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预防疾病母婴传播”规范发布
1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明确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来源:健康报、腾讯网、国家卫健委官网

为进一步规范全国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明确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推动实现“消除”母婴传播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基础上,组织制定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规范(2020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提出,要全面、规范落实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减少相关疾病母婴传播,至2025年年底,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要达95%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达95%以上,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达95%以上,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95%以上。
《规范》提出,为所有孕产妇(包括流动人口)尽早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对于疫情相对较重地区或感染风险较高的孕产妇,在孕晚期再次进行检测。对分娩前未能明确感染状况的孕产妇,原则上按照感染者处理,及时实施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规范》明确主要内容是,预防母婴传播以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综合防治体系为支撑,以常规妇女保健、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为基础,为育龄人群、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相关服务;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孕产妇检测与咨询服务、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保健服务和综合关怀、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服务等。
《规范》要求,要为感染孕产妇提供规范的孕产期保健服务,严格落实母婴安全5项制度,将符合条件的感染孕产妇纳入“紫色”妊娠风险分级,落实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加强孕期全程随访,动员感染孕产妇配偶/性伴进行相关检测。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助产服务,提倡自然分娩,避免将感染作为剖宫产指征。
《规范》明确了预防母婴传播相关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和干预服务技术要点以及相关报表上报流程及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