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苏州悦见云庭|研考紫禁城建造智慧,打造更舒适真洋房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世界的存在、真理、规律,皆应以人的感觉为标准,居所更应如此。
纵观中国古今人居,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皇帝处理政事与安歇的皇家宫殿,不仅是皇权尊贵的重要象征,更以高度的建筑智慧,造就了绝对安逸舒适的帝王之家。其中的一些原理,直至科技发达的今日,依旧被不断借鉴。
越秀·悦见云庭,研考“紫禁城”的六百余年的建造形制与技法原理,以人的舒适需求为考量科学布局,打造PRO新舒适主义真洋房住区。
南北顺势 延承千年的建筑形制
从技法原理上,如何才能保证紫禁城在居住上的绝对舒适性?在600多年前紫禁城建造设计之初,当时的工匠们就已经进行了深度的探索。从择址的整体地势、宫殿院落的排布、御路及甬道的建造形态等3大维度进行匠心考量与科学布局。
首先,从整体地势上看,外部——南面紫禁城内以乾清宫为主殿的居住区高20米,北面紫禁城外的景山公园高43米;内部——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米,南北地平高差约2米;
其次,从院落排布上看,紫禁城以东西六宫为例,南面前院位于地处,北面后院位于高处;并且,院落正中南北走向的御路或甬道,断面多呈“熊背”样式,其建造形态为中间高两边低。
正是通过这3大技法原理,保证了紫禁城的排水防涝功能,以及采光、视野与通风,让紫禁城在居住上具备绝对舒适性。越秀·悦见云庭,亦如是。
其整体社区呈南低北高布局,日照、视野双丰收,为了充分利用好日照资源,规划前排6-8F洋房,后排18-25F高层,高度相差40-50米左右;后排高层排布中间高两边低,为延考御路“熊背”式样,中间为25F,两边为18F。一一对标紫禁城建筑技法及原理,保障业主未来居住的舒适性。

*项目北侧沿街效果图
对称之美 建筑最朴素的舒适哲学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追求着对称美学,对称的飞檐翘角红墙黄瓦,对称的诗词歌赋丽句华章,从建筑到服饰,从形式到思想,无一不展现着对称的美。
对称,是古代皇城的基因,更是整个中国的基因。站在景山最高处,故宫就从眼前铺展开来:金黄的宫殿、朱红的城墙,汉白玉的阶、琉璃瓦的顶......沿着一条子午线对称分布,壮美有序、和谐庄严,映衬着蓝天白云,宛如东方仙境,再往远眺,一线贯穿的对称风格,撑起了整座北京城。
从皇城宫苑到普通民宅,从群体建筑的规划到一户一室的布局,从轩榭廊舫,到厅堂馆斋......随处可见的都是对称。越秀·悦见云庭的楼栋与景观布局,同样采用严格的十字中轴对称制式。

在此基础之上,打造南北向为尊享景观主轴,东西向活力运动主轴,让十字中轴周边的建筑,不管是洋房、还是高层,都能更大限度体验和享受社区的景观、配套资源,保证生活的舒适度。
门庭礼制 遵循东方传统归家礼序
中国人的礼序传承中,归家入户的规制、礼仪彰显着一个家族的家风与资望,紫禁城为典型的三进四合院架构,并在细节上进行了升级和扩建,其实是一座由多个小四合院组合而成的PRO版四合院。
由此,越秀·悦见云庭参照紫禁城的入城仪式,为社区四重意境归家仪式轴,以层层递进的归家格局,为业主营造考究的仪式感与尊崇感,一路舒适归家。
迎 礼仪入口——品质门楼+会所式入口大堂,尊贵入户体验
引 赏林之致——乌桕林园林层叠延绵,引人入境
寻 竹林幽径——竹林+铺砖小径,引导游园
赏 观叠泉姿——叠级绿化景观廊架+社区泳池,多层次多功能景观

一直以来,越秀·悦见云庭都认为,作为避风港的存在,家不应仅仅是安家的建筑,而应该是一种以人为尺度的舒适生活方式,能让每一个身处其间的人们,让每一个沉浸其中的瞬间,都能体验到轻松惬意的舒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