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夜来口干,影响睡眠:中医清湿除热,调畅气机治愈。患者高先生,

2023-05-04 18:25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夜来口干,影响睡眠:中医清湿除热,调畅气机治愈。患者高先生,70岁。素体基本健康,但最近一段时间感觉疲乏,时有头痛,胃纳少味,夜来口干,数次起来喝水,影响睡眠。苔薄黄腻,脉来弦细,沉取搏指有力。方拟苍术白虎汤合升降散加葛根、白芷、焦三仙、茅芦根。服7剂,口渴减,胃纳增,头痛偶作,原方再7剂,前症更有好转,但脘腹作胀。三诊见黄苔不见,白腻依然,脉虽弦但来势已缓,原方去生石膏、茅根,减大黄,加厚朴、陈皮,平地木,原法增损又服14剂,诸症渐去。  该患年事已高,气阴两乏,三焦气滞,湿热内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津不上承,风阳上窜,以致头痛、夜来口干。治以苍术白虎汤清阳明湿热,合升降散调三焦气机。卑气机畅行,热减风阳平熄,湿祛津得上承,药中肯肇。复诊原方守进,石膏、大黄等寒凉之品滞碍中阳,故见脘胀。略作加减扶持胃气,脘胀即除,诸症亦复不见。 睡到半夜总是口干舌燥其主要病因是由于阴阳平衡失调的导致。从中医角度来讲感受外邪、人体机能活动亢进,即可出现阳盛阴衰的证候。一般情况下实火多是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摄入过多的辛辣刺激性食物导致,过度精神刺激可导致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也可导致虚火内盛的症状。 此外,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即可引起阴血虚损而生内热的相关症状,内热即可化为虚火,引起口干舌燥的症状。 临床中针对口干舌燥症状的治疗,若为实火导致,需泻实败火;若为虚火导致,需生津养血、滋阴降火。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需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脾气亏虚、津不上承为老年人口干症的基本病机,运用健脾生津法治疗老年人口干症68例,疗效显著;从脾阳虚的角度治疗口干苦,也收到了很好的疗效;老年人口干症多是肾阳不足、气化不利、肾水不能上济兼气滞血瘀所致,需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才可奏效。翻开中医古籍,我们惊讶地发现早在汉朝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对口渴是由于脾肾阳气亏虚所致做了详尽的描述:《伤寒论》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论》156条:“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老年人脾肾阳虚,在治疗口干症上,切忌长期、大量服用苦寒药物,此类药物虽可暂时缓解口干症状,但由于不是对症用药,不仅不能治愈口干症,而且苦寒败胃、伤阳,可能会引起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需要谨慎。 另外引起老年人夜里口干还有如下原因: 1、肺热。肺热包括风热犯肺、热邪蕴肺等,患者通常火气较大,往往会有夜里口干、口渴症状。此外,若患有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肺病,会引起肺功能较差,从而使得机体缺氧严重,导致患者通过张口呼吸来弥补,进而带走口中水分,造成口干症状。 措施:建议多食用梨子、枇杷、罗汉果、蜂蜜等具有润肺功效的食物,以提高肺功能,还应积极配合医生诊断治疗慢性肺病,若肺功能有所改善,夜里口干症状也会有所缓解。 2、邪热亢盛。机体邪热亢盛易使阴津亏损,从而令身体缺水,导致血行淤滞、胃火旺盛,引起口舌生疮、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 措施:建议平时多喝水,少吃食盐含量多的食物,注意清淡饮食,保持大便畅通。可采用“冰糖雪梨水”等食疗方以滋阴生津。 3、口腔疾患。如果患有鼻息肉,或者鼻中隔偏歪、下鼻甲肥大、上下牙咬合不好,晚上睡觉都易张口呼吸,使得气体从口腔呼出,从而带走口中水分,引起口干舌燥现象。 措施:及时诊断并治好耳鼻咽喉或口腔疾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不要张口呼吸。

夜来口干,影响睡眠:中医清湿除热,调畅气机治愈。患者高先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