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咖啡市场背后隐藏的节能环保商机
近年来,中国的咖啡市场发展迅速。早在2017年星巴克就宣布中国将成为其世界上除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截至2108年,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由2013年的3.2杯一跃提升到7.2杯。而随着中国人平均咖啡消耗量逐年增加,又催生出瑞幸、咖啡之翼等众多该领域内的创业公司,这将更加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咖啡消耗量。

除了连锁之外,大大小小的个性化、高端化、精品化咖啡馆也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无论是连锁还是独立品牌,这些咖啡馆无疑都把盈利点对准了这个号称万亿级的市场,而忽略了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商机。
熟悉星巴克的用户都知道,星巴克店里的咖啡渣是可以随意取用和带回家的。如此注重环保的星巴克自己都没有探索咖啡渣的循环利用。资料显示,咖啡渣不仅是很好的消臭剂和植物肥料,对于驱除蚊虫和蚂蚁的也有很好的功效。
英国巴斯大学可持续化学与技术中心的研究表明,咖啡渣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并有可能成为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可持续来源。结合这一研究发现,英国Bio-bean公司实现了从咖啡渣中“揩油”,让它成为公交车的燃料。这家公司先是从世界范围内低价收购咖啡渣,通过加工、萃取等步骤提取出含有咖啡油的生物燃料,再混合80%的传统燃料制造出新型燃料。这种新型燃料不仅价格更低,而且能减少15%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碳中和的大趋势下也更加顺应了环保的需求。

而另外一家澳洲公司Frank Body则是利用咖啡渣能去除角质、咖啡油能滋润皮肤的特性研制出了纯天然的磨砂膏、洗面奶、面膜等护肤产品。这个小众品牌的产品在全球受到众多女性用户的追捧,还在国内的小红书上被众多美妆博主推荐过。目前该品牌的年营业额已超过2000万元。

除此以外,咖啡渣还可以被制成颜料和织物染色剂。第三方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20多亿杯咖啡渣被倒掉,而国内的咖啡渣产生量也在随着咖啡文化的流行而不断壮大,这其中潜在的商机也是非常具有想象空间,特别是在咖啡消费比较多的一二线及周边城市。
在碳中和的大趋势下,废物再利用无论是从科研层面还是产业化层面都将是国家花大力气去重点扶持的方向,也是中小企业,特别是新材料领域的企业转型升级的绝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