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园林 丛春园就是安乐窝




2021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发掘后公布结果。正平坊遗址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33.6米,东西宽464.6米。坊内由“丁”字形道路分隔为西半坊、东南区和东北区三部分。遗址西半坊为一座大型宅院,宅院南半部推测为园林区,北部为庭院区。庭院为中轴对称布局,东西共三路,中路共五进。中轴线上自南向北分布五座大型夯土台基,并由墙(或廊)围合,遗址东南区发现东西并列的三路院落,院落之间有南北向通道相隔,通道北端有过亭(或过楼)建筑。院落东路、中路均为三进。文献记载正平坊是唐代孔庙、国子监、太平公主宅(后改为安国女道士观)所在地。推测遗址东南区和东北区分别推测为孔庙、国子监。遗址西半坊为太平公主的宅院。
太平公主在东都洛阳富人区的尚善坊还有一处宅院。尚善坊位于定鼎门东第一街从南向北数第六坊,地处洛河南岸。尚善坊位于都城洛阳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附近,坊北接洛河武则天的七天建筑之一的天津桥,南望龙门伊阙。武则天的孙女安乐公主也住在这里。武三思,岐王李范也在尚善坊有住宅。尚善坊内有太史监、崇贤馆、宗正寺、内仆局等官方衙署。
北宋文学家李格非成书于1095年的《洛阳名园记》记述的丛春园就是在原唐代尚善坊基础上建成的园林。丛春园的位置就在现在洛阳中国国花园的东门附近。丛春园,为当时任门下侍郎的安焘购置邵雍的园林。安焘字厚卿,河南开封人,北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己亥科刘稤榜进士第三人。安焘在审刑院任职时,处理了历年积压下来的五百余件疑案。1102年,坐弃湟州,贬宁国军节度副使,汉阳军安置,再贬祁州团练副使、移建昌军。阅再岁,还洛,年七十五卒于洛第宅-----丛春园。
丛春园前主人邵雍。邵雍(公元1011年—1077年),字尧夫,是北宋著名哲学家,30岁时徙居洛阳,与宰相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从游甚密,大家集钱为其买宅。该宅原名为丛春园。邵雍在尹氏苗圃旧址上,重新构筑。园以林木胜,引洛水于园之岗 丘下。邵雍称其为“安乐窝”。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葬于伊川,追谥“康节”。邵雍一生布衣,邵雍在宜阳寿安山的神林山有个庄园,这个庄园是个种植基地,以种植牡丹、竹子、樱桃为主,是邵雍的主要生活来源。邵雍是种植牡丹的行家里手。邵雍对术数有神奇之能。
丛春园位于洛水之南,树木皆成行排列种植,以高大乔木丛林为主,在洛阳各园中只此一园。丛春园种植有桐、梓、桧、柏等树木。每到春天,牡丹怒放,桃飘李飞。《安乐窝》云;“半记不记梦觉后,似愁无愁情倦时。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安乐窝中吟》云:“安乐窝中弄旧编,旧编将绝又重联。灯前烛下三千日,水畔花间二十年。”邵雍《牡丹吟》云:“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园内有丛春亭和先春亭,其中较大的亭子就是丛春亭。站在丛春亭上,北可望从西汹涌奔流而东的洛水,洪水撞击着垒石而成的天津桥,喷溅无数小水珠,薄成霜雪,发出数十里都能听到的轰鸣声。丛春院别出心裁的辟地建亭得景,借景园外,景、声俱备。这水畔花间的安乐窝,司马光常来造访,其《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云:“灵台无事日休休,安乐由来不外求。细雨寒风宜独坐,暖天佳景即闲游。松篁亦足开青眼,桃李何妨插白头。我以著书为职业,为君偷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