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淮南子》精神

2023-08-23 15:17 作者:戊申_拾介子  | 我要投稿

有而若无,实而若虚。 ​首先明确出真人是“有”和“实”的。有、无、实、虚,这其实都没什么特别的,特别的是“有但却能无,实但却能虚”。比起顺生的“无变有,虚变实”,这种逆向的兼顾,能回归根本才是难得的。 处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不识其外。 ​这句的重点不是“一二”和“内外”,而是“处、知,治、识”才对。是讲真人重视的是自己的“所处”和“所治”,不是“所知、所识”。不是不知不识,反而是虽然有很多知识,但并不看重它们。 消摇于无事之业。 ​明确出真人是有自己的“业”的,是有形的事业。“无为”不能算是事业,所以应该是指,真人施行自己的事业,是以“无违”作为前提和原则的,不会为了成事而违背自然正道。在这个前提下,事业要是成不了,那也怡然逍遥。因为那是天意。 弗载于心。 “载​”不是藏不藏的问题,根本到不了要用“藏”这么严重的词。应该只是放没放的程度,就是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就是在表面上放一下都不会,还谈什么藏没藏进里面呢。用藏的前提,是有起码的看重,然后再才考虑要不要藏起来。根本不看重,就谈不上藏了。 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 ​是真人居于道中,行于道上,与道合一之后,跟随着道的运行,而不怀疑道,那就不需要自己再去担心和考究“道准备带我去做什么事,道准备让我去什么地方”这一类的问题。不是不知道,而是觉得不需要非得知道。 不学而知,不视而见,不为而成,不治而辩。 ​不是“不用”,而是“不非得依靠”学、视、为、治,才能实现知、见、成、辩的结果。因为真人主要依靠的是道,而不再是自己。不依赖,不代表就不用去学、视、为、治了。太依赖而必须去做,和完全不去做,是两个极端,都是偏道。

《淮南子》精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