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笔记】《转型时代与幽暗意识》<超越意识与幽暗意识>
【幽暗意識】
讀張灝(1937-2022)先生〈超越意識與幽暗意識──儒家內聖外王思想之再認與反省〉
重點摘要:
「幽暗意識是發自對人性中與生俱來的陰暗面和人類社會中根深抵固的黑暗勢力的正視和警惕。……人們進一步認識他們所體驗的艱難和險惡不是偶發和儻來的現象,而是植基於人性,結根於人群。……在先秦儒家之後,中國思想對幽暗意識作正面的突出與直接的彰顯是大乘佛教。佛教原始教義,就已特別強調無明意識與『苦業』的觀念。……大乘佛學對儒家幽暗意識的提升,首先反映為儒家的『復性』思想。「復性」這個觀念,顧名思義是人性已經失落,需要恢復,其中的『幽暗意識』已是呼之欲出。……由生命的本質到生命的現實便常常是一種沉淪。朱子曾說……『以理言,則正之勝邪,天理之勝人欲,甚易。而邪之勝正,人欲之勝天理,甚難。以事言,則正之勝邪,天理之勝人欲,甚難。而邪之勝正,人欲之勝天理,卻甚易。正如人身正氣稍不足,邪便得以干之。』換句話說,朱子認為:照道理言,正應該克邪;但在現實人生裡,邪卻是經常勝正的。……這種由道德實踐所推動的內心省察是一個精神掙扎的過程。在這過程中,體會到心靈淨化的重重困難和障礙,進而重視人心中的幽暗面也是很自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