪根据其精度可以分为:低端战术级,高端战术级,导航级和精密级。光纤陀螺仪根据其开放程度可以分为:军用和民用。目前大部分光纤陀螺仪都用于军用方面:战机和导弹姿态、坦克导航、潜艇航向测量、步兵战车等领域。民用主要是汽车和飞机导航、桥梁测量、石油钻井等域。
光纤陀螺仪的分类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二、行业发展现状
国内从事光纤陀螺研发生产的单位主要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兵器工业系统总体部、航天时代电子公司、航天三院33所和中船707所等。据统计2014年我国光纤陀螺仪产量为2.33万个,2020年我国光纤陀螺仪产量为5.03万个,随着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下游需求市场的拓展,预计到2022年我国光纤陀螺仪产量将增长至6.52万个。
2015-2022年中国光纤陀螺仪产量走势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根据光纤陀螺仪的精度高低,其应用范围涵盖从战略级武器装备到商业级民用领域。中高精度的光纤陀螺仪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高端武器装备领域,而低成本、低精度光纤陀螺仪主要应用在石油勘查、农用飞机姿态控制、机器人等许多精度要求不高的民用领域。随着先进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如光电集成和光纤陀螺仪专用光纤的发展,加速了光纤陀螺仪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2014年我国光纤陀螺仪需求量为2.24万个,2020年我国光纤陀螺仪需求量增长至4.82万个。2022年我国光纤陀螺仪需求量预计将增长至6.23万个。
2015-2022年中国光纤陀螺仪产量走势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光纤陀螺仪作为光纤惯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预计2022年我国光纤陀螺仪需求量6.23万个,光纤陀螺仪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7.82亿元。
2015-2022年中国光纤陀螺仪市场需求规模走势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二、行业投资方向建议
光纤陀螺发展的方向:一是向更高精度、更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为航天、航空、航海提供高精度的惯性元件;二是向体积小、高度集成、价格便宜、结构更牢固的超小型化方向发展,为战术级应用提供坚固、廉价的惯性传感器;三是朝多轴化方向发展。
光纤陀螺行业投资方向建议分析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光纤陀螺仪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精密物理量测量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探究光学器件及物理环境对光纤陀螺仪性能影响和抑制相对强度噪声成为实现高精度光纤陀螺仪的关键技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实现高精度小型化一体光纤陀螺仪必将得到很大的发展和应用。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2-2028年中国光纤陀螺仪市场深度调查与战略咨询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