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迁都洛阳,人类文明的一次滑坡
平王迁都洛阳,人类文明的一次滑坡《孔了凡-人类文明史话(草稿 20)》
平王迁都洛阳,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人类文明的轴线东跨洛阳,但这是一场文明的滑坡,直接促发了人类亚文明区域——江河淮汉(长江黄河淮河汉水)间道文化区域的生成。
颛顼氏之后裔祝融八姓及三苗部落大体就生活在以荆州为中心的江河淮汉间的这片区域。殷商之后,也被安置在这里。周昭王姬瑕南征失败,途中死于汉水。历史延续下来的华夏、东夷、三苗三大部融合力度减弱、融合进程出现缓慢。至此,华夏文明对南方的辐射强度受限。
西周南方之虚,就很难聚全力抵御西戎游牧部落。平王东迁,更是引起了一次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震动。
平王欲迁都于洛阳,太宰咺奏曰:“西戎乘衅而起,迁都于洛,实为至便。”惟司徒卫武公奏曰:“洛邑虽天下之中,其势平衍,四面受敌之地,所以先王虽并建两都,然宅西京,以振天下之要,留东都以备一时之巡。吾王若弃镐京而迁洛,恐王室自是衰弱矣!犬戎豺狼之性,不当引入卧闼。申公借兵失策,开门揖盗,使其焚烧宫阙,戮及先王,此不共之仇也。王今励志自强,节用爱民,练兵训武,效先王之北伐南征,俘彼戎主,以献七庙,尚可湔雪前耻。若隐忍避仇,弃此适彼,我退一尺,敌进一尺,恐蚕食之忧,不止于岐丰而已。昔尧舜在位,茅茨土阶,禹居卑宫,不以为陋。京师壮观,岂在宫室?惟吾王熟思之!”(《东周列国志》)
平王畏惧西戎,东迁洛阳。华夏文明对南方势力照射的暗弱,在江河淮汉之间慢慢形成了游离德性执迷情性的道文化。造成了民众弃德智、执形躯、争权力,溺酒色的人生心态。魏晋名士清谈误国,唐朝玄武门之变杀兄争位人们不以为耻,宋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人们不以为辱,一直到后来的蒙古入侵,清兵入关,日本侵华无不是受到这种文化心态侵蚀的后果。
风土人情是共生的,人类文明更是与地域地形密切相关。迁都洛阳,牵一发而动全身,历史走人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人类文明开始走向暗弱。(待续)
孔元2574年六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