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京市考申论历年真题参考答案(部分)

2023-03-07 14:30 作者:合一申论  | 我要投稿

合一老师亲自参加过北京市考申论,并取得了80.5分的好成绩,该成绩在21年名列前茅。其对北京市考申论有深刻的认识,以下给出部分合一老师原创的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

2018年第三题

一、成立小组。街道牵头,居委会干部、居民代表、施工方代表、律师组成专项工作组,推动改造。

二、调查了解。采取实地走访、业主微信群等方式,了解辖区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数量、项目等,学习兄弟单位改造方法。

三、开会研判。汇总调研结果,整理应对会出现的问题的办法,确定改造试点小区,制定改造计划。

四、落实执行。1.召开大会。户主参与,通知改造事宜,做好不妥协、刚装修、新人的工作,告知改造能改善日常生活,争取达成一致。2.完善服务。一是给予承诺,保证改造挖掉的地面等会免费复原并给予补贴;二是提供法律咨询,解决居民疑惑;三是规范施工,管线等材料合理堆放,有序更换下水管道等。

五、推广改造。总结试点中的经验教训,汇报阶段性成果,推动整个街道的改造工作。(317字)

 

2019年第二题

蒋师傅想延续传统技艺的初心值得肯定,但恢复原来的生产方式不妥。一、值得肯定:1.琉璃制品远播华夏九州,融入了现代人的日常和精神生活,琉璃烧制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非遗传承应保留原汁原味,离不开传统技艺和当地坩土;3.烧煤火是逐渐升温,稳定性较强,能把握好火候。二、不妥:烧煤不符合环保标准和北京的城市发展定位。三、对策:应改进生产方式:1.安装除尘设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改用天然气烧制,并加强培训,提高对其温控技术的掌握;3.研发新的烧制技术,降低生产成本。(233字)

 

2020年区级第四题

以标准化和个性化夯实公共服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蕴含着标准化的哲理;“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饱含着个性化的内涵。标准化与个性化看似是两个矛盾体,实则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对此,毛主席就有“守正出奇”的名言,正是说,需守住标准化的正规,也要善用个性化的奇兵,如此方能得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然而,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不稳定因素使得公共服务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形式,出现了分散化、碎片化、矛盾化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兼顾标准化和个性化便给夯实公共服务提供的一个极好的破解之道,既能扩大公共服务的广度,也能加深公共服务的深度,无疑是夯实公共服务的一剂良方。

以标准化建设“大水漫灌”,覆盖公共服务方方面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不能仅局限于一两个方面,而是要尽可能的全面惠及民生。一是要扩大标准覆盖范围,不仅限于生产技术领域,而且延伸到服务领域;二是填补标准的空白,人民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会不断更新,标准化的建设也要跟上步伐,面对如海绵城市建设等标准的空白,要积极填补,满足群众需求。

以个性化建设“精准滴灌”,疏通公共服务堵点难点。公共服务标准的建设,也会遇到一些难啃的“硬骨头”,要根据具体的行业和特点推行标准,就离不开个性化的助推来精准疏通。无论是北京地铁攻关核心技术,首创检测规范和系统技术指标体系,优化了公共服务,还是国家旅游部门出台老年旅游服务规范,以行业标准来优化老年公共旅游,都体现了运用个性化建设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理念。

“大水漫灌+精准滴灌”如公共服务的“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以说,标准化涉及的是面的问题,个性化探讨的则是点的问题,二者相互补充。一方面,个性化经验可以推广为标准化建设,如选取有代表性的行业或地区,试点建设标准,积累经验后推广到其他方面;另一方面,标准化建设可以服务于个性化需要,如面对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产品有不同要求时,便可以运用标准化流程来差异化生产。

面对群众艰难所盼的社会问题,标准化犹如“织网”,“捕捞”形形色色的“大问题”,个性化犹如“补网”,“网罗”奇奇怪怪的“小问题”。只有既“织网”,也“补网”,公共服务这张网才能越织越大、越补越牢,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021年区级第一题

一、运用法律规范,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理。如北京:1.解读条例。访谈专家,说明罚则规定特点、惩戒和保障措施、提倡文明意义、市民应有态度,方便群众理解。2.推动落实。多方式宣传、宣讲、解读;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治理、制定配套制度机制、结合文明活动。3.引导文明。组建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在公共场所,开展文明引导行动。4.巩固成果。开展礼让斑马线专项行动,建立长效机制。

二、X市合法曝光。开设电视节目,曝光不文明行为,把握法律尺度、避免侵权。

三、A省推广公筷公勺。制定《规范》,分类分步实施,加大检查指导,多方加持,形成餐饮新风尚。

四、B村开设民心超市。将文明行为换成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促进形成文明习惯。(295字)

 

2022第二题

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凭借自身能力抵制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硬资源指:城市基础设施、交通通信、食品物资等要素的建设规划,合理的空间布局。2.要细化、优化城市规划,抵御冲击、适应变化、自我修复。3.以“耐灾”为核心,提升弹性、安全性,保障可持续发展。

软支撑指:1.城市日常生活的需求供给、重大突发事件下资源的承载力。2.顺畅的组织动员、有效的治理方式、足够的风险意识。3.健康、安全、基层民生的保障。

硬资源相当于骨,软支撑相当于肉,从不同维度共同筑就韧性城市。(239字)

注:未经授权,所有人禁止转载!!

北京市考申论历年真题参考答案(部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